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苏联仅阵亡1万多人,却为何最终战败了?

iwndl


1979年12月24号,喀布尔国际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5000多名苏联士兵和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一局面也意味着苏联正式拉开了武装入侵阿富汗的序幕。兵力投送一共持续了两天,出动大型运输机达240架次。

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苏联在完成运兵的次日晚间就对阿首都的主要政府机构完成了占领,阿富汗最高领导人哈菲佐拉-阿明也被苏军当场击毙,而大量的阿政府军也选择缴械投降、放弃抵抗。

随即,苏联将早已选定好的傀儡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扶正,但此时的阿富汗仍盘踞着许多坚持抵抗的反政府武装。于是在1980年,苏军将军事行动的重点放在了打击反政府武装上。

但苏联的清剿行动并没有挫败阿反抗武装,反而促使原本分散的势力迅速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更为统一的抵抗苏联武装联盟;与此同时,这些反抗武装还得到了包括美国、沙特、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在内的军事援助,极大的提升了他们反苏的决心和实力。

从1980年到1986年初,苏联已经累计向阿富汗投送兵力达12万人,另外还有约7万人的卡尔迈勒政府军协助,但却始终无法剿灭反抗势力。而此时的苏联也已疲态尽显,最终不得不同意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阿富汗问题。

在历时九年的阿富汗战争中,以失败告终的苏联不仅付出了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有12000余人死亡、35000余人受伤;外界也普遍认为:正是这场战争,为苏联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苏联入侵阿富汗主要是受到了勃列日涅夫所谓的“有限主权论”的引导,但此时的苏联经济由于受其保守改革的影响而持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苏联承受战争投入的能力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反苏国家的援助和支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他们的金钱和物资给阿富汗的反抗武装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苏联有限的兵力也很难完全封锁阿富汗游击队的活动,他们可以轻松的进出伊朗或者巴基斯坦,使得苏联的清剿行动很多时候都无功而返。

也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内外因素:国际社会将其孤立、自身能力外强中干、反苏国家从中作梗、阿反抗武装坚韧不屈,最终让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变成了一场遥遥无期的消耗战,败走也成了必然的结局。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1979年末苏军刚开始入侵阿富汗时,苏联领导人告诉苏军官兵说他们去阿富汗的使命是去帮助阿富汗人民搞建设以及打击美国的雇佣兵。可苏军官兵真到阿富汗后发现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苏联是在侵略阿富汗!随着不断有换防回国和负伤回国的军人将阿富汗战争的实情带回苏联国内,导致苏联国内开始出现了二战结束后的首次反战风潮,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士兵母亲委员会”来号召人民反对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一些青年甚至抵制征兵。此情此景与越南战争中美国人民抵制越战非常相似。国内的反战运动对在阿富汗作战的苏军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士兵士气低落甚至投降阿富汗游击队。

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后,由于阿富汗人民组织了不少游击队起来反抗侵略军,使苏军很快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中,而苏军面对神出鬼没的阿富汗游击队显然缺乏较好的应对方法,加上一些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支持,以及穆斯林国家纷纷声援阿富汗,苏联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其国际威望大大降低。主要是苏联与穆斯林国家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严重恶化了。

同时,由于阿富汗战争持久化,导致苏联用于战争的开销越来越大,有时一天的消耗就达1400多万卢布,加上苏联同时又要与美国争霸,巨大的军事开支使苏联不堪重负,根本腾不出足够的物力财力发展经济、提高民生。于是苏联国内要求从阿富汗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

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军在阿富汗阵亡已达1万多人,但他们面对的阿富汗游击队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更加壮大。而苏联面临的巨大国内和国际危机使它实在很难坚持在阿富汗打下去了。万般无奈之下戈尔巴乔夫只得决定从阿富汗撤军。至1989年2月中旬,苏联驻阿富汗军队全部撤退完毕,这场噩梦般的战争才终于结束。

与美军在越南相似,苏军经常可以打败阿富汗游击队,但苏联到底还是扛不住国内外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撤军。从很大程度上讲苏军并不是真正败在了阿富汗游击队手上,而主要是败在自己手上和国际社会施加的压力上。




疾风猛士


国与国之间的胜败从来不是以一场战争的输赢来衡量的,战争只不过是达成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苏联入侵阿富汗,整个战争时期仅仅只阵亡了一万多人,对于数百万的苏联红军而言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在阿富汗经过十年的打拼,苏联最终却败退了,可以说不管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苏联是实实在在的失败了。

其实苏联入侵阿富汗和美国攻打伊拉克何其相似,在前期的战争中苏联美国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人员都没有太大的伤亡,美国甚至几乎都没有死亡,但是在全面占领对方国家的时候却陷入反抗者的泥潭,沉沦数年之后败退而走。


战争历程

1979年12月24日,苏联以突袭方式大举出兵阿富汗,27日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

1980年2月、4月和6月苏联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等省的反政府武装展开全面打击。

1982年6月苏联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

1984年4月,苏阿军队出动2万余人,向潘杰希尔叛军据点发起猛烈进攻并占领该谷地。

1986年2月,苏联同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

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

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至此,苏联侵阿战争结束。苏联的败退似乎是再一次验证了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的名副其实。



败退之后的影响

经济上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的国民经济承受巨大压力,总共历时近十年“”的阿富汗战争,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严重削弱了其国力,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战场上陷入阿富汗游击队的战争泥潭,广大农村地区基本落入阿富汗游击队的手里,苏联只能控制大中型城市,随着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泥潭越陷越深。

国际上苏联公然入侵一个主权国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反战国家的强烈谴责,使苏联陷入了国际孤立状态,对苏联的外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苏联败退阿富汗不仅仅只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使其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同时对以后苏联的解体也埋下了伏笔。对苏联本身产生的深远影响再怎么形容也不为过。


平凡de视野


战争的胜负不是由伤亡人数决定的,没有定律说赢得一场战争非得伤亡多少。战争的胜负由无数的因素共同决定,伤亡数字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如果你比较一下苏联入侵阿富汗和美国入侵越南这两场战争,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强大的一方几乎赢下了每一场战役和战斗,却输了整场战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要服从于政治目的。

美国入侵越南,妄图推翻北越政权。纵使战场上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但北越终究能苟活下来。因为美国忌惮中国政府的反应,地面部队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这就使得北越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后方,从而得到中国的源源不断武器弹药支援。

苏联入侵阿富汗,表面上看是控制了阿富汗全境,但是广大的农村依旧是反苏游击队的天堂。如果仅仅是只有游击队,苏联或许能将他们全部剿灭。可是游击队背后站着一支反苏势力:美国情报和毒刺导弹、中国的轻武器、中东财团的钱和巴基斯坦的庇护。

满天飞的毒刺导弹让苏军直升机损失惨重不敢低飞,中国的火箭弹、迫击炮、地雷和56冲是游击队的最爱。就算是战斗失利,往巴基斯坦境内撤退就是了,修整几天卷土重来,苏军敢越境吗?

如此,苏军虽然伤亡人数不难看,但是反苏的星星之火却永远也扑不灭。

而战争就是烧钱机器,每年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投入。越南战争打了十几年、阿富汗战争打了八年。两个超级大国都支撑不住了,于是扯呼。虽然耗费巨大,但是家底厚实的美国倒没有伤筋动骨。苏联就不一样了,经济不景气,政局动荡,这场战争居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这么一天


说穿了就是勃列夫亲自赤膊上阵支持阿富汗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权,与受美国强力支持的,阿富汗各部落各极端组织之间的常规战争。在差不多的十年之间,苏军士兵阵亡12,000多人,让苏联人民背上好几百亿卢布的债务。战争由刚开始的苏联军队获胜,到后来的胶着状态,再到勃在,安死,契死到戈当上苏总书记所提出来的新思维改革,苏联军队响应联合国号召也就慢慢撤出了在阿富汗撒了出来。


LH42386


主要原因阿富汗人最终摸清毛子的套路鸟


用户2635991503541


没有实行钢筋混凝土战略,任谁都会最终失败,包括美国在内。


洪彬QQ1348218413


没有达到使阿富汗人屈服的目的。而且八年多的战争使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捉襟见肘,这也是导致苏联垮台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