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 、 、 、 、 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田恒祖孙六代八人,经过一百六十年苦心经营,最终成功篡权

田恒,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

。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田恒像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国,周公旦封鲁国,二人同为西周功臣,私人关系不错。一次,周公旦与姜太公相互切磋治国方针,姜太公以“尊贤上功”作答,周公旦则以“亲亲上恩”应对。尊贤上功,即任人唯贤,尊崇有功之人;亲亲上恩,即任人唯亲,重用宗族之人。

二人说完后,各自沉默了一番。姜太公说,如果坚持任人唯亲,鲁国国力必将衰败,难免会被其他诸侯国吞并。周公旦针锋相对,说齐国坚持任人唯贤,国力虽能保持长久,但难免会被外人篡权。一言成谶,后来,鲁国果然早早衰败,“三十四世而亡”;而齐国果然被外人篡权,“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春秋地图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齐国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历时八百余年。齐国的历史很特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为姜太公建立的齐国,称姜齐;后者为田和建立的齐国,称田齐。《吕氏春秋》中所提到的“田成子”,即田恒(因避讳汉文帝,称田常),也就是田和的曾祖父。

“田成子有齐国”,是田氏掌控姜齐政权的开始,也是田齐取代姜齐的关键一步。这份业绩,对于田成子(田恒)来说,着实来之不易,因为它凝聚了祖上两代人(田无宇,田开、田乞)在与姜齐权贵开展政治斗争中付出的心血和智谋。万事皆有渊源,田氏在齐国的崛起,还得从他们的老祖宗说起。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陈胡公满像

陈胡公满,是虞帝舜的后代。当初舜还是一个平民时,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住在妫汭,他的后代就借此地名当姓氏,姓了妫氏。舜死后,把天下传给禹,舜的儿子商均是一个诸侯。夏代时,舜后人的侯位时断时续。周武王战胜殷纣以后,又寻找舜的后人,找到妫满,把他封在陈国,来供奉帝舜的岁时祭祀,就是胡公。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陈国世系表

元前705年的一天,陈厉公妫(guī)跃的新生子公子完出生了。而恰在这一天,周朝太史(官名,负责历法、祭祀和修史)来到陈国见陈厉公。周太史精通《易》和筮法,陈厉公便邀请他为公子完占筮前途命运。周太史以揲蓍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评论交流)占得卦《观》之《否》,并认为公子完的后代会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

史记中记载:1、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後。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观》之《否》

周太史解占说:“《观》之《否》的本卦为《观》,之(变的意思)卦为《否》,观卦四爻出现了老阴,爻动而成否卦,辞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是“光远而自它有耀”之象,预示着公子完要代替陈而拥有国家,但不应在陈国,而在他国,也不应在公子完本人身上,而应在他子孙身上。”

周太史进一步分析卦象说......,呃(⊙o⊙)…,为了不辣眼睛,还是做成图片吧,依旧觉得辣眼睛的小伙伴这段可不看,我在后面给大家解释: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观》之《否》卦象分析

这段话如何理解呢?这涉及到八卦、六十四卦以及内卦、外卦、互卦的概念和卦象理解的知识,我用图来为大家说明。观卦的外卦是巽,巽是风、是流动,否卦的外卦是乾,乾是天、是金玉,观和否的内卦都是坤,坤是土、是布帛,而否卦的内互卦为艮,艮为山、为门庭,外互卦为巽,巽为木、为良材。综观全卦,《观》之《否》显示了三种“象”

1、土上有山、山上有木、木上有天,天光照耀下山林成材之象;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天光耀林之象

2、门庭陈列金玉束帛礼物百件,臣子纳贡朝见国君之象;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庭实旅百之象

3、风行于天飘忽流动,最终着于大岳(泰山)之地之象。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风行著土之象

《易》和筮正是通过对这些象的解读,来预测吉凶悔吝忧虞得失和事态变化。除了三种象,周太史还综合考虑了观卦本身所蕴含的观望、等待之意,从而预测到公子完会离开陈国,成为泰山所在地齐国的嘉宾、臣子,而其后代会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大岳之后为齐国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宫廷政变,陈国人杀了太子御寇,公子完因与御冦友善担心获罪而逃亡到了齐国,投靠了正在谋求春秋霸业的齐桓公。齐桓公对陈完不错,让其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封其于田(地名),陈完以采地为氏,改田氏,名田完。因为寄人篱下,田完谦逊有礼,低调处事,得了个贤名。

《诗》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前人的良训应该成为我的行动指南啊!”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山东枣庄的田完祠,是齐国田氏始祖

公子完就这么在齐国待了下来,很快还撞了桃花运,因为齐国的一位大夫齐懿仲看上了他,想把女儿嫁给他。春秋时期,婚姻大事,老天爷说了算,于是齐懿仲给公子完算了一卦,结果是公子完的后人五代以后就能与正卿并列,八代以后,地位无人能及。齐懿仲很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完。

史记中记载:2、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卒妻完。

公子完搂着老婆打着工,日子过得美美的,而且还改了氏。先秦时期跟现在不同,当时的人们有姓有氏,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比如陈国公室是妫(guī)姓陈氏,公子完就是陈完,而不是妫完。

姓一般不改,而氏是搬个家都能改的,陈完估计是觉得自己在齐国过的生活跟之前有明显区别,为了向往新生活,他给自己改了氏。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怀念过去,他改字不改音,新换的氏在古音里跟陈是同音的,这个氏就是田。从此,陈完就变成了田完。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陈完田敬仲像

田完从此就齐国扎根了,子孙皆贤,但家族势力无甚起色,他去世后,其子世袭工正之职,默默无闻,但到了田完的孙子田须无时,田氏大有起色,田须无有个儿子,即田无宇,此人有勇力,很讨首设“勇爵”的齐后庄公(前553年—前548年在位)喜欢,“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宠则贵,田氏由此登上齐国政治舞台。

田须无去世后,他的儿子田无宇继爵,并借着父亲的恩宠,步入政坛。后来,田无宇力排众议,劝齐后庄公断然出兵伐卫、晋,取得了胜利。田无宇因功得宠,齐庄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无宇。从此,田氏与吕氏结姻,地位迅速升高,齐国引狼成功。

田无宇生活的时代,正好是齐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年代,内乱频发,先是权臣崔杼弑杀齐后庄公,接着另一个权臣庆封又干掉了崔杼,大权独揽。而在这些政变背后,伴随着的是齐国国君权力的下降,各卿大夫家族势力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经营,田无宇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齐国的卿大夫。

田无宇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奠定了田氏在齐国的政治地位。一是公元前545年,联合鲍氏、高氏、栾氏三大权贵集团,逼走了专擅朝政的相国庆封;二是公元前532年,联合鲍氏攻打高氏、栾氏,沉重打击了固有贵族的势力,完全控制住齐国政权。参与宫廷斗争,排挤老牌勋贵,说明田无宇已经有了觊觎神器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但吕氏树大根深,这么短的时间内撼不动它的根基,精明的田无宇听从了晏子的劝告,急流勇退,把执政权交还给齐景公。此举看似愚蠢,实则高明之至,因为身为卿大夫的他退居幕后,权力并没有锐减,只是小了点,但就是这一点,却为他换来巨大的政治声望,主动放权以示期待和平的田无宇被早已厌倦权臣相争的齐国百姓拥护爱戴。

尝过这个甜头后,田无宇更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他把前台让给齐景公去表演,自己则默默地收买人心。田无宇采取的方法跟今日那些公司花钱买流量的手段相类似,都是赔本赚吆喝,虽然赔本,但却为家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其实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田无宇死后,谥号桓子,所以被称作田桓子,他在世时田氏势力已经很大了,行政上取民心,军事上蓄武力,完全一副要造反的架势。田桓子去世后,长子田开(田武子)继任大夫,田开无子,死后由弟弟田乞(田僖子)接任大夫。田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极有心机谋略。此时,齐景公在位,名相晏婴辅佐,齐国政局平稳,田氏没有篡权机会。鉴于此,田乞(田僖子)另辟渠道,“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粟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即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卖给百姓粮食时则用大斗,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民心竟相归附。

这是一个阴招。百姓得到实惠,能不夸田乞好吗?人心向背,一斗见分晓。由此,“田氏得齐觽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晏婴不愧为名相,老早就看透了田乞打着贤德的幌子挖齐国墙角的勾当,多次向齐景公进谏,不要被田乞的假贤德所迷惑,但齐景公听不进去,对田乞的做法也不禁止。不久,晏婴发出了“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无奈感叹。

晏婴去世后,田乞终于松了一口气。不久,晋国内乱,向齐国借兵借粮,齐景公不愿借。田乞闻讯后,力劝齐景公出兵、送粮,这样以来,齐国国力受损,便于田乞“为乱,树党于诸侯”。这是典型的假公济私,田氏篡权的野心已昭然若揭。齐景公死后,田乞通过花言巧语,说服众大夫,迎立亲己的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齐悼公。事后,“田乞为相,专齐政”(《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此时的齐国,姜姓共有三家势力:国君吕氏、卿大夫国氏和高氏,三家都是太公吕望的子孙,所以跟野心勃勃的田氏斗争激烈,但随着民心所向,天平已然倒向田氏。齐景公死后,田乞(田僖子)耍了一手废立大戏,终于掌握了齐国实权,成为齐国国相。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田成子唆使杀掉齐悼公

前485年,田乞(田僖子)去世后,其子田恒为相,就是田成子,因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他又被称为田常。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

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

此时,齐国已立五百余年,且开国之君姜太公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巨大,田恒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废立国君,难免会遭到国人的反对和其他诸侯国的声讨。为此,田恒对外通过归还鲁国、卫国土地,与晋国签订友好盟约,与吴国、越国互通使臣,对内赏赐将士,亲近百姓。如此一来,田恒又得了个贤名,在国内外顺风顺水,八面玲珑。很快,田恒废立国君的风波就烟消云散。

齐平公不过是个傀儡,“齐国之政皆归田常(恒)”(《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恒成为无冕之君。靠着拥立之功,田恒把大片土地划为自己的封邑,比国君的食邑要大得多。

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

庄子《南华经.胠箧》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也是后世常引用之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

田成子杀害齐简公,孔子斋戒三日,请求鲁哀公讨伐田成子,鲁哀公表示鲁国势力弱小,让孔子问季孙肥。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田成子死后,其子田盘(即田襄子)继任为相,接着把众多兄弟都分到齐国各地做城邑的大夫,与此同时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知氏的领地,田盘和三家互通使节,此时,三家几乎瓜分了晋国,田氏也几乎拥有了齐国。

再接着,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的变天,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田盘(田襄子)去世后,其子田白(田庄子)和其孙田利(田悼子)相继出任齐相,代齐已成定局。在这数十年间,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活动于列国,谋求封侯,取吕氏而代之。

田利(田悼子)去世后,其子田和继任,此时的国君是齐康公,面临亡国之祸的他毫无办法,终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从此,吕氏国君过起了面朝大海,春暖花不开的生活,田和则还在为封侯奔波,他在不断寻求成功先行者魏国(此时魏国为列国最强)的帮助。

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田和请魏武侯转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武侯照做了,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完的九世孙田和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姜姓吕氏,名贷)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田陈终于完成了代姜篡齐的全过程,而三百多年前(286年)的那次占筮也得到了惊人的应验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齐国政权,由田氏取代姜姓,在历史上被称作“田氏代齐”,又称“田代姜齐”。经过田无宇、田开、田乞、田恒、田盘、田白、田利、田和的苦心经营,田氏最终篡夺了姜齐政权,齐国历史步入田齐时代。祖孙六代八人,从公元前545年田无宇开始发力,到公元前386年田和篡权成功,整整用了一百六十年。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篡权了。贤人可大用,但不可不防。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战国地图

嫡系世系图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天蚨园之田成子——田氏代齐在三百年前被周太史以占筮精准预测

扩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