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沈春達: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遜克縣農村,出現一批知青村幹,其出現的速度與規模可以用“湧現”一詞概括。從知青批量插隊開始,幾乎各個村屯都有一倆位知青進入大隊領導班子,從委員做起,經過一段不很長的時間(多則兩年,少則幾個月,一般為一年),再選拔為副職領導,概率極大。再往上擔任正職領導,比例就不是很高了。

看來,選拔知青擔任村幹,是當時政治形勢的需要,這是必須承認的。縣與公社兩級領導班子都下文指示基層生產大隊要挑選優秀的知青參加領導班子。同時,當時的政治形勢也設置了選拔條件。選拔擔任村乾的知青首先得在政治上過關,這對遜克縣五六千名自願支邊、報效祖國的知青來說,幾乎是人皆過關,但也能分出個上下。比如在關心國家形勢、積極參加各種上級下達的政治學習宣傳活動等方面的具體表現,還是可以掂量得出參與政治的熱情度。

再要看家庭成分,這就會攔下一小部分知青,使之失去了站在同一起跑線的資格。然後再看生產勞動表現與為人處世習性。按照這些條件,各村屯在眾多朝氣蓬勃、熱情高漲的知青中挑選出一兩名,應不是難事。

方良,沈春達: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圖片說明:此照人物全部是1969年3月赴遜克縣插隊的首批上海女知青、插隊在幹岔子公社勝利大隊。照片提供者李華說:五人在一個女生宿舍裡,到北疆一個月了,很想家。家人也很想我們。於是,跑到縣城照相館留影,寄回家。後排左起:李華、王惠靜、陳懷士。前排左起:徐洪娟、陳鳳英。)

但在各村屯的實際操作中,還是看關鍵的一條:能不能挑重擔。1974年11月1日遜克縣委轉發上海市革命幹部赴黑龍江省慰問團遜克組的一份調查報告,題為《靠山大隊黨支部培養教育下鄉知識青年的調查報告》,其中特別介紹邊疆公社靠山大隊黨支部挑選與培養青年幹部的經驗,就是“在實踐中選苗壓擔”。

有幾則例子可以說明。1970年3月,從上海市區全面動員69屆初中畢業生下鄉後,第一批來到遜克縣插隊的張恆瑞,到達松樹溝公社新立大隊不久,就 受命擔任三線國防路築路營的一名排長,率隊到十分艱苦的荒山野嶺裡勞作。第二年,又受命擔任該築路營的副連長,承接更大的使命。兩年的鍛鍊之後,第三年回到生產大隊,自然順位,進入大隊領導班子。在遜河公社遜河大隊插隊的王勇也是在1970年3月下鄉的“69屆”,頭一年也是挑起築路營排長的重擔,第二年在築路營擔任團支部書記,第三年回大隊 ,進入大隊領導班子。在邊疆公社光明大隊插隊的沃興德是扛著“上海市第六十中學(69屆)創業兵團”旗幟來插隊的,來到各方面條件環境相對優越的生產大隊——邊疆公社黎明二隊(後改為光明大隊)。之後不久,他帶領一批同伴報名“第二次插隊”,來到“無人谷”的“三線基地” ,與一批老社員一起創建生產連隊,他挑起了副連長的重擔。這時,他下鄉才數月。

方良,沈春達: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圖片說明:1970年春,上海市第六十中學12名“69屆”初中畢業生在赴遜克縣插隊之前組建起“創業兵團”。此照人物全部是“創業兵團”成員。)

比起這些“69屆”知青村幹,“老三屆”知青村幹出現的更早一些。在1970年12月召開的本縣首屆知青雙代會名冊裡,可以看到許多知青骨幹的名字。有的已經擔任了公社與大隊的幹部。如畢業於上海市嚮明中學的“老三屆”知青龐麗娟擔任邊疆公社黨委委員,畢業於上海市市北中學的王向東擔任邊疆公社靠山大隊革委會副主任。在車陸公社西雙河大隊插隊的劉志欣高中畢業於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子弟中學,則是在下鄉的第二年(1969年)擔任了大隊領導。另一位插隊在邊疆公社團結大隊的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老三屆”知青王解義,從1970年開始就擔任起大隊革委會副主任。

方良,沈春達: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圖片說明:1971年3月,出席全縣“雙代會”的反修公社代表集體合影。圖中第二排左三是時任反修公社一連副連長的沃興德。)

方良,沈春達: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圖片說明:1974年5月,出席縣第二屆先進知青大會的松樹溝公社部分代表在縣委辦公樓前合影。其中有興隆大隊村幹王珏、新曙光大隊村幹陳昌鳴、東發大隊村幹吳同生、丁建光等。)

稍後幾年,遜克縣各社隊選拔知青村幹,還是用“在實踐中選苗壓擔”的老辦法。

在1973年冬,邊疆公社高灘大隊黨支部選舉出新一任黨支部書記,是上海”老三屆“知青馬國強。群眾是這樣評價小馬書記的:“小馬一年四季,樣樣農活不拉。真是我們稱心的好乾部。”另據1975年9月22日的《黑河日報》報道,遜克縣幹岔子公社黨委組織200名知青到該公社修築的黑龍江江堤工程工地上去鍛鍊,有意識地把艱苦困難的堤壩工程作為教育知青的“好課堂”、培養青年幹部的“大熔爐”。在這個“熔爐”裡,河南省鄭州市女知青張勝利的勞動表現與政治態度得到了公社黨委的首肯,選拔她為公社團委副書記。此時,她下鄉才一年半。另一位上海”老三屆“知青郭小平在1969年插隊於該公社新發大隊,也在這個“課堂”裡,成為“好學生”,挑起了水利築壩營黨總支書記的重擔。

方良,沈春達: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尋遜克知青村幹團隊(三)

(圖片說明: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品《征途》,是一部以金訓華烈士為原型,講述遜克知青骨幹的長篇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