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三十里堡有一位全國對瓶居酒器收藏家,他用 2萬隻空酒瓶建起博物館

大連三十里堡有一位全國對瓶居酒器收藏家,他用 2萬隻空酒瓶建起博物館

▲高祥玉展示他的藏品。

大連三十里堡有一位全國對瓶居酒器收藏家,他用 2萬隻空酒瓶建起博物館

▲高祥玉收藏的臺灣青花仿古酒瓶。

攢酒瓶也能成收藏家?而且還是享譽海峽兩岸的收藏名家:他被譽為全國對瓶收藏第一人,臺灣精品對瓶收藏大家。兩岸很多名流成為他的好友,許多酒廠廠長慕名走進他的收藏館,甚至想花巨資收購他的全部酒瓶,大連三十里堡對瓶居酒器博物館館長高祥玉堪稱特殊收藏的奇人。

家裡的酒瓶裝不下了

從喜愛到痴迷,高祥玉憨厚地笑著說,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做建築設計工作的他經常受邀出席各種酒宴,精緻的瓶子令他一見傾心:“酒喝完了,我就把酒瓶捧回家。”都是成對的,高祥玉強調說:“中國人講究好事成雙。”時間長了,誰都知道了老高的癖好,親朋好友也幫著斂。“五六年時間,家裡的酒瓶就裝不下了。”老高決定把他在三十里堡的五間瓦房改造成酒器博物館。

一進岔山村,遠遠望見一座“城堡”:主體是磚石結構的老房,二層是灰色的鋼板架構,土與洋,滄桑與現代結合得隨意而融洽。“所有材料都是工地剩餘建材或拆遷廢料。”老高說。院牆上、老樹下、地下庭院、屋頂平臺,還有百轉千回的地下室:九門口、十里香、潑雪泉、紅高粱,知名的不知名的,抱月瓶、仿生瓶、偉人像、兵馬俑,八仙過海、桃園結義、太白醉酒、麻姑獻壽……大到齊膝高的漢武大帝瓶,小到不足半兩的棋子小酒版,老高家的酒瓶鋪天蓋地,連樓梯的扶手都用道光廿五四大美女酒瓶連成,“大約2萬隻。”隨意指出一個,老高都如數家珍。

酒瓶尋找有緣人

每年,老高都要開著車周遊各地,以瓶會友,“前年累計2個月開了1.5萬公里。”

有一次到石家莊開會,正趕上修路,跟著路標走卻迷路了:“車開進一片農田,退不回去就一直往前開。就在農田盡頭,一眼瞧見土堆下有兩隻從未見過的酒瓶。”那一刻,所有的沮喪和懊惱化作了驚喜,經歷多了,老高說,非常有趣,器物似乎也在尋找有緣人。

去年開車從徐州去泰山,傍晚,在一處偏僻路段看見金剛山酒廠的招牌,一行人進廠參觀。老高被一瓶“天下糧倉”吸引,“那是廠裡十多年前生產的一款酒,人家也作為寶貝珍藏,屬非賣品。”最終,辦公室主任被老高的真誠打動,去庫房尋了良久,找出一隻“天下糧倉”酒瓶,送給了老高。

臺灣酒瓶價格 讓他買得漲了十幾倍

二樓是老高的臺灣酒瓶展館,陳列著2000多對臺灣酒瓶。“很多是三四十年前的,現在幾乎找不到了。”

2010年,老高第一次隨團去臺灣,“別人逛商場、景點,我專挑鄉村、小店、人家逛。”在彰化,一天凌晨,老高走出酒店,遠遠望見一個清掃衛生的中年人,走過去翻了翻,都是玻璃瓶,“我問他有沒有瓷瓶,他說家裡有。我央求他帶我去看看,人家不肯。我告訴他我來一次不容易,後來終於被我打動,開車拉我去他鄉村的家。在院子裡翻看了很多,都不是我想要的。到了5層平臺,全是令我動心的老瓶子,我一下挑了38只。滿載而歸。”那人成了老高的好友,每次去臺灣,老高都給他帶一份禮物。

臺北福和橋跳蚤市場,20多家古董店店主老高全熟悉。“後來就委託一位叫老邱的店主,專門給我收酒瓶。最初去臺灣,80臺幣就能收到一個很珍貴的酒瓶,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的經歷,也開始把酒瓶子當寶貝收藏,酒瓶的身價也高起來了,漲了差不多十幾倍。”

酒瓶結緣 他與臺灣文化名人成莫逆之交

2002年,金門酒廠生產了一款金門酒節紀念酒,瓶身採用了臺灣書畫大師、“當代張大千”李奇茂的一幅國畫作品。後來拜會李奇茂大師時,高祥玉說起他在臺北地攤淘到一隻這款酒瓶,李奇茂甚是感動,拿出自己珍藏十幾年的紀念酒給他“配對”,並題寫了“對瓶居紀念”。2016年3月,李奇茂為對瓶居題寫館名。

近日,高祥玉又收到邀請,將於3月赴臺參加臺灣民俗協會代表大會。

酒廠欲300萬元收購他的酒瓶

歌唱家楊洪基聽說了高祥玉的事,特意委託朋友將印有自己肖像的紀念酒贈送給未曾謀面的老鄉。在一樓的精品展區,擺著一隻1996年中國足球甲A聯賽紀念酒酒瓶,高祥玉說,瓶身上有當時萬達足球隊所有隊員的簽名,那是極為珍貴的本土酒瓶。

4年前,高祥玉應邀在金石灘舉辦酒瓶展,300多個精品酒瓶引起不小轟動。

“迎瓶迎友迎五洲瓶友,藏酒藏瓶藏天下酒瓶。”對瓶居門前懸掛著一副木刻對聯。尋常巷陌,農家小院,因酒瓶名揚天下。全國各大酒廠贊助酒瓶收藏圈,兩岸的很多瓶友、文化名流、酒廠廠長慕名前來。一些酒廠選用了由高祥玉設計的酒瓶,山東一家酒廠廠長在參觀過後嘖嘖稱讚,並多次派人洽談,欲出資三百餘萬元收購他的全部酒瓶。

歷年來,他被中外酒器文化協會聘為首席藝術顧問,授予中外酒具文化傑出收藏家。被嘉義縣臺灣文藝發展協會聘為文化藝術顧問,被臺灣藝術之美聘為文化藝術顧問。

“無酒也醉”,對瓶居的牆上掛著山東德州一位瓶友贈送給高祥玉的書法作品,高祥玉說,酒瓶雖小,其內涵卻博大精深。為了收藏酒瓶,他曾赴景德鎮、唐山、淄博等酒瓶生產廠學習酒瓶製作工藝。形態各異的特色酒瓶記載著華夏酒文化的發展史,許多酒瓶圖文並茂,涉及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等諸多方面,綜合體現了悠久燦爛的東方酒文明。通過這些酒瓶,不僅能領略到祖國各地不同的釀酒、飲酒風俗,也可以瞭解到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圖:陳馮曉 盧國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