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廖化在陰平等了姜維一個月,陰平橋還是被諸葛緒佔了?

三晉清泉


諸葛緒有3萬大軍呢,廖化兵少,最多不過幾千人,能夠在陰平和諸葛緒形成對峙,不讓姜維遭到兩面夾擊已經是廖化本事大了,不能奢望他打敗幾倍於自己的敵人。

在魏滅蜀之戰前,姜維為了避禍,所以率軍在沓中屯田。魏軍以鍾會率主力10萬餘人從斜谷、駱谷兩路進攻漢中,鄧艾率軍3萬餘進攻甘松、沓中牽制姜維,而雍州刺史諸葛緒率軍3萬餘趕赴武街、橋頭切斷姜維退往漢中的退路。

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餘人,艾趣甘松、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

早在鍾會進攻蜀漢前,姜維已經得到風聲,上書劉禪希望派遣張翼、廖化等加強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頭的防務,但是沒有引起重視。直到鍾會和鄧艾都出兵以後,劉禪才匆忙派遣廖去沓中支援姜維,張翼、董厥等率兵前往陽安關口。廖化行軍到陰平,正好諸葛緒從建威而來,所以駐守陰平,抵擋諸葛緒,“故住待之”。

在姜維匯合了廖化、張翼、董厥等部駐守劍閣時,此時劍閣的蜀軍總兵力不過4、5萬人,而姜維統帥的是蜀軍主力,廖化、張翼、董厥三人的兵力則應該差不多,以此推算廖化的部隊最多不過幾千人。以幾千人對抗3萬魏軍,廖化堅持一個多月沒讓諸葛緒通過陰平和鄧艾一起夾擊姜維,這個表現已經應該說已經非常出色了。

即使姜維撤回來和廖化匯合以後,以此時蜀軍的兵力,姜維面對據守橋頭的諸葛緒也沒敢直接強攻,而是走孔函谷入北道,聲稱要攻擊諸葛緒的後路,引魏軍離開橋頭以後才得以偷渡陰平。所以不能指望廖化靠幾千人就把諸葛緒擊敗,畢竟雙方之間的兵力差距太大。


不沉的經遠


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

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

這個 月餘 是參照 "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這個時間點,而不是“廖化到達陰平".

從鍾會即將向駱谷進軍鄧艾即將進入沓中算起,一個多月後,姜維到達陰平。

也就是說姜維後撤到陰平,用了一個多月。

而廖化到達陰平時,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是指的諸葛緒被姜維調動離開橋頭,北撤至建威之時,而此時姜維都快通過陰平橋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