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記我與雙寅的招工歷程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原創:吳佳賓,1950年4月20日生於石碼鎮,龍海一中1966屆初中畢業,1966年10月16日上山下鄉到程溪浮山農場,1974年12月招工到龍海搬運公司,1976年6月調動到龍海交通車輛廠,1982年調動到龍海汽車隊,1985年調動到龍海輪船公司,1988年自謀職業。2010年退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知青故事:記我與雙寅的招工歷程

1972年三人合影(左起:阮雙寅、劉湧泉、吳佳賓)

記得在1972年下半年,我住在農場米廠前面的一間宿舍,當時裡面一共住了三個人,吳海寧、劉湧泉和我。一天,阮雙寅來閒聊,發現這間宿舍遠離場部,較為清淨,且晚上點的大油燈十分明亮(米廠用油也不花錢),方便看書,故提出想搬過來一起住。剛好那時海寧要調到公社衛生院轉當牙醫,宿舍空出來,雙寅立馬搬過來住。1972年底,湧泉招工到角美糖廠。短短几個月,海寧和湧泉相繼離開農場,到更好的地方發展去了,這對我們的觸動很大。我跟雙寅兩人睡覺前交談最多的是個人前途。

當時農場知青有一百多人,如果再不積極爭取,猴年馬月才能輪到我們招工調離。形勢催人奮進,我們一致認為應該有所行動。但要從哪方面入手呢?首當其衝,要讓場領導看到我們比別人更努力更進步。經過一番考慮,雙寅決定從革新磚瓦廠勞動強度入手,造一輛自動卸瓦的小獨輪車。而我則從地裡入手,搞科學種田。說幹就幹,我到場部辦公室借了一大摞科學種田、水稻栽培技術相關書籍進行研讀。晚上,兩人在油燈下各自鑽研,他畫設計圖,我寫規劃書,成立場農科小組。我在床邊牆上寫了:只要努力,一定會有面包和工作的。他也在牆上寫了:不到長城非好漢。兩人相互鼓勵。

很快,他就到洋奎工農廠找他姑丈做自卸車配件,我也一同去了幾趟。他自掏腰包,不久,第一輛自卸車成型。雖說有些不實用(畢竟是第一次設計),還需人工輔助才能操作,但還是讓場部領導看到了他的努力,也算功夫沒有白費。因此1973年夏天,場部領導推薦他去上大學。雙寅對數學很感興趣,平時經常看高中數學書,當時筆試成績在程溪名列前茅,大家認為他上大學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然而“張鐵生白卷事件”突然出現,成績不再是決定因素,他落榜了。當時程溪教改組李碧巖到我們宿舍說,雙寅落榜主要是因為志願沒寫“服從分配”,不然當時師範類專業招收名額多,按他的情況,可以被錄取。知道結果的當天晚上,雙寅空腹喝下半斤十全酒,吐了一地,醉了一晚……

知青故事:記我與雙寅的招工歷程

吳海寧 攝於1971年

而我這邊,當時把醞釀許久的規劃書工整地謄寫了一遍,交到書記鄭港泉手中,裡面有關於田間管理、施肥等細節,他看後評價說我寫得很用心。這樣一來,場領導對我也刮目相看,因此,1973年下半年,場部選我為積極分子,到程溪參加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而後又被推選為縣級先進代表,到當時的龍海一中操場參加一年一度的擴幹會。回場後,趁熱打鐵,在我的要求下,場農科小組正式成立,以二隊弄底9.8畝地為基礎,精耕細作。為提高水稻產量,我起早摸黑在田間勞作。插秧前,我把田埂的草除盡,早上六點不到,自己一個人從糞坑挑糞水施肥,被路上的馬齒砂硌得腳底生疼。插秧後,用豬大糞揉成團,再拿臉盆裝著拿到地裡,按照書裡說的,徒手塞到秧苗底下,大冬天凍得手都裂開了。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稻田長勢良好。努力終有回報,1973年底,因平時積極出工,很少休息,我拿到了年底分紅款150多元。我用這筆“鉅款”到父親上班的浮宮供銷社購買了一輛鳳凰牌雙杆自行車,當時轟動全農場,因為在那個年代,自行車可是緊俏商品,所以我的內心還是很驕傲的,畢竟是自己努力換來的。1974年“五四”青年節,我被評選為“地區優秀青年”。1974年6月,我和下莊65屆知青方美珍到龍海一中給74屆高中畢業生介紹上山下鄉的先進事蹟。當時一中的副校長陳河山負責接待。後來一中還由老師帶隊到農場參觀試驗田。


知青故事:記我與雙寅的招工歷程

1976年浮山農場小水電站成立合影留念

1974年下半年,農場安排雙寅到農場小學當民辦教師。雖然這不是他興趣的職業,但是他對待工作很是認真。因此,1974年底,公社分配給農場一個教師轉正名額,場部就將轉正名額給了他。好巧不巧,雙寅到公社報到前,他父親的單位廈門外貿公司找上門,找他到廈門補員。公社領導讓他自己選擇,他最終選擇了到廈門工作。第二天,他就到公社辦理了轉調手續。當時我還在程溪觀音山水利工地,他去找我,說他要去廈門補員了。我又高興,又意外:“好事一下子都輪到你頭上了!”當天,場部書記鄭港泉讓我下午休息,和雙寅一同到程溪飲食店吃頓飯,送送他。在程溪飲食店裡,我們二人一時興起,對酒作詩,還合作了一首詩:

送別雙寅到廈門招工

莽莽群山峰露惜,沉沉九龍水含憂。

自嘆與君相處短,何故常割誼剛濃。

金光道,人爭走,意難捨,衷心祝,

長空好比翼,漫野力逐鹿。

鷺島召喚,奔騰急,同窗戰友,惜別離。

(注:我們兩人曾是東方紅奔騰急戰鬥小組的。)

巧的是,雙寅離開農場後隔天,喜訊降臨到我身上。龍海市勞動局到程溪招工,浮山農場招了三人,“老中青”三屆知青各一人,分別是64屆的生福,66屆的我和71屆的亞貞。離開第二故鄉浮山農場,我被分配到了搬運公司(這一點令我喜憂參半,不過算後話了),終於回到了石碼。從1966年到1974年下鄉八年,“抗戰”終於結束,修成正果。

龍海縣程溪公社浮山農場知青吳佳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