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沈春达: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逊克县农村,出现一批知青村干,其出现的速度与规模可以用“涌现”一词概括。从知青批量插队开始,几乎各个村屯都有一俩位知青进入大队领导班子,从委员做起,经过一段不很长的时间(多则两年,少则几个月,一般为一年),再选拔为副职领导,概率极大。再往上担任正职领导,比例就不是很高了。

看来,选拔知青担任村干,是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这是必须承认的。县与公社两级领导班子都下文指示基层生产大队要挑选优秀的知青参加领导班子。同时,当时的政治形势也设置了选拔条件。选拔担任村干的知青首先得在政治上过关,这对逊克县五六千名自愿支边、报效祖国的知青来说,几乎是人皆过关,但也能分出个上下。比如在关心国家形势、积极参加各种上级下达的政治学习宣传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还是可以掂量得出参与政治的热情度。

再要看家庭成分,这就会拦下一小部分知青,使之失去了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资格。然后再看生产劳动表现与为人处世习性。按照这些条件,各村屯在众多朝气蓬勃、热情高涨的知青中挑选出一两名,应不是难事。

方良,沈春达: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图片说明:此照人物全部是1969年3月赴逊克县插队的首批上海女知青、插队在干岔子公社胜利大队。照片提供者李华说:五人在一个女生宿舍里,到北疆一个月了,很想家。家人也很想我们。于是,跑到县城照相馆留影,寄回家。后排左起:李华、王惠静、陈怀士。前排左起:徐洪娟、陈凤英。)

但在各村屯的实际操作中,还是看关键的一条:能不能挑重担。1974年11月1日逊克县委转发上海市革命干部赴黑龙江省慰问团逊克组的一份调查报告,题为《靠山大队党支部培养教育下乡知识青年的调查报告》,其中特别介绍边疆公社靠山大队党支部挑选与培养青年干部的经验,就是“在实践中选苗压担”。

有几则例子可以说明。1970年3月,从上海市区全面动员69届初中毕业生下乡后,第一批来到逊克县插队的张恒瑞,到达松树沟公社新立大队不久,就 受命担任三线国防路筑路营的一名排长,率队到十分艰苦的荒山野岭里劳作。第二年,又受命担任该筑路营的副连长,承接更大的使命。两年的锻炼之后,第三年回到生产大队,自然顺位,进入大队领导班子。在逊河公社逊河大队插队的王勇也是在1970年3月下乡的“69届”,头一年也是挑起筑路营排长的重担,第二年在筑路营担任团支部书记,第三年回大队 ,进入大队领导班子。在边疆公社光明大队插队的沃兴德是扛着“上海市第六十中学(69届)创业兵团”旗帜来插队的,来到各方面条件环境相对优越的生产大队——边疆公社黎明二队(后改为光明大队)。之后不久,他带领一批同伴报名“第二次插队”,来到“无人谷”的“三线基地” ,与一批老社员一起创建生产连队,他挑起了副连长的重担。这时,他下乡才数月。

方良,沈春达: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图片说明:1970年春,上海市第六十中学12名“69届”初中毕业生在赴逊克县插队之前组建起“创业兵团”。此照人物全部是“创业兵团”成员。)

比起这些“69届”知青村干,“老三届”知青村干出现的更早一些。在1970年12月召开的本县首届知青双代会名册里,可以看到许多知青骨干的名字。有的已经担任了公社与大队的干部。如毕业于上海市向明中学的“老三届”知青庞丽娟担任边疆公社党委委员,毕业于上海市市北中学的王向东担任边疆公社靠山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在车陆公社西双河大队插队的刘志欣高中毕业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子弟中学,则是在下乡的第二年(1969年)担任了大队领导。另一位插队在边疆公社团结大队的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老三届”知青王解义,从1970年开始就担任起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方良,沈春达: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图片说明:1971年3月,出席全县“双代会”的反修公社代表集体合影。图中第二排左三是时任反修公社一连副连长的沃兴德。)

方良,沈春达: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图片说明:1974年5月,出席县第二届先进知青大会的松树沟公社部分代表在县委办公楼前合影。其中有兴隆大队村干王珏、新曙光大队村干陈昌鸣、东发大队村干吴同生、丁建光等。)

稍后几年,逊克县各社队选拔知青村干,还是用“在实践中选苗压担”的老办法。

在1973年冬,边疆公社高滩大队党支部选举出新一任党支部书记,是上海”老三届“知青马国强。群众是这样评价小马书记的:“小马一年四季,样样农活不拉。真是我们称心的好干部。”另据1975年9月22日的《黑河日报》报道,逊克县干岔子公社党委组织200名知青到该公社修筑的黑龙江江堤工程工地上去锻炼,有意识地把艰苦困难的堤坝工程作为教育知青的“好课堂”、培养青年干部的“大熔炉”。在这个“熔炉”里,河南省郑州市女知青张胜利的劳动表现与政治态度得到了公社党委的首肯,选拔她为公社团委副书记。此时,她下乡才一年半。另一位上海”老三届“知青郭小平在1969年插队于该公社新发大队,也在这个“课堂”里,成为“好学生”,挑起了水利筑坝营党总支书记的重担。

方良,沈春达:青春作伴在北疆——追寻逊克知青村干团队(三)

(图片说明: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品《征途》,是一部以金训华烈士为原型,讲述逊克知青骨干的长篇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