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知乎上有人提問: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們,你們還好嗎?

有個回答是這麼說的:

即使我身披金甲,也無法昂首挺胸。

看到這裡,鼻頭泛酸。就像有人拿著利劍捅進我的心裡。這種感覺,只有被窮養長大的女孩才懂。

1。

我沒有一件合身的衣服

從小,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家裡沒錢,你不要亂花錢。

我想買個漂亮的髮夾,我媽說:“你又不是沒有,買那麼多幹嘛?有個帶的就可以。”

我想穿漂亮的小裙子,我媽說:“你沒有衣服嗎?”

是啊,我有好多衣服,穿都穿不完。全部都是別人不穿的衣服,給我的。

可別人的衣服再好看,總有不合身的地方。可我爸媽覺得,有這麼多衣服穿,不用買衣服了。我只能穿著不合身的衣服去上學,至少還顯得我衣服多一點。

袖子長了,就自己挽一點。

褲子短了,就把襪子穿的長一點。

外套瘦了,裡面的衣服就穿的薄一點。

我用了整個學生時代,研究出一套“花樣穿舊衣實操攻略。”

我現在都忘不了,我興高采烈的穿著新買的風衣去上學,卻被嘲笑的那個午後。

風衣很好看,是那種細腰帶、蓬蓬裙的款式,可我沒有合適的褲子和鞋子搭配,我只能穿著平底淺口鞋和寬鬆的吊襠褲去了學校。

我以為還算好看,但其實,是車禍現場。

原來,窮,還會影響審美。

最令人難過的是,我們這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明明已經很懂事的在省錢了,可還是被嫌棄,花錢大手大腳。

我還小的時候,喜歡娃娃,可我擁有的娃娃屈指可數,還都是別人送的。因為父母覺得玩具都是沒有用的東西;

小學,很流行MP3,帶著耳機手揣到兜裡聽歌真的好酷啊。我渴望擁有一個mp3,可我從來沒有開口要,我知道父母不會給我買;

初中,很流行MP4,誰要是一個MP4,就有一群人圍著他。我也好想要啊,可我從來沒有開口,我知道父母也不會給我買;

高中,同學家裡都有電腦,可以打遊戲、可以聊天。我依舊沒有開口,我知道父母不會買。

從小到大,從娃娃到電腦,我何時奢望過那些好玩的、好看的東西呢?

我小心翼翼,不敢開口要什麼,我到底亂花了什麼錢呢?

2。

用了很多年,還是學不會花錢

你見過那種瘋狂購物的女孩嗎?就是每天都在買買買,新衣服永遠不斷的那種。

你以為這是富二代嗎?

不,大部分都是家境一般,受過窮的女孩。

這是補償性消費,因為物質上的刻意壓制造成精神遺憾或缺乏。簡單地說,就是你曾經對某個東西求而不得,以後就會瘋狂補償自己。

我和閨蜜認識了十多年,我們日常的社交就是抓娃娃、買娃娃、看娃娃。

她自己的臥室,幾乎快被娃娃堆滿了。但是捨不得扔一個。最近正在籌劃買房。硬是要貸款買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留一個房間,專門給她的娃娃。

因為瘋狂買娃娃這個嗜好,她還去看過心裡醫生,但是沒上效果。其實根源就在於她小時偶看上了一個娃娃,有點貴,她在上場大哭大鬧,父母也沒捨得買。沒想到閨蜜一直記得,而且還迷戀上各種娃娃。

她跟我說:現在買再多的娃娃,也覺得換不回小時候的那個娃娃。

這不是個例。隨手搜一下,就能看到成百上千的女生,在為了小時候的遺憾瘋狂買單。

如果是補償性消費是一個極端,那另一個極端更可怕。

我有一個阿姨,非常節省。我去過她家裡,除了必需傢俱,沒有別的東西。

掛件、綠植等裝飾品,一件都沒有。她總說那些東西都沒用,只買生活必需品就好。

阿姨家裡有個小房間,專門是放囤貨的。

她熱衷於逛商場,每次都直奔打折區,看到便宜的衣服,也不管合適不合適,就趕緊買下來。去一趟商場打折區,恨不得把全家一年四季的衣服都買齊。

還有衛生紙、衛生巾、衣服、鞋子、米麵油……只要有打折的東西,阿姨就提回家,一個小房間塞得滿滿的,屯的東西兩年多都用不完。其實錢也沒少花,可她就是很享受“買便宜東西”的快感。

我媽說,阿姨是以前太窮了,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瓣花,就算現在過的還不錯,也捨不得花錢。所以生活質量也總是提不上去。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生,很難找到一個花錢的平衡點,容易走極端。她們用了很多年,都培養不出來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她們不會正確的看待金錢,有人成了土財主,有人成了守財奴。即使遠離貧窮多年,也始終學不會如何花錢。

3。

他送我一束玫瑰,我感動到流淚

我之前交往過一個男孩,他請我喝杯星巴克、請我吃人均100多飯,我就覺得他對我好到不行。情人節給我買了束玫瑰我簡直感動瘋了。我是從骨子裡覺得他對我好。為他給我的那些東西,我父母從來覺得那是浪費。

馬東說:心裡有很多苦,一點甜就能填滿。所以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很容易被騙,很容易感動到失去自我。

你以為窮養只是經濟上的匱乏嗎?不!是人格上的自卑、感情上的敏感、對自己的不自信!

當有個男生對你好的時候,你很容易感動,卻不細想,那是不是愛情。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連愛情都不敢深究。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很心酸:

女孩和男票交往了兩年,同居狀態。男票上班,女孩考研。男票怕耽誤女孩學習就不讓她工作,給她零花錢,各種買買買。但女孩覺得他們很多地方合不來,就想要分手。

可是離開男票的女孩沒有經濟來源,只能做20小時硬座回家。又因為父母在外地家裡的房子常年沒人住,所以沒網沒水沒冰箱沒暖氣……

女孩是被窮養的,父母嚴格控制她的經濟,她的護膚品用完都沒有錢買。想到冰冷的家和未來的窘迫,女孩後悔了!

最後,她和來接她的男票回去了,兩個人和好了。

女孩的父母還訓斥了女孩一通:腦子一熱就這樣鬧!勞人傷財!把我們兩邊都坑了!下次不許這樣!

看完這個故事好想哭啊。女孩子有什麼錯呢?她只是想離開不合適的人,卻遭到了父母的訓斥。

窮養的女孩,沒有選擇自由和愛情的權利。

4。

富養的女孩,就是公主啊

《歡樂頌》裡,我最喜歡的女孩,就是曲筱綃。

她是劇裡命最好的女孩。家境殷實,父母疼愛,雖然有個爭家產的哥哥,但是完全玩不過曲筱綃。

她從小看慣了人間險惡,遊走在紙醉金迷之間,卻知世故而不世故,有著悲天憫人的慈悲,有著快意恩仇的果斷,也有著“愛誰誰”的傲氣。

所以曲筱綃活得風生水起。

反觀樊勝美,徹頭徹尾被窮養起來的女孩。

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擺脫不了吸血鬼家庭,也擺脫不了命運的束縛。

可樊勝美真的是努力嗎?

沒有,她早早就屈服了。她對人生後半場的指望,全部寄託在掉個金龜婿這件事上。

窮養長大的女孩,如果心氣再高一點,最後只能走歪路實現階層的跨越。她們身上沒有自信和傲骨,女孩子的矜貴,早就被生活磨沒了。

《破產姐妹》裡的女主卡洛琳,父親是金融大鱷,母親因為詐騙入獄。另一個女主是麥克斯,父不詳,母親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人。

卡洛琳是一個陽光樂觀感情豐富善良的人,而麥克是一個外表毒舌冷酷、內心柔軟的人。

卡克洛林從小沒有母親,但是父親對她很好,小小的一件事都會為她慶祝,比如卡洛琳第一次來大姨媽,為了紀念,給她買了一匹馬。而麥克斯的初潮紀念是偷了母親和母親的男朋友的止痛藥和酒。

這種窮富不僅僅在於物質上,更多在於精神世界的構造和感情上關懷。

即使在都沒錢的環境下,卡洛琳也總是善於發現商機,努力過好的生活。而麥克斯則是沉淪墮落從來對未來生活不抱期望。

這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來源於父母的金錢、關愛、眼界、格局等等,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付出,最後都會一一印證在孩子身上。

我見過很多富養長大的女孩,即使身處困境,也總是覺得“我可以”,這沒什麼難的;

而窮養的女孩會覺得:怎麼辦呀?我的人生要完蛋了。

富養的女孩,父母會告訴她你是一個個體,你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而窮養的女孩,父母則會被把你和他們捆綁在一起,要求你回報。

富養長大的女孩,有種蜜汁自信:“別慌,天不會塌下來!”

你按照一個公主的規矩去教養一個公主,那麼即使王國覆滅,公主仍然是公主,甚至有可能成為女王,有自己的帝國。

真心希望,每一個女孩都能得到善待,即使曾經身處泥濘,也能勇敢的握住自己的命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