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土鸡,公鸡和母鸡什么比例比较好?为什么?

农村蒋小兰


山少也是在农村放养土鸡的,关于题主的问题说说我的经验。

养殖土鸡一般都不喜欢公鸡比例过高,主要原因是公鸡好斗,活动能力强,吃食多,生长慢,肉料比低,雄性激素高,肉质相对于母鸡腥味也重一些,而且还不能下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要比母鸡要少,所以一般养殖土鸡都会对公母比例进行控制。山少认为公母鸡的比例控制在1:20-25之间最佳。

既然养公鸡有不少缺点,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只养母鸡不养公鸡,行不行?其实在理论上是可行,只是没有公鸡,缺点也不少。

(1)虽然没有公鸡,母鸡一样是可以下蛋的,但是下的蛋都是没有受精的蛋,都是无法孵化出小鸡的蛋。而一个健康的鸡群,鸡蛋的受精比例要达到80%才能算是健康。

(2)没有公鸡,母鸡无法有正常的生理需求,会使鸡群阴阳失衡,不符合大自然规律,使之生命力下降,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3)公鸡在鸡群里是鸡头,是群体里的领导者,它不关起着传宗接代的作用,还能够领导鸡群野外觅食,并有保护鸡群的作用。

(4)公鸡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不但好斗,而且警觉性也强,能够预知危险,并且体形比母鸡大,能够起到保护鸡群的作用。

总的来说养殖土鸡控制良好的公母比例,可以使养殖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方面不至于公鸡过多,使养殖效益下降,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公鸡过少,使鸡群不健康。

在农村养土鸡,控制公母比的方法一般来说只有两种。

(1)一种是在购买鸡苗的过程中,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直接控制好比例。

(2)另一种是对多余的公鸡进行阉割。这种方法农村比较常见,在农村很多的鸡苗都是自己孵化的,在没有孵化出来之前,是无法分辩公母的,所以公母比例无法在先天上进行控制,只能在公鸡性成熟之前对公鸡进行阉割,使公鸡变成阉鸡,虽然阉鸡不能下蛋,但比公鸡的肉料比要大很多,并且肉质也更好。


吴家山少


也正准备养点土鸡,芦花鸡和大红公鸡。

个人觉得,首先,养鸡的目的是什么?是卖鸡还是卖鸡蛋还是孵化鸡苗。如果是卖鸡,可以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喂公鸡或母鸡。有的地区喜欢吃母鸡,而我们当地都喜欢吃一年己上的公鸡。

如果是卖鸡蛋的话,那就要按照1:10~12就行,建议还是适当多喂一些公鸡,长势快,边长边卖,提前赢利。





凤凰台老李


住在农村每家每户都要养殖土鸡的,农家养殖土鸡无非就是为了吃鸡肉和吃鸡蛋,另外就是孵小鸡,小鸡长大了,除了更替老鸡就是杀肉或者卖给城里人了,养鸡的人家都必须养公鸡的,至于多少只母鸡用一只公鸡这个问题,多数人肯定没有注意,只是以为有公鸡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公鸡母鸡的比例最好是1:10——15,如果鸡群不是为了繁殖也可以适当增加母鸡比例的,毕竟公鸡多了也会打架的,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啊。


公鸡的作用

(1)、除了传宗接代,还是鸡群的领导

公鸡在鸡群中是最有威望的,它不仅仅是用来交配,使鸡蛋成为受精蛋可以孵化小鸡,公鸡还可以带领母鸡出去觅食,而且公鸡还是很有爱心的,每当公鸡找到食物后,它自己并不急着自己吃,而是发出"咯咯"的叫声,招呼附近的母鸡来吃,附近的母鸡听见公鸡的呼唤就会高兴的跑过来把食物吃掉,然后公鸡再继续寻找食物,怎么样,公鸡还是很有"范儿"的吧;


(2)、公鸡是鸡群的安全守护神

公鸡也是鸡群安全的守护者,每当鸡群附近有危险,公鸡就会发出警告的声音提醒鸡群,鸡群听到警告就会停止采食,注意周围情况或者多到安全的地方;有时候公鸡还会攻击多鸡群产生威胁的对象,有时候公鸡叨人,就是为了保护鸡群的一种反应,我就曾被公鸡追着叨过呢。



(3)、肩负每日提醒天亮了的重任

我们在要天亮时听到鸡叫,都是公鸡打鸣叫出来的,周扒皮半夜学鸡叫,就是利用了公鸡一叫就要天亮了这个说法。


草原话三农


根据科学研究,公鸡达到正常的受精能力需22~26周龄,一只发育正常的公鸡平均一次射精量0.88毫升(0.3~1.5),每次射精的精子数平均为33亿(1~150亿),如实行鸡人工授精,每次输入最低有效精子数为1亿。在自然交配中,交配大部分不完全,约有14~32%的母鸡不能获得精液,一只公鸡一大可与30~40只母鸡交配,但其中仅有1/3以下的母鸡获得精液。影响受精率的因素有很多,具体现:

一、蛋用型鸡比肉用型鸡受精率高;体重轻的鸡比体重大的鸡受精水高,公母鸡体重差别过大的则受精率低。

二、营养、能量和蛋白质摄取不足,影响公鸡的性欲及精子成熟、密度和活力,使受精率降低。在营养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A,如严重缺乏时因抑制精子形成而降低受精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则母鸡的受精率上升。

三、温度和光照。成熟公鸡在30℃以下的温度内对精子生产无害,而30℃以上则有抑制作用,故夏季应做好鸡舍降温。光照时间长则公鸡睾丸活动旺盛,精液量增加,受精率要高。而在秋冬短日照下则睾丸机能降低,精液量减少,受精率要低。据报道,公鸡每天光照时间最低需12小时。

四、争斗性与顺位性。在一个配种群中有数只公鸡时便会发生争斗,通过争斗排列出顺位,这个顺位制一经确定几乎不能改变,如果频繁地向群里放鸡,则破坏顺位制,争斗增加,减食,体重减少,产蛋下降。所以一个配种群中不要同时放入很多公鸡,配种群不宜过大。

五、年龄。公鸡18个月龄前时期受精率高,随年龄增加受精率降低。因此在组群时,尽量多用健康而年轻的公鸡。

六、换羽。大面积换羽会降低受精率,公鸡性欲降低,精液量和精子数明显减少,严重时会陷入一时性不育。为此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非正常换羽,一旦发生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在自然交配中,公母鸡比例适宜,才能获得较高受精率。否则,如公鸡过多,因公鸡争配母鸡而发生争斗,踩伤母鸡,干扰交配,影响受精率。反之公鸡过少,因母鸡得不到足够交配次数,也会降低受精率。综合各地经验,公母鸡适宜的性比例是:轻型鸡(蛋用白色鸡)为1:12;中型鸡(兼用型)为1:10~12;重型鸡(肉用型)为1:8~10。谢谢



龙字清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83年,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养殖专家John·Maximum在自家的蛋鸡养殖场投下了一部分小公鸡,原本只是出于寄养的目的,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发现,自家的母鸡下蛋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在当时的美国养殖界引起了轰动,原本人们一直以为,蛋鸡的养殖是不需要公鸡的,只有孵化场的饲养过程中才会配比一定量的公鸡,以促进鸡蛋孵化。但是直到的John的这个无心的发现,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第二年,美国联合养殖协会的专家们开始着手研究,他们在一家规模达十万只的蛋鸡养殖场进行实验,经过历时两年的不断尝试,最终发现,在公鸡与母鸡比例为1:23时,母鸡的产蛋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下蛋周期得以延长,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这也成为了美国蛋鸡养殖界秘而不宣的秘密!时间进入200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部分养殖场,将这种先进的理念带到中国,实践证明,给广大养殖户们带来的也必将是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河弟养猪









上犹要争上游


大家好,我是大湿兄,擅长禽病诊治以及家禽饲养管理工作。从业经验近20年。关于农村散养土鸡公母配比多大为最好呢?我是这样看的。(仅供参考)


农村散养土鸡公母配比适当,既可提高种蛋受精率,又可节约饲料开支。一般来讲散养土鸡在进雏时,公鸡占母鸡比例的15%,到20周龄时保留11%~12%,产蛋期保留8%~10%即可。(以上仅限于自然交配)若是采用人工受精公母配比保持在3-5%即可。


大湿兄聊禽病


养殖土鸡,公母比多少?笔者从我的养殖实践和大家谈谈,我觉得首先要明确养殖的目的,才能确定公母比例。

一、养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土鸡好的品质。从这个方面来说就是要通过公母比例的投放,促进群体的活动,从我的实践,建议公母比例在1:20-30。

二、养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受精率,那么,我建议公母比例在1:8-12。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专业的农友已经回答了,我就不花费大家的时间了。


慢生活青春家


农村养殖土鸡,一般在母鸡群里都要混养一些公鸡,混养的比例的话在1:8-12之间。混养公鸡有几个好处:第一,提高母鸡的产蛋率,公鸡能对母鸡起到一个性诱导的作用,促进母鸡雌性激素的分泌,提高母鸡的产蛋量。尤其是对那些还没有开产的小母鸡,还有产蛋量不稳定的母鸡,能够促进它们开产和增加产蛋量。第二,有公鸡的存在可以让母鸡保持较高水平的雌性激素。维持高的生产水平。并且也会有高安全感,提高抗应激能力。第三:公鸡比较机警,性格比较凶猛,遇到危险会发出叫声,能起一个警示作用!第四,有公鸡就会有受精蛋,如果母鸡在野外下蛋,没有被发现,就会自动抱窝,这样就有小鸡出生了,不至于浪费了那些蛋。


兴化小林哥


这个要根据你当地的需求量来决定的,如果当地人比较喜欢吃母鸡的话,母鸡的量会大一些,而且可以产鸡蛋可以有一些经济收入,鸡蛋的话,农家鸡蛋的话,最低的话是一块钱一颗,如果按按三天一颗的话

一个月收入的话也会很多,但是母鸡的体积量会比较小,要是杀的话斤数比较少,但是一般农村机的话都是按个卖一只的话,大概是100到150之间,如果是当地人爱吃公鸡的话,可以多养一些公鸡,少配一些母鸡就可以,如果要是正常情况下的话,是一般是20只母鸡配一只公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