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关注我

每一次的旅行都想与你同在

罗斯查尔德大街与另一条市中心的大路——Allenby街相交。这条有四个车道的道路是市中心交通最繁忙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商店林立,手机店、化妆品店、表店、杂货店等等卖什么的都有。甚至街上还有一个露天的旧书摊,可惜的是全都是希伯来语的书。

街上的建筑大都老气横秋,包豪斯的白都被岁月刷成了灰,有些甚至斑秃了。街上最重要的建筑在南端,靠近罗斯查尔德大街的地方。那是一座宏伟的特拉维夫大犹太会堂。我在以色列看到过许多犹太会堂。他们大部分都很平淡——灰色的混凝土房子,四四方方,且都不大。而这一座是非常雄壮和新奇的。它像一个巨大的灰色火柴盒躺在地上,相当于一个体育馆那么大。整个主体建筑外观四平八稳中透着新意。平整的水泥墙上开着瘦长的拱券窗,窗边还有一排排条形镂空,像是鲨鱼的鱼鳃一样长在墙上。最新颖之处是火柴盒外罩上一个“水泥笼子”。三层楼高的菱形立柱像牢笼栏杆一样撑起这个笼子。笼子天花板连接处做半圆弧形镂空设计,和同样圆弧状的窗子相呼应。我猜它大概是特拉维夫最壮观的犹太会堂了。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但并不是每一个犹太会堂都如此雄壮。就在同一条街上,往北仅仅100多米外有一个小巧、古朴的犹太会堂静静地矗立着。它显然要比大会堂古老,外形上也要传统得多。它是左右对称的建筑。正面墙两边各有一扇长长的拱窗,中间则是大拱门。拱门分上下两层。大门上层又开了三扇小拱窗,每个窗上都有犹太六角星形的铸铁装饰,窗边还立着惨白的立柱。拱门下半则是会堂正式进出的木门。木门上有瓷砖做门楣,两侧同样用精美的瓷砖画装饰。木门旁的立柱还有繁杂的雕刻装饰。木门中间同样装饰着铸铁做的六角星,其中一个缺了一个角。会堂大门紧闭,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尽管现在是犹太教会堂中的“破落户”,但通过繁复的装饰还能遥想出当年的雄姿。从它门前走过的人也总是会忍不住多看它几眼。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两座犹太会堂相距百来米,但建成时间我估计相差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差不多就是特拉维夫从无到有的百年。大约100多年前几十个犹太人购买了雅法北面5公顷荒地,开始开荒种地。他们把这块土地取名特拉维夫。特拉维夫名字源于犹太复国主义教父赫茨尔(Herzl)的乌托邦小说书名,其意思是“春天的山丘”,也有隐喻新故土的意思。这就是特拉维夫的起源。

那时的特拉维夫是由沙漠和沼泽组成荒原。最初定居的犹太人从阿拉伯人手里买下零星的土地开垦,并组成犹太人的人民公社——“基布兹”。当时阿拉伯人出让给犹太人的是连他们自己都看不上的荒地。阿拉伯人不相信犹太人能在这些烂地上有所作为。而如今特拉维夫却已然是地中海东海岸最现代化的都会。这一百年的具体历史你可以在大会堂不远处、罗斯查尔德街上的独立大厅了解到。那座建筑本身还是特拉维夫开垦领导者Dizengoff的居所,建筑前的雕像就是这位重要的犹太领导人。独立大厅更是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成立的地方。那时候的特拉维夫也就是建筑附近几公里范围而已。今天这座小建筑已经是以色列“爱国教育”的基地,锡安主义的伟大见证,而特拉维夫市区已经超过50平方公里,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城市群是以色列最大的都会区。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特拉维夫早期开垦者,也是最早的基布兹。 图片来自网络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现独立大厅 图片来自独立大厅官网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以色列宣布独立当天人们聚集在独立大厅前。 图片来自独立大厅官网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独立。 图片来自独立大厅官网

回过头再从大会堂走去老会堂,不过几分钟,数个时代的建筑擦身而过。沼泽被抽干,沙漠被灌溉,城市崛起——这条路犹太建设者们走了一百多年啊!但这一百年不止奇迹般的缔造,还伴随对阿拉伯人的驱逐,犹太定居点的扩张,与阿拉伯世界无休止的战争和冲突。在赞赏犹太人的伟大复兴时,也禁不住要为逝去的和平与无休止的战祸向犹太人发问:难道巴勒斯坦的和平注定是西西弗斯巨石那般毫无希望的徒劳?

以色列纪行 七,穿越时空的犹太会堂

未完,请关注,下次再来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