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是否需要每日进行?为什么呢?

黄书包


小儿捏脊是可以每天进行的,但是不能盲目,家长要分清孩子的具体情况,判断出孩子处在哪个阶段,从而判断这个捏脊的量,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

一、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身体健康时

当孩子的身体比较健康,小儿捏脊也就是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以提高免疫力为主,次数每周大概2-3次,每次4-6遍为佳;


2、身体虚弱时

当孩子的体质比较差,因为免疫力低的缘故,经常容易生病,在这种情况可以每周捏到3-5次,能够提升孩子的体质和增强免疫力;


3、意外生病时

当孩子生病了,捏脊可以辅助缩短生病的时间,当减少用药的时候,每天都可以进行小儿捏脊。一些疾病如食积、脑瘫、遗尿等,家长可以每天3-5遍捏脊;

二、小儿捏脊需要注意些什么?

1、什么时候要暂缓捏脊?

当孩子出现急性疾病,像是突然呕吐严重、脱水等情况,应该暂缓捏脊,采取药物干预,当孩子的病情稳定了以后,就可以配合捏脊来加以干预病症。

2、捏脊要分虚实

上捏是补,下捏是清,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

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症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


霖源康


宝宝长的高,吃的饱,睡的香离不开“捏脊”。馒头妈的偶然得之,竟让馒头脱胎换骨的改变!也是冥冥之中的造化吧。

其实孩子身体虚弱,每天捏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身体很棒很健康,捏脊也就不需要啦,孩子自身也有力量会茁壮成长!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彻底消失。建议爸爸妈妈也相互捏,爷爷奶奶也相互捏,爱惜自己就是珍爱孩子!大家身体都棒棒哒~~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位妈妈给孩子捏脊的收获吧。

我的馒头自小体弱多病,自从上了幼儿园,一个月也去不了几天,家里的小药罐儿。怕吃不饱,天天追着喂,谁让儿子瘦得包着骨头呢?

自学习捏脊后,坚持了几年,自我感觉捏脊有如下好处:

第一,入睡速度快,睡眠质量高

临睡前捏脊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便手法要比平时轻,特别特别轻柔,捏不起来也没关系,可以使人全身放松,缓解压力,很多时候还没结束,馒头就进入梦乡了。同时也可以说几句贴心的话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睡得好,就会长的好,孩子会在睡眠中成长。

第二,身高体重正常增长,身体越来越棒

都说捏脊促进发育,确实不假。通过捏积加粥疗,馒头胃口大开。馒头6岁生病住院时,体重30斤左右,8岁已达到49斤,身高增长速度也是比较稳定。而且教给其他妈妈给自己宝宝捏脊后,很多妈妈确实看到了变化。

第三,疹子说明排毒,痛点反应病症

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脊柱中间线督脉,两侧是膀胱经,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膀胱经则联系全身腑脏。捏脊不仅能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还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中医还有“不通则痛”、“以痛为输(穴)”的说法。捏脊中,逐渐体会到经络的“预警”提示作用,捏脊能打通排毒通道。如果平时捏脊不疼,现在捏的痛了,看看对应着哪个背俞穴,比如是脾俞或胃俞,则要考虑是否有乳食积滞等问题,就要加倍关注孩子的身体和饮食。

给孩子做调理同时,学了大量的育儿和保健知识,小儿推拿现在也是我的最爱,操作也很简单,妈妈们练习几遍就会无师自通!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可操作五到九遍,脾胃有积的宝宝,在提捏时往往会听到皮肤“啪啪”作响,这是正常的。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

两个重要注意事项

1、捏的时机很重要。

有人说冬天是冬藏的季节,不适合做。其实,只要有症状都可以捏。也有很多妈妈说,体质虚弱的孩子,通过一冬天的调理,身体状况大大好转。春天是升发和季节,万物复苏,特别适合孩子捏积,说增高益智、强身健体并不为过。夏天,人体阳气最盛,捏积更容易将孩子体内的痰湿、淤毒驱逐出去。

2、捏的方向很重要。

捏积要从下往上捏,阳气顺势生发上去,对阳虚气虚体寒孩子效果好,适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则适合一些阴虚或实热的孩子。成人阳气往往充盈于上部,阳气不能下达,考虑从上往下捏了,特别是高血压等病症,既可以去积除滞,又可以使阳气顺势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都能除去。

关注“张家纲小儿推拿”,助力宝宝更健康。


张家纲小儿推拿


圈圈还记得小时候,饭吃多了不消化便秘,会被父母拎着去一家老阿姨家里,撩起上半身衣服趴在她的膝盖上,让她帮我提背捏脊,下一次手我就嚎一声!太痛了!每次捏到一半我就翻身爬起来不干了。。。。

那时候年龄大概七八岁,没想到最近两年小儿中医太火了,捏脊都从娃娃抓起了!有的家长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更严重伤害。

在圈圈看来,什么万能的手法都不能预防包治百病,捏脊这东西,父母还是看孩子年纪和体质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平时偶尔捏一两次,不会有大用,也不会有副作用,孩子真的不舒服生病的,建议还是看医生。


甜甜圈伐木累


捏脊一般用于孩子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

作为日常保健手法,最好每天进行,不会形成什么依赖性,反而捏脊会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防治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是膀胱经,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 ,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正确的捏脊方法是: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合,在脊柱两侧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沿着长强穴准备沿脊柱向上捏,一直到大椎穴为止。

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发热的时候不要这样捏脊,而要从上往下捏,可以直到退热的作用;另外,捏脊的时候有一只手总在脊柱上,另一只手在膀胱经上。


绘本育儿


小儿捏脊对宝宝的脾胃虚弱、腹泻、咳嗽、腹胀、睡眠不好等症状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治疗作用,所以很多家长都热衷于给宝宝捏脊。那么,小儿捏脊是否需要每天进行呢?捏多了会不会有依赖?针对这些问题,其实要视情况而定了。

如果针对有以上症状的宝宝,就要坚持每天为他捏脊,每天一次,一周到十天时间为一个疗程。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就接连捏两个疗程。如果宝宝没有以上症状,只是给宝宝平常保健的话,就不需要天天捏了,隔三差五帮宝宝捏一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妈妈有时间又愿意帮宝宝捏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用,祝愿你家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文海捞梦话育儿:已出版作品《走过花开的石林》;一孩之妈,专注育儿话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欢迎转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谢谢大家!


文海捞梦话育儿


很多家长问能不能天天给孩子捏脊,这是可以的。但是,宝妈们一定要分清孩子的健康状况,处在哪个阶段。

预防保健时

当孩子处于健康状况时,这时候给孩子捏脊,可以提高免疫力,让孩子更健康。这时候呢,每周给孩子捏2-3次就可以了,每次4-6遍。

身体虚弱时

有些宝妈反映,自己的孩子以前经常生病、反复感冒,自从给孩子捏脊以后,身体强壮了很多。宝妈们要注意,当孩子身体虚弱、面色发黄不红润、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可以每周捏到3-5次。

孩子生病时

生病的孩子,捏脊可以辅助缩短病程,减少用药,每天都可以进行。一些疾病如食积、脑瘫、遗尿等,都可以天天推拿,每天3-5遍。

以下情况不能捏

哪些不能进行捏脊呢?当出现急性疾病如脱水、呕吐严重等得用药干预,病情稳定之后,就可以配合上捏脊等推拿手法干预。

捏脊要分虚实

上捏是补,下捏是清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

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

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症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

小儿推拿李波2018.12.1


小儿推拿李波


自从有了小宝后,俩孩子的生病几率明显上升,二胎家庭都有体会。偶然机会知道了小儿推拿疗法,重要操作就是小儿捏脊,通过书籍自学实践后发现确实对小儿疗效很明显,但是不建议每日进行,原因如下:



1、作为生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生病时才会有疗效。就跟生病了才吃药是一个道理,为了预防感冒,每天喝感冒颗粒可行吗?当然不可行,所以一般情况下,当发现孩子生病的时候,再进行小儿捏脊才会有更好的疗效。

2、从预防生病角度说,当发现小儿出现生病前兆时,进行小儿捏脊才会起到预防的效果。前提是你得知道,什么症状是小儿生病前兆,比如说孩子拉的便便不正常,出现”羊粑粑蛋“的情况,说明肝火旺盛;比如说孩子的舌苔厚腻,说明孩子消化不良。书中对生病前兆做了详细说明,发现有征兆时再对应捏脊才能起到预防作用。



3、每日进行,个人感觉会有依赖。总吃药就会有抗药性,不生病时总捏脊就会使得自身的免疫系统变弱。本来人健康的状况下是无需干预,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就可以达到不生病的状态;每日捏脊就会对小儿的背部穴位产生持续的刺激,本身作为一种治疗生病的方法,同样会产生“抗药性"。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以上是我的感悟心得,养孩子不容易,二胎家庭更不容易,小儿捏脊还是很有帮助的。每个家庭孩子的的情况有所不同,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亲子游戏分享


小儿捏脊中医推拿的一个相对简单好操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点推拿,可通过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进而达到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但对手法有一定的要求,做的好有助于宝宝健康,反之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儿童不适,所以如果家长想自己为宝宝操作,一定要在专业操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时机

如果宝宝出现需要捏脊的信号,如常见轻度的积食、咳嗽等,可行捏脊,最好是选择避开孩子饥饿/过饱、闹觉的情况,可选在进食后2小时左右进行,力度适中,刚做可以轻柔些,逐渐适应,每次3-5分钟,不宜过频繁,次数根据需要看,症状轻一般一天一次即可。

操作环境

一般都是赤裸上身,趴伏进行(可在身下垫舒服的大毛巾/浴巾),所以要注意控制室内温度,环境舒适,宝宝配合度更高。


注意观察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的面部表情,以舒适为前提,如果宝宝表情痛苦或不愿意配合,要及时调整手法力度,真的不舒服就不要强求,换个恰当时间再尝试。


捏脊不光适用于儿童适应症病期,还可作为日常保健的操作,只要注意控制手法和时间就行,不会形成什么依赖,但也不建议多捏,适宜最好,过满则溢。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小儿捏脊可以每日进行,捏多了不但不会形成依赖。而且小儿捏脊对宝宝还有诸多好处。它可以增进宝宝食欲,缓解和预防宝宝积滞便秘或厌食,增强宝宝的机体免疫力,提高肺系的抗病能力,减少罹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另外,捏脊还能起到安神作用,改善宝宝夜啼和睡眠不安稳的情况,对小儿遗尿和腹泻也有一定疗效。

所以,家长要想宝宝身体健壮,可以每天坚持帮宝宝做做小儿推拿,可以大大减少宝宝生病的几率。


米儿妈


听大河的经验之谈,小儿捏脊是个好东西,但是切切不可每日捏脊,多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捏脊,也叫捏积。多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病证。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北京冯氏捏脊(积)。据传,其全盛时期,每天捏脊人数达到1500人次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捏积冯”几乎家喻户晓。

民间常见捏脊,大都食指在上,拇指在下。冯氏捏积则手法独特,拇指在上,其他指头在下,并且捏拿位于脊柱正中,一般捏脊捏在脊柱两侧。个人体会,冯氏捏积力度够狠,效果较猛。

后背为人体阳气所在,督脉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阳气澎湃。夹脊穴与诸脏腑相连,故五脏六腑之气均可以调理。所以,通过刺激后背的督脉、夹脊穴、膀胱经,可以迅速鼓动一身阳气,达到祛湿驱寒,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适用于积滞、疳证、疳积、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厌食、呕吐、便秘,或肺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等。好处的确很多。

但是中医,讲究的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每日进行,则会造成小儿阳气过旺,会引起便秘、发热、消瘦、失眠、胃肠功能紊乱,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极易引发各种疾病。

还有句老话,过犹不及,如果小儿身体健壮,吃嘛嘛香,你勤不着懒不着捏着干嘛呢,打破其阴阳平衡,不捏出病来才怪。

大河告诉你,正确的捏脊数量,如果是疾病治疗期,一般每天捏一次,每次可捏5~7遍,连续7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再做第二个疗程。直至病愈。

如果是日常保健,一周1次即可。切切不可每日捏脊!

如果想学习捏脊的具体手法和秘籍,请关注大河的文章,你想要的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