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

《少年說》中,高一女孩走上勇氣臺,請求媽媽能夠“關起門來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一點就炸。

但是媽媽卻對女兒的問題不予理會,反而質問起女兒。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在媽媽的話語裡,維護自己的威信比維護女兒的面子重要。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我們都很看重並維護自己的面子,卻不曾想過孩子也是要面子的。當眾的訓斥與嘲笑就像利刃,扎進孩子的心裡,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永遠忘不掉的傷疤!

1

孩子的面子等同他的自尊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嚮往的生活》有一期的嘉賓是宋丹丹和她的兒子巴圖,節目中他們的互動讓我們看著有些難過。

宋丹丹在跟自己的兒子溝通時,完全沒有顧及巴圖的面子,全程都在揭巴圖傷疤。

“兒子你怎麼吃這麼多?就你不該吃。”

“你怎麼這麼笨啊,我生了一個廢物。”

“跟民政局說一下,我要換兒子。

大家一起吃飯,宋丹丹爆料巴圖小時候的糗事,還問黃磊:

“是不是你女兒讓你特別得意,特自豪?”

黃磊尷尬地回了句:“還行。”

巴圖忍無可忍,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嚷了一句:“我去弄雞窩了!”

宋丹丹說:“要是雞窩能做起來,我才覺得這兒子沒白養。”

黃磊說:“你得鼓勵他,你不鼓勵他他哪會弄啊?”

宋丹丹評價:“太可笑了。雞窩要是能搭好,我還真不是他媽。”

在搭雞窩的過程中

大華問他:“你媽對你很兇嗎?一直在說你,我的孩子怎麼不懂事兒……”

巴圖說:“小時候挺怕的。”

小時候害怕卻成為長大後的心酸。無力反抗,更無法逃脫,他終究長成了媽媽嘴裡“不爭氣的兒子”。

難道這是因為宋丹丹不愛她的孩子嗎?

和英達離婚後,她和巴圖相依為命,英達對巴圖不管不問,是個缺位又不負責的父親,而宋丹丹則拼盡全力的為巴圖付出。

或許,越愛越在意。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她不知道,自己的“諷刺挖苦打擊”赤裸裸的扎著巴圖的面子,也將他的心扎得千瘡百孔。

用這種方式對待巴圖的宋丹丹,是中國父母對待孩子的典型代表。

被當眾嘲笑、被言語抨擊、被拿去比較。孩子的面子就這樣一次次在當眾被踩踏,留下永恆的傷疤。

面子即是孩子的自尊,父母不給孩子留面子,可能會讓一個孩子內心缺乏力量。

2

孩子會感激我們維護他們的面子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哲學家約翰·洛克有句名言:

“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也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


上個星期,朋友去學校接孩子。有幾個孩子因為背誦課文的任務沒有完成被留校,朋友的孩子也是其中一個。

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留校,難免會些脾氣。

其中一個家長和她的孩子在教室裡發生了爭執,媽媽指責孩子耽誤了時間,孩子既委屈又憤怒,雙手攥緊成兩個拳頭,唰地一下衝了教師,媽媽趕忙追了出去。圍觀的家長們,也在搖頭嘆氣。

老實說,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留校,每個家長的心情都是卻無比暴躁。

在回家的路上,朋友並沒有對孩子發脾氣,而是選擇分析為何會被留校的原因。進電梯時,看到裡面有人,朋友便打住沉默。

旁人出去後,她的孩子突然說:“媽媽,謝謝你。”

接著說:“謝謝你從來沒有在外人面前批評過我。”

原來,孩子的面子也就是他們的自尊,孩子會感激父母的小心維護。相反,如果家長沒有顧及到孩子的面子,那麼只會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

3

好父母都會維護孩子的面子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當孩子的行為有損你的顏面時,我們可以怎樣做?

放下你的架子

大人和小孩子聊天很容易會擺出一副家長的架子,高高在上的感覺會讓孩子認為你又要訓斥他。放下架子,放低姿態,和他在同一個點,像朋友一樣的和他聊天。我想他會感覺到更加的自在,也會更願意訴說和傾聽。

單獨教育

無論什麼情況,父母都不要在外人面前落孩子面子,包括孩子的兄弟姐妹面前。

教育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的人格。

童年正是孩子自尊逐漸形成的時期。經常被父母打擊的孩子很難有自信,而被摧毀的信心往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或將成為一生中抹不去的記憶。

學會讓步

孩子的執拗與反叛,不是因為他們不懂道理,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和表達方法。 家長如果學會讓步,給他們一個臺階,他們自然會找到正確的方向。


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維護自己的體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 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永恆的傷疤。

事實上,要面子的孩子,才更明事理、知對錯,追求上進。

身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的認同與肯定,會讓他們將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面子,轉化為自愛、自尊、自重的裡子,一路披荊斬棘,迎向未來。

大庭廣眾下的批評,並不能讓孩子反思自我,反而是剝去了他對家人的信賴,和對未來的信心。

每個人天生都會在乎自己的名譽與尊嚴,不能因為是孩子,而去不在乎他的感受。

既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孩子的鏡子,那麼,尊重孩子的臉面,就是保有我們的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