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學生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你怎麼看?

網名而已備註代替啊


誠邀。學分績點關係到獎學金、入黨、交換、保研、出國深造、考研和以後的就業,確實關係到學生的切身利益。

由於骨子裡透著自卑,本科成績一般,我們班50人,有18個名額可以拿獎學金,我有3次是19名,拿不到獎學金,獎懲經歷幾乎空白,沒能入黨,沒能保研。結合自身經歷談談看法:

1、真正的學霸無需處心積慮。網報清華學霸學習成績:這樣的成績無論別人怎麼爭也是爭不過的。學霸的績點一定高。


2、學渣也不會把績點放心上。如果掛科率太高,即便再怎麼爭、怎麼搶也是木有用的。

3、學霸、學渣是少數,大多數人處於中間狀態。那些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的人肯定是處於中間狀態的人,他們爭不過學霸,也不用跟學渣搶。

對於這種人,你的內心也是比較複雜吧,鄙視、側目、眼紅,恐怕也有些許羨慕。不可否認,他們這種爭強好勝、這股勁在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如果整個社會都處於“無慾”的狀態,那麼何談發展。不過,我不提倡不擇手段。人類社會是高等的“動物世界”,有“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也有道德法律,更有人文文化。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建議要勇敢地站出來。勇於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訴求,別人沒有義務去懂你,尤其是那些處於高位的人。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該努力的還是要努力。

更多考研、考公信息請關注“考研過來的基層90後”。請轉發給需要的人


上學走出來的農村娃


有些大學生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我怎麼看?

首先,在大學裡,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主要是看一個學生的學分績點所得,而有的學生為了得到學分績點真的是不擇手段啊,那麼我就來談談我的觀點吧。

從考試作弊獲得學分績點,這是不公平的

對於有的學生為了得到學分績點而去作弊,冒險去抄襲他人的試卷,或者拿電子設備去考場作弊,這是不公平的。從進入同一所大學裡開始,每一個考生都是公平公正的,有些同學平時不努力,考試就依靠作弊拿學分績點,我認為這是自欺欺人,對其他同學不公平的表現。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考試考到高分,而你卻需要作弊才能通過考試?這一類學生大多數都是平時在學校打遊戲,上網,曠課一類的學生較多。所以遇到這些為了學分績點而不擇手段的同學,我是堅決不能容忍的!我會第一時間去舉報的,畢竟為了公平公正,為什麼要給他們不付出努力就有收穫呢?



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的人,我身邊也有不少同學如此

剛剛大一時候,也就是考高數。當時是期中考試,高數題目很簡單,但是我同學就是寫不出來,恰巧他坐在我旁邊,後面我寫完試卷了,當時腦抽了主動把我的數學試卷遞給了他。後面成績出來了,他拿了80分,而我拿了90分,當時他一直在說他不努力學習也能拿80分,真的是太厲害了,當時我臉都黑了。明明是我把我的試卷遞過去給他看的,他居然說是他自己寫的。後面我也認了,也許是他沒有抄寫我的吧,只不過從此以後我不再會給任何人考試時候抄襲我的試卷了。仔細想想,有時候我們在學校裡努力付出,而有的學生不努力也能通過作弊等手段拿到比較高的學分績點,這讓努力學習的學生真的有點心塞。總之,我覺得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不是一個長遠的辦法。自欺欺人終究會有暴露的那一天。


遇到有的同學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有同學像你打手勢打暗號讓你給答案,如果關係不是那麼要好,我建議不予理睬,如果嚴重影響到了你的考試,我建議舉報處理。雖然說同學之間以和為貴,但是一旦觸犯到個人的利益時候,我們應該維護好自己權益。

大學裡的學生,幾乎都是成年人,為了獲得學分不擇手段,是有失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對自己發展沒多大好處。一旦被學校發現,是遠遠比高中處分還要嚴格的。作弊被發現,就要直接將這個科目重修,而故意給他人作弊的機會的學生也是如此,所以不要為了幫助別人作弊而損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影響自己在大學爭取獎學金,助學金,評優的機會啊!努力學習,靠自己實力拿到學分績點才是王道。


我一腳過去


有些大學生為了學分績點不擇手段,你怎麼看?

大學一般有三類學生。一類是力爭上游的學霸,一類是甘於平庸的普通學生,一類是混日子的學渣。每類學生的大學生活都不同,但是他們有一樣是同樣的,那就是特別重視學分績點。

學霸看重學業績點自然是想爭取獎學金,獲得保研、出國留學、推薦就業的資格;普通學生和學渣則更多地是為了取得畢業證和學位證,在此基礎上再向學霸的方向靠攏。

所以每次到期末考試時,大學生們都會使出渾身解數,盡力考出更高的分數,得到更高的學業績點。

學生們為了學業績點而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合乎底線的方法和超越底線的方法。合乎底線的方法一般有努力學習,提高成績、向任課老師求求情,讓老師酌情打高點分、平時和老師打好交道,博得老師歡心,老師在期末打分的時候一般也會做的……超出底線的方法則有作弊(包括普通的作弊、找人代考等)、和老師搞好關係(灰色方法)等等。

合乎底線的爭取學業績點的做法無可厚非,畢竟這些方法也沒有什麼違法違紀的地方,是在大家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的。但是超出底線的爭取學業績點的方法則是不可取的,必須嚴懲!

大家都在學校裡學習,上同樣的課,考同樣的卷子,這是最公平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卻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和別人競爭,嚴重踐踏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使那些勤奮學習的學生的努力付諸東流,這是非常無恥的事情!

據我所知,目前高校對超出底線的爭取學業績點的手段處罰還是非常嚴厲的,但是很多處罰都只是流於紙面,在執行落實方面還是做得不夠。

希望高校能夠加強管理,嚴懲那些超出底線的爭取學業績點的行為,還同學們一個公平、乾淨的校園環境。

個人觀點,感謝點贊、評論、關注,謝謝~


教育小虎



我就經歷過這種學生,請我吃飯啊,求我啊等各種方式。


我覺得主要是看有多不擇手段,比如上課坐在第一排獲得老師的青睞,積極問問題讓老師記住,這都是正當的方法和途徑,不算不擇手段,只能算運用了小技巧吧。


請吃飯和求人稍微有點那個了,但是這些事在社會上太多了,我懶得理,有些老師很受用,只要能起到效果,也不算是不擇手段,算是運用了社會經驗。


但如果因為這個事影響了自己的人品,傷害了同學,目的是達到了,但就算是沒有被識破,也對自己的心靈產生影響,本來可以通過較為簡單的方式進行,卻選擇了這麼一條不歸路,何必呢?


大家可以加我後私信,作進一步探討哦!


博士局


績點也稱為GPA,是英文grade point average的縮寫。國內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採取了學分制, 而績點(GPA)就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績點=百分制成績/10-5,例如:一門課程成績分數是85,那麼該門課程成績對應的績點就是85/10-5=3.5。這是大部分高校通用且簡易的算法,績點的高低反應了該門課程掌握程度。

現在保研、留學、獎學金、入黨、評優、選調生等都需要根據績點來排名,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關注績點。雖然績點只是成績的一個參照標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專業水平。

績點只是一個參考依據,不應該過於功利地看待績點,有些同學為了獲得高績點不擇手段採取各種方法,這樣做顯然不值得鼓勵,偏離了教育的初衷,只有真正達到掌握專業知識才是學習最終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考朋。



考朋


不知道題主所謂的不擇手段是啥意思,我所理解的就是為了提高成績,除了自己努力學習以外,可能還會跟老師搞關係,各種討好老師,做這一切就為了得到一個好的成績。下面說說我的理解。說的不對之處還希望大家嘴下留情。

首先,這類人不光在大學比較多,在社會上會更多,但是,這類人大部分出了校門,都混的挺好,這就是現實,他們不光可以在學校跟老師搞好關係,成為老師身邊的紅人,讓老師記住他,讓老師喜歡他,出了校門,他們還可以成為領導身邊的紅人,還可以讓領導喜歡他們,這也是現實。

所以,大學裡,我們可以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以遇到各種事情,各種套路,在大學裡學習,不光是學習知識,還可以學習做人做事,不是提倡這種靠搞關係來提升成績的手段,但是,我們也要學會把握各種機會,在學好自己的課程的同時,也需要跟老師,同學們搞好關係,搞關係不一定非要使用見不得人的手段,也可以依靠你人品,你的善良,你的熱情…

回答的可能有點不太陽光,但是,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大學校園就是一個小社會,不要在象牙塔生活太久被變成一個憤青,出了校門,你將會更加痛苦!


學習以後


說到學分肯定就和績點聯繫起來,目前中國大學普遍施行學分制和績點制。

首先來介紹一下學分,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通常修滿多少個學分就有畢業證,掛科的話必須補考或者重修才能拿到學分並畢業。

績點就是對上課質量的考核,分數越高績點越高,國內大部分高校績點達不到2.0是沒有學位證的,對應分數每門平均70分,沒有學位證感覺就白學了,所以不擇手段達到70也可以理解,畢竟大學不搞排名,如果是為了拿獎學金不擇手段,作弊拿高分那就過分了,本來獎學金是別人的,已經影響到其他人的利益了。所以你不擇手段拿個70為畢業還能理解,因為不影響其他人。如果為了拿獎學金,保研機會,出國交流等機會就不妥了。


尼古拉特斯拉家族族長


應該原地爆炸啊哈哈哈哈。這種人太多了,見得多了也就釋然了



庫雷克


只要不違反法律、道德良知、學校規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只求結果而不問過程,即不擇手段!


奇思妙想記單詞


不想就你的不擇手段來回答,但對於出國留學的話,提升GPA 還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相信,國內絕大多數的大學,也是客觀公正的,同學們的GPA成績經過刻苦學習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