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的突厥人是現在的哪國人?

清揚488


亞洲心臟的中亞和蒙古高原,活躍著很多威脅歐洲西亞東亞乃至南亞各民族各國家的遊牧民族,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一脈相承。相對而言,突厥民族來得快,來得大,消亡的也最快。

現在,自稱是突厥人的民族有土克曼人、韃靼人(塔塔爾人)、維吾爾人、雅庫特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等,這些民族分別屬於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國。

不過,從名字上來看,和突厥最相近的,是西亞國家土耳其。從拉丁文來看,突厥和土耳其就是同一個詞,只不過,在隋唐,我們叫他突厥,近代西學傳入,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國家和突厥有什麼關係,就音譯成了土耳其。

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搞笑的國家之一,雖然元明清三朝600年稱霸西亞北非和東南歐,近代化到來時難免被叫做“西亞病夫”。自從凱末爾革命後,這個國家依舊在幻想著“大國崛起”,在他們的想象中,俄羅斯追求的“大斯拉夫主義”,德國追求的“大雅利安主義”,才符合土耳其的定位。

於是土耳其也提出了一個“大突厥主義”,他們認為,突厥以及突厥之前的匈奴、西匈奴(也就是南匈奴)、匈人帝國、白匈奴、突厥汗國、阿瓦爾帝國、可薩帝國、回鶻汗國、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大帝國,都是一脈相承的土耳其人。作為西亞的半島國家,和東北亞另一個半島國家很有共同語言——只要征服過我,就是我的祖先。

幸好我們有了基因圖譜,突厥人攜帶的c3基因,在土耳其人身上這種基因攜帶比例不超過5%,基本上和中國北方漢族人水平差不多。什麼叫打臉?這就是打臉!

那麼,現在和突厥人基因最接近的民族是那幾個民族呢?聽我給你盤點一下:

1,蒙古族。

蒙古族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突厥基因,是名副其實的突厥後裔。

目前,全世界超過1000萬人。我國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再加上蒙古族兩個分支鄂溫克族(2萬7千人)和土族(24萬人),總人數超過了600萬人。

蒙古國總人口是280萬人,其中80%為喀爾喀蒙古人,其他也差不多是蒙古族的小分支。

俄羅斯的蒙古人大約有90萬人,包含布里亞特蒙古人(約40萬人)、鄂溫克族(約3萬人在俄國)、衛拉特人(含卡爾梅克人17萬和杜爾伯特人),28萬圖瓦人。

2,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也叫作黑突厥,包含的突厥基因更多。

目前哈薩克族全世界也有1000萬人,其中哈薩克斯坦917萬, 烏茲別克斯坦有163萬 中國158萬 俄羅斯122萬 蒙古17萬。這些都是突厥人的正經後裔。

3,圖瓦族。

28萬的圖瓦族一般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之所以專門拿出來說,因為圖瓦族是和突厥人最像的民族,同時也有藍突厥的稱號。圖瓦人的頭型和發掘出來的突厥人頭型最為相似。

圖瓦族聚居地是我國清代的唐努烏梁海,清朝滅亡後,俄羅斯策動蒙古獨立,稀裡糊塗就把唐努烏梁海給霸佔了。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個條約確認清廷或者民國割讓唐努烏梁海給俄國,所以,有人說唐努烏梁海其實是中國在西伯利亞的一塊飛地。

總所周知,突厥人的發源地是中蒙俄哈四國交界的阿爾泰山地區,這裡和唐努烏梁海十分靠近。所以,圖瓦人,不僅是突厥人後裔,還始終守護著突厥人的“龍興之地”。有資格說自己是突厥人的只有阿爾泰山周邊的四個國家:

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

當然,還有一個詞叫做“突厥化”,其實就是泛泛而談把中亞西亞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卻又不知道自己祖先是誰的民族,統統叫做突厥化。從唐宋以後西遷的各民族,只要改信了伊斯蘭教,統統都會被叫做“突厥化某某”,蒙古伊利汗國、帖木兒帝國和莫臥兒帝國,就被叫做了突厥化蒙古人。

所以現在和土耳其一樣宣稱自己是突厥人後裔的那些國家,是迷失了自我的民族,好可憐。


歷史知事


突厥人是公元六世紀時興起於蒙古高原的一個遊牧民族,對於這個民族的來源,漢人的記載紛繁不一,其中比較主流的說法來自《隋書》,根據《隋書》記載:

“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隋書》認為突厥人來自甘肅平涼地區,其首領姓阿史那,後來因遭到北魏的驅逐,突厥人便投靠了位於蒙古高原的蠕蠕(也就是柔然)。此後突厥人居住在金山(阿爾泰山)的南面,負責給柔然帝國打鐵。由於突厥人所居住的金山形狀非常像頭盔,而頭盔在他們的語言中的發音“突厥”,因此便以“突厥”為民族稱號。

突厥在中國南北朝末期逐漸統一了蒙古高原,此後他們又相繼染指了西域和中亞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突厥帝國。在蒙古人崛起之前,突厥帝國是世界上面積最遼闊的草原帝國,其勢力已經超過了當年的匈奴帝國。

(巔峰時期的突厥帝國)

突厥帝國在最鼎盛時期一度威脅到隋帝國,甚至曾一度派兵包圍在雁門出巡的隋煬帝,成為隋朝的重要邊患。

不過在隋朝的離間之下,突厥帝國在公元583年便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兩部,東西突厥長期處於內耗之中,有效地減輕了對中原王朝的壓力。

唐朝建立之初,對於突厥採取懷柔政策。公元626年,東突厥頡利可汗趁唐太宗李世民剛剛登基,立足未穩之際,統兵20萬叩關,直奔長安而來。對此唐太宗親自率兵在渭水南岸迎戰,李世民在渭水南岸與頡利可汗隔河對話,勸說頡利可汗退兵。

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威嚴,擔心唐軍有埋伏,於是在得到李世民的金錢許諾後退兵而去,史稱“渭水之盟”。

在此之後的近十年中,東突厥爆發了嚴重的內亂,其下屬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歸降唐朝。公元628年冬,東突厥境內又遇嚴重暴風雪,凍死牛羊不計其數,饑荒四起。

次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等人統兵十萬攻擊東突厥。此戰唐軍富貴險中求,在長途奔襲中出奇制勝,一舉消滅了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

東突厥滅完後,西突厥仍舊控制著西域地區,並不斷騷擾進攻唐朝庭州地區。公元657年,西突厥也爆發嚴重內亂,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等征討西突厥,俘獲西突厥可汗賀魯,西突厥滅亡。

至此東西兩大突厥皆被唐軍消滅,之後一些不願意臣服唐朝的突厥人則西遷中亞,對東歐、伊朗和東羅馬帝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除了東西突厥外,突厥人還建立了兩個大帝國,一個是以波斯為中心的塞爾柱帝國,另一個則是以小亞細亞半島為中心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滅掉了國祚長達千年的東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勢力徹底趕出了亞洲,並壟斷東西商路400多年,直到一戰後才宣告解體。

(巔峰時期的塞爾柱帝國)(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帝國)

時至今日,自稱是突厥後裔的國家共計有六個,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

這六個國家都號稱是突厥人的後裔,但是由於在西遷過程中長期與白人混血,目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變成了黃白混血人種。而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則已經變成了白種人。尤其是土耳其人,根據DNA檢測其突厥血統非常少,今天大多數土耳其人都是希臘人、赫梯人、亞美尼亞人的後代,他們的祖先是被奧斯曼帝國強制同化才變成土耳其人的。

(身著民族服飾的土耳其美女)


千佛山車神


隋唐時的突厥一個西起中亞里海,東至遼海,北至貝加爾湖,南至長城的一個超級大國;突厥是先秦時代丁零後裔,後來融合其它草原民族而形成,突厥統一草原之時,隋唐正在統一中原。跟匈奴遇到秦漢一樣,強大的突厥遇到了隋唐,最終東突厥融入大唐,西突厥散於中亞,作為一個民族的突厥分化融合進了其它民族。土克曼人、韃靼人、維吾爾人、雅庫特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撒拉爾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等民族有突厥血統;宣稱是突厥繼承者的土耳其人並非突厥直系後裔。

突厥最開始只是柔然的一個奴隸部族,他們善於鍛鐵,被柔然人遷至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故俗稱突厥。後來突厥阿史那部跟鐵勒部合併,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部落,他們擊敗了衰弱的柔然,於公元552年在漠北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公元583年隋朝成功分化突厥,其中東突厥是汗室正統,西突厥則是另支;公元630年,唐朝大將李靖攻滅東突厥,他們內遷受唐朝統治;公元657年,唐朝大將蘇定方攻滅西突厥。公元679年內遷的東突厥叛唐復國,745年唐朝與回鶻合力擊滅後突厥,從此突厥部分併入回鶻,部分融入唐朝,突厥作為一個政權或者民族的代號消亡。

突厥從公元552年立國,至745年亡國,前後共經歷了193年,統治了北部廣大地區,並創造了突厥語及文字,強盛之時統治了草原上許多的部落。受突厥影響現在中亞許多民族使用的都是突厥語,比如土克曼人,哈薩克人,維吾爾人,撒拉族,韃靼人(新疆及周邊地區的塔塔爾族),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和雅庫特人,全世界約有1.82億人使用突厥語。目前屬於突厥語族的國家有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克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人是突厥人與屬於歐洲人種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後裔,由於歷史的原因土耳其更加像歐洲國家,跟中亞地區的突厥語國有很大差距。


大秦鐵鷹劍士


突厥這個名稱怎麼來的?

歷史上的突厥內部支派複雜,社會結構尚處於較低階段,社會結構十分不穩定。他們居住的中亞地區民族混雜、遷移頻繁、動盪不安。很多地區文明發展程度很高,具有強大的融合和同化他族的額能力,這些因素都使得突厥社會迅速發生著變化,與其他民族混雜柔和,因此,歷史上活躍在中亞的這些突厥人,已經不是同一個民族或部族集團。

把生活在歐亞大陸上一批不同民族(部落或部族)的人統稱“突厥人”的首先應該是阿拉伯人。當阿拉伯人征服這些地區的部落、部族的時候,面對一個從未見過,卻又在一些方面表現出共同特點的群體時,無法將其互相區分開來,只好先入為主把他們統統稱作“突厥人”。而居住的地方被稱之為“突厥斯坦”,阿拉伯人的這一稱呼逐漸為其他一些民族所接受,成為沿用下來的習慣。

後來,使得“突厥人”這個稱呼所指代的對象不斷擴大、並真正在他們之間建立互相關係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18世紀以來的語言學家門。從18世紀開始,東西方語言學家對這些部族、部落和民族語言進行了研究,他們把這樣一批從歷史上看可能有共同來源、或發生過密切接觸關係的語言群體,劃歸為阿爾泰語系中的一個語族,稱之為“阿爾泰語系突厥語系”。

隨著歐亞大陸越來越多民族的語言得到研究,那些和已知的“突厥語”結構特點相同之處較多的語言,就不斷被歸入該語族中。由但實際上中國史籍中記載的“突厥人”,和現代西方語言的Turk(突厥)一詞所包含的內容和所指代的對象是有所不同。

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突厥,是隋唐時期“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賓........控弦數十萬,霸有西域”的的西突厥,後來在唐太宗時期被滅,而東突厥內附於唐。

從歷史上看,突厥汗國在唐朝打擊滅亡後,突厥的後裔們並未發展成為一個現代民族,“所有突厥人組成的統一國家”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

而如今,突厥諸民族這一群體包括了多少民族,還沒有見到準確的材料,只能從該語族包含的語言種類推測出大概數量,按突厥語言學家的一般說法。全突厥語族包括了30餘種語言,主要有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吉爾吉斯語)、維吾爾語、烏茲別克語、塔塔爾語、撒拉語、西部裕固語、阿薩拜疆語、土庫曼語、雅庫特語、阿爾泰語、土耳其語等。

與此相適應,現在正在使用這些語言的民族應該都算在突厥諸民族。多數情況是一個民族使用一種語言,但也有一個民族使用多種語言的現象。說突厥語的民族主要分佈在俄羅斯、中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阿薩拜疆、伊朗、阿富汗、蒙古等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人口超過一億。

雖然,在使用突厥語的民族中,除了一些民族之間的親屬關係已經得到肯定和證明外,整個突厥語諸民族是否都有共同起源至今還沒有得到歷史學、考古學和人種學的充分證明和檢驗。


朝代說


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就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兒,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雙方此起彼伏,從未停止過戰爭,而且有趣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如同中原王朝的政權一樣,從來沒有哪一支遊牧民族永久的統治著北方草原。

這些位於中原北部的草原地帶,相繼崛起又消亡了無數個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等等,都曾強極一時,卻又很快隕落。曾在隋唐期間崛起於大草原的突厥族,正是其中的一支。

關於突厥的起源,眾說紛紜,例如在《周書》中記載:“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也就是說,按照《周書》的說法,突厥來自於匈奴,只是和匈奴本部分開過了。《新唐書》也認為突厥阿史那氏是古匈奴的北部。

當然,突厥起源的說法,還有《隋書》:“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的說法。而根據在漠北發現的突厥文碑上面描述:“九姓回鶻者,吾之同族也”。也就是說,突厥人自己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於九姓回鶻。而回鶻又是鐵勒族的構成部分,鐵勒族的先祖則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丁零和南北朝時期的高車。所以,突厥人自己認知中的祖先,來自丁零和高車。

無論來自何方,突厥在艱苦的大漠頑強的生存了下去,並不斷髮展。而突厥真正興起,則是在公元六世紀中葉。在此之前,突厥的先祖們生活在今天新疆吐魯番北山一帶,以善於冶鐵聞名。公元5世紀,柔然征服了高昌,突厥人也因此成為柔然的奴隸,並被遷移到了金山的南麓。這些被擄掠的突厥人主要任務是為柔然人鍛造鐵器,也因此,這些突厥人還被稱為”鍛奴“。

但是俗話說得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隨著柔然內亂和外敵打擊,強盛一時的柔然政權開始衰落,被柔然奴役統治的各部族,開始紛紛奮起反抗。突厥人也趁機擺脫了柔然的統治,並利用自己善於鍛鐵的特長,實力不斷髮展壯大。

到隋朝時期,吞併了諸多遊牧民族之後,突厥人基本統一了北方草原,還將西域地區納入了統治範圍,突厥達到了極盛。然而不幸的是,就像他們的前輩匈奴崛起之時遇上了秦漢,突厥人興盛之時,更為不幸的碰到了強盛的隋唐兩朝。

雖然突厥一度達到了“控弦百萬”的級別,甚至率領騎兵直接逼近唐朝京師,連唐太宗李世民都被迫與突厥人簽訂渭水之盟,但是很快,突厥在唐朝軍隊的打擊之下,再加上內部激烈的矛盾,東、西突厥先後滅亡。

突厥滅亡之後,一部分突厥南遷,並最終與中原融合,而一部分突厥人則遷徙到了今天的中亞、西亞等地區,融入了當地的民族。不過,由於突厥汗國盛極一時,統治的疆域十分廣大。隋朝時,尚未分裂的突厥疆土,東至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遼河流域,西到鹹海、中亞河中地區,北至西伯利亞,南抵長城,甚至一度延伸至中原地區。

也因此,雖然突厥汗國很快滅亡,但是,在突厥人曾經統治的範圍內,例如中國北方、蒙古高原、西域地區和中亞地區,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生活在此的諸多部落和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突厥語言文字為基礎的語系。因此,在西方和阿拉伯等國家的文獻之中,這些廣大地區的部族都被稱為了突厥。

需要說明的是,當今土耳其所謂的突厥與中國古代的突厥人,並沒有多大關係,土耳其更不能算是突厥人的後裔,土耳其的祖先,充其量只是突厥化的部落罷了,本身屬於突厥人的可能性並不大。更何況,唐朝時期突厥汗國滅亡之後,突厥人就不再作為一個單獨部族存在於歷史舞臺。

我們今天所說的突厥,通常是指突厥語族或者突厥語民族,這是一個現代語言的概念,並非民族的概念。突厥語族是阿爾泰語系的三大語族之一,如今分佈於中國、中亞五國、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等數十個操突厥語的國家和地區,當然,也只是說突厥語而已,彼此之間並非同族。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與中國古代北方曾建立突厥汗國的突厥人,並非後裔與祖先的關係。更何況,崛起於蒙古高原的突厥,本就是黃種人為主的部落聯盟,與白種人的土耳其人血緣上並沒有什麼關係。因此,土耳其以突厥人的後裔自居,本身就十分可笑和荒唐,土耳其人的說法,不過是妄自尊大和野心的產物罷了。

鳶飛九天2018


如果以血統來劃分的話,那麼古代的突厥人在今天的定位將會十分複雜和尷尬,因為遊牧民族大多數都是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和當地民族混居,最終形成眾多的黃白混合人種,就連他們的語言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比如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突厥語和蒙古語,因此古代的遊牧民族,特別是喜歡在中亞和南俄草原上流動來流動去的基本都是語言為特徵的民族集團。



突厥民族的先系源於丁零,鐵勒。在南北朝時鐵勒人原本居住在葉尼塞河上游,之後南遷至新疆的博格多山附近,最初突厥人依附於柔然人,善於鍛造鐵器,因此被後者輕蔑地視為他們的鍛鐵奴。在公元6世紀中葉,突厥奴隸制國家崛起於蒙古草原。在首領阿史那土門去世後,汗國就走向了分裂。

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突厥人也在不斷地變遷交融著,而當今世界自稱突厥人的大多是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大約有1.82億,遍佈高加索,中亞各斯坦國(除塔吉克斯坦,他們是印歐語系伊朗語族),以及中國新疆,蒙古,俄羅斯和克里米亞諸多地區。


血統比較純正的就是哈薩克族,吉爾吉斯族,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維吾爾族,他們是聚居在阿爾泰山附近的突厥系民族,相對而言最多是和蒙古語族的民族以及伊朗語族的民族混血比較多,而不至於像土耳其人那樣被改造成一個近乎白色人種的族群。

而在俄羅斯的遠東和伏爾加河,貝加爾湖地區也有突厥語民族的分佈,最典型的就是雅庫特語,圖瓦語,楚瓦什語。但他們彼此之間的差距也很大,比如楚瓦什語被國外學者認做是突厥化了的芬蘭——烏戈爾語族,這也是保加爾語支僅剩的還在使用中的語言。而圖瓦人是民族和語言都被高度蒙古化了的民族。大多可以劃分到北突厥語支中去。


按照另一種劃分方式命名的烏古斯語支應該是突厥語中比較著名的,因為歷史上的塞爾柱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是這支部落的傑作。但很明顯,今天的土耳其人在血統上已經距離15世紀的奧斯曼人十分遙遠了。


普魯士之魂


曾經柔然人的“鍊鐵奴”突厥人,竟然成為了草原霸主。

後來突厥人建立了強大的“突厥汗國”,在隋唐時期對漢族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迫使隋朝採取了和親政策安撫突厥這才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安寧。

隋朝末年,有很多反王勢力都是在突厥人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就曾遭到了突厥的強大威脅。

當然,唐朝建立以後李世民第一時間派李靖率軍挑戰突厥的霸主地位,並經過艱苦的努力滅亡了東突厥,也就是在唐朝滅亡裡草原霸主東突厥以後,李世民才獲得了“天可汗”的尊號。

在李世民的主持下,唐朝實行了開放的民族政策,就連突厥都得到了接納,完全融入了大唐之中,完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壯舉。

後來突厥人完全融入大唐,並稱為大唐開疆拓土的大將,比如阿史那·社爾、哥舒翰、李光進等人,都是戰功赫赫的唐朝名將。

唐朝與突厥進行了多次大戰,終於先後滅亡了東突厥、西突厥,完全佔領了廣闊的草原,開創了大唐盛世。

曾經的草原霸主突厥,當然不會就此消亡。

後來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突厥人又建立了“後突厥汗國”,並多入侵中原,雙方發生多次大戰,終於在唐玄宗在位期間,在唐朝與回紇人的聯合攻擊下被滅亡,分別被兩方吞併。

一直到現代,突厥族這個民族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非常多,比如哈薩克人、維吾爾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

在中亞地區,大約有1.82億人使用突厥語,他們一直沒有忘記突厥汗國的榮光,以突厥人的後裔為榮。

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地區,一直有他們的後裔繁衍生息。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突厥人是由突厥語定義的多民族集合

遺傳學研究並不能為突厥人確定一個明確的統一遺傳標記,科學家通過分析來自不同突厥語區域人群的全基因組高密度基因型數據、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 (mtDNA),來嘗試研究突厥人的起源,發現大多數突厥人在基因上與地理鄰居相似。然而,在歐亞大陸西部取樣的西突厥人與現代西伯利亞南部和蒙古人後裔相似,說明突厥人的擴張主要是突厥語為代表的文化擴張。

最早的突厥人統治(公元6世紀到9世紀)主要集中在蒙古、我國北部和西伯利亞南部。因此,這一地區被認為是突厥語遊牧民族的起點,被稱為原突厥地區。

突厥人向西方遷徙的歷史趨勢

最早的突厥人作為遊牧民族出現在約公元前200年我國長城以北的遠東平原上,此時為漢朝。在公元6世紀建立突厥部落後為人所知,之後力量逐漸增強。在公元6世紀至11世紀之間開始建立帝國並向中亞、東歐和西亞的擴張,到10世紀,中亞大部分地區都有突厥部落定居。1037年,突厥國家塞爾柱帝國在伊朗東北部的中亞地區建立,迅速佔領了波斯、伊拉克和黎凡特的大部分地區。11世紀的塞爾柱突厥人入侵安納托利亞,最終導致突厥人在那裡永久定居並建立了土耳其。土耳其的突厥化是突厥語言和文化的突厥化,從基因上看,今天大多數土耳其人與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關係最為密切,而不是像烏茲別克人和哈薩克人這樣的中亞突厥民族,基因研究表明,土耳其大約9%到15%的基因來自中亞。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突厥部落最終形成獨立的國家,如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國家,現代被歸為突厥人的民族還包括阿爾泰人、阿塞拜疆人、巴爾卡爾人、巴什基爾人、多爾幹人、卡拉切人、卡拉卡爾帕克斯人、哈卡斯人、基普恰克人、庫米克人、諾蓋人、肖爾人、韃靼人、託法拉人、圖瓦人和維吾爾族人,生活在我國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原始山脈以及遠東和中亞的其他分散地區。


科學閏土


歷史上的突厥族在公元6世紀時遊牧於阿爾泰山一帶。後因發展強大,控制了這片地區。在隋朝時期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在唐朝時,東突厥不斷南下侵犯大唐,唐太宗派兵征伐俘其首領頡利可汗。並設置都護府。以後,東突厥逐漸漢化。而西突厥一部分被大唐殲滅,另一部分又逃回西亞。OO0,在公元9~10世紀時,一部分突厥人建立了塞爾柱王朝。以後接受波斯文化,變成了伊斯蘭教徒。到公元1243年,塞爾柱帝國被蒙古人擊敗,開始解體。其中的一位部落酋長叫奧斯曼的,又創立了奧斯曼帝國。OOO在公元160O~170O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又與俄羅斯等多國交戰,當時戰敗。但在後來的戰爭中,又擊敗了其它侵略者,到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當然,由於歷史變故的原因,在吉爾古斯坦,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這些國家中也有部分突厥人。


張永科38


突厥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突厥人已經融入了多國家和民族。雖然東歐一些國家有突厥後裔,但大部分還在中國,不能認為土耳其就是突厥。

 

五世紀中葉,遊牧於金山(阿爾泰山)南麓。金山形似古代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命名。公元6世紀中期興起於阿爾泰山地區,建立突厥汗國。

 

王族阿史那氏。突厥族起源三種說法:“匈奴之別種”、“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與“平涼雜胡”等三種傳說。不管哪種,族源都是我國北方民族後裔。後遷至阿爾泰山南麓從事鍛鐵業並臣屬於柔然,被稱為“鍛奴”。

 

西魏廢帝元年(552),阿史那土門土門攻破柔然,自號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突厥汗國分東西兩部發展,東部在木杆可汗移王庭於于都斤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勢力至於大興安嶺;西部在室點密可汗征服中亞地區。

 

隋開皇三年(583)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

 

唐貞觀四年(630)東突厥被唐朝征服;唐顯慶二年(657)西突厥亦被唐朝征服。唐朝在東、西突厥所轄之地進行有效管轄。唐調露元年(679)骨咄祿叛唐並在于都斤山建庭復國,史稱“後突厥汗國”。唐天寶三年(744)回鶻興起,骨力斐羅自立為可汗,後突厥汗國滅亡。

 

突厥人源自我國北方民族,大部分突厥人還是在我國,融入中華民族一部分。確實有一部分遷到了東歐,與今天土耳其有淵源。但不能認為古代突厥人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只能說有一小部分而已。因為古突厥人是我國北方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