朱永新:未來學校將以“學習中心”的方式存在

精彩導讀

未來是一方面沒有學校,一方面到處都是學校,也就是未來沒有School,但是有Learning Center。

人物簡介

朱永新,民進中央副主席、當代教育名家、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白丁智庫 | 朱永新:未來學校將以“學習中心”的方式存在

正文

白丁:未來會呈現出一個泛在的學習環境或者學習條件。那麼,在這樣一個新的條件下,學校這種形式還會不會繼續存在呢?

朱永新:前兩天,袁振國在北京中學做了一個講演,他講演的題目就是《未來沒有學校,只有學習》。我就跟他補充道,未來是一方面沒有學校,一方面到處都是學校,也就是未來沒有School,但是有Learning Center。傳統學校有固定的模型,有特定的標準和模式,我覺得這些肯定會逐步地消亡,可能新舊體制還會有一段同時並軌的時期。比如,像美國現在有200多萬人不到傳統的School學習,在家裡學習了,這也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未來,學習中心會出現。為什麼我用學習中心的概念?就是學校可以改造成學習中心,而一個個的培訓機構、一個個的教育資源提供方,都可以成為新型的學習中心。那麼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就依然存在,只是不像今天這樣批量生產人才了,會逐步改造成以一定特色的教育資源為特徵的、新型的學習中心。比如說,蘇州的某一個學校,今後可能以平臺為特色,當然還可以繼續提供傳統的教育服務。

這樣就能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餘地。未來的學生,可能沒有文憑,只有課程。比如說,我一個學生,我可能是在這個中心學習數學,在那個中心學習化學,在另外一箇中心學習科學,最後構成我的一個學習體系。所以,未來的知識體系是以自我構建為主體的。未來的大學也是這樣,未來的大學生,他可能是在上海學一門課程,在北京學一門課程,然後在哈佛學一門課程。

其實美國有一所學校叫Minerva University ,完全是一所新型大學。學生第一年在舊金山學習,後面三年在全世界的六個城市進行學習,而且不學習傳統的,不學我們現在各個專業的知識,學習的是方法論。所以這就說明,整個教育已經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白丁:朱主席,那現在就有這樣一個矛盾,如果說要學習者自己付費的話,他當然可以在這個學習中心學這門課,在那個學習中心學那門課。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我們的教育主要還是一種由財政保障的、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也就是傳統的學校。那麼,面對這樣的一個矛盾背景,傳統學校向未來學校的轉型,教師以及學校的建設者應該怎樣去適應?

朱永新:根據我的一個構想,未來政府會保障公民的基本教育權利。

也就是說,政府要求一個公民的基本素養的部分,會通過教學券的方式給你,以後你在哪裡學習,你可以自由選擇。給你的這個教學券可以滿足你的基本學習要求,就是政府給一個公民定的要求;你要有新的選擇的話,你就自己付費。

但是對於那些困難家庭、弱勢人群,政府可以通過追加教學券的方式,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家庭,家裡有錢你付得起,那就你自己付;家裡付不起的,政府來付。

這種方式在國外也有。比如說南美的一些大學,不同的學生交費是不一樣的。家庭貧困的學生不用交錢,家庭很有錢的,那就根據家庭收入來付學習費用。未來政府可能也會這樣,繼續提供公共產品,到政府的學習中心,就免費。但是你要想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那你就自己付費。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容易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