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为啥翻唱这么多日本和英国的歌?

给你一生用不完的爱


翻唱在音乐界是一种很平常的事,我翻唱你,你翻唱我的或他的,这都很正常。

作词、作曲你以为是那么简单的是吗,一首几分钟的歌曲,作曲需要时间,作词也需要时间,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创作出来的,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两月,甚至更长。

有一个好的曲子,拿过来改下词,时间上会节省很多时间。

早期的港台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来源于国外的音乐人作品改编,不是只有张学友翻唱日文歌曲、英文歌曲,黎明、周华健、等很多艺人都有翻唱。

而且很多港台歌曲也被国外翻唱,如张学友的《吻别》,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等,所以请正确看待歌曲翻唱。











地狱天使MusicEA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的是时代原因,张学友的确是翻唱日本歌是最多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是宝丽金头牌,一哥!

为什么翻唱扯到宝丽金呢?总所周知80,90年代的宝丽金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他在全球很多地区都有分公司,这就到重点了!因为宝丽金全球很多地区都有分公司,所以他能整合许多资源去培养歌手,捧红歌手,因为每个地区的资源是共享的!张学友唱日本歌比较多,但对宝丽金公司内部来说只不过是把日本分公司的资源给了香港分公司而已,对宝丽金来说无所谓翻唱不翻唱,它要的是能够出成绩赚钱,能够卖专辑,能够捧红歌手,歌手当时也只是一个单纯会唱歌的人而已,远没有现在对一个歌手的定义那么多。所以张学友当时宝丽金给他的定位就是能唱,要唱好,资源都满足你!

再看黎明,谭咏麟,李克勤,王菲,陈慧娴这些人,只要在宝丽金待过的,没有那个不翻唱的!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80,90年代的金曲金奖都被宝丽金拿走了。80年代,谭咏麟是宝丽金一哥,90年代张学友是一哥,黎明是二哥,都翻唱的多!

最后说说刘德华,刘德华是翻唱很少的,也有几首,他为什么翻唱的少?一个是因为他没在宝丽金呆过多长时间,二个是当时没什么唱片公司真正重视过他!刘德华是演员出道,唱歌之前就火的很,他去唱歌,很多唱片公司看的是他电影方面的人气,都觉得他是玩票的性质,所以没有那个公司把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培养他做歌手,万一他哪天不玩了呢?所以刘德华这个人是邀别人写歌写的最多的人,台湾伍佰邀过歌,大陆高峰也邀过歌,张宇老婆也邀过歌,还有巫启贤...看看刘德华的歌曲就是一锅乱炖,啥歌都有,所以刘德华90年代能压倒宝丽金两大头牌拿下最受欢迎男歌手,也是不小的奇迹!

所以张学友唱日本歌很多,这是时代造就的,那个时代是唱片公司为王的时代,一个歌手不能决定太多东西。像黄家驹,不听话就只能远走日本,因为唱片公司为王的时代不容许有个性的,你不商业,公司怎么可能待见你!


枫叶红满紫霞山


港台文化流行在中国是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

实际上港台的原创能力一直都很弱,这不是张学友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几乎全部的港台艺人都存在的现象,只有极个别港台艺人原创能力强,比如说周杰伦。

所以周杰伦有这么高的地位,那真的是靠实力来的。


举个例子吧,中岛美雪,就是这位


中岛美雪,日本人,说句夸张点的话,她一个人养活了半个港台乐坛。

她被翻唱的歌有:

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天涯,明天过后

王菲的人间,容易受伤的女人,若你真爱我

郑秀文的一错再错,爱的挽歌

叶倩文的只因有爱,忘了说再见。

周慧敏的最爱

李克强的破晓时分

许志安的朋友新

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

……

一大堆,差不多有七八十首。


其实当年港台歌手翻唱完全是非常正常的,比如说刘若英,刘若英一共出名的歌就那么几首,《后来》《很爱很爱你》《原来你也在这里》都是翻唱的。

潘玮柏也是翻唱大户,什么《不得不爱》《快乐崇拜》《壁虎漫步》等等都是翻唱,只不过翻唱来自于韩国。


有些甚至乐团都翻唱,比如说信乐团,《死了都要爱》《海阔天空》《离歌》《假如》等等。


当年翻唱就是这么泛滥,张学友自然也不例外,其实我们听到很多好听的歌都是来自于翻唱,比如说周华健《花心》之类的,甚至有些歌你都不知道是翻唱


《北国之春》,蒋大为的,这实际上是翻唱自日本


田震的《好大一棵树》也是翻唱自日本


蔡依林,

S.H.E

这都是翻唱大户。

尤其是

S.H.E

,那翻唱的简直是……什么《波斯猫》,《恋人未满》《半糖主义》《superstar》等等一大堆。


小时候看过的草蜢乐队,小虎队的歌好多也是翻唱的。

其中尤其是以小虎队最搞笑,他们整个都是是抄袭日本的。

这是小虎队

这是日本的“少年队”


完全是一模一样的风格,歌曲也是一样,《青苹果乐园》就是来自于日本,《星星的约会》《红蜻蜓》之类的也是来自于日本。


当年就是这个风气,没办法。

张学友不例外。


李建秋的世界


,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受英国文化艺术影响,香港人一般都接受英国歌曲或英语歌曲,这些歌曲的主旋律也比较优美,流传区域比较广大(例如东南亚),张学友作为艺人及时迎合潮流,翻唱有粤语,国语文化底蕴又有英国艺术风格的歌曲,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实际上也得到港台地区和处于改革开放的内地追星族的青睐,香港地区人士給他冠以天王的称号也足够确立他的认受性。

在张学友演唱艺术被认受的同一时间,日本经济跃上世界第二强国地位,日本歌曲创作也受到经济力量的支持而得到广泛传播,日本文化又与中国文化师出同门,港台地区艺人开拓日本市场也没有遇上阻挠,所以张学友按市场规律翻唱日本旋律的歌曲是顺理成章的。


大伟140797056


唱片公司做的是生意,有现成的干嘛费心费力去做原创的,还不一定成功。

而且香港乐坛对比内地是很先进,但是跟日本欧美一比,就啥也不是了。八十九年代,他们其实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能力上确实也不足以原创太多的优秀作品。

另外,不光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李克勤都是翻唱。就说张国荣,什么风继续吹,共同度过,莫妮卡等等,都是翻唱日本。

还有号称华语流行音乐第一人的邓丽君,更是几乎每首歌都是翻唱日本。

所以,就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吧。


超越文体社


学友天生亳无音乐天赋不会创作,东施效颦的整点所谓的“歌曲”出来也是滥竽充数狗屎一堆昙花一现就销声匿迹,不翻唱那就连歌手都做不成了,所以靠着后台关系的包装大量翻唱日本排行榜歌曲来忽悠大众!这些外国歌曲拿给其他歌手翻唱比张学友唱得好的一抓一大把!





江湖行134275199


因为他不识五线谱,不翻唱怎么办?








冬储的大白菜


港台地区能自己词曲唱都精通的真不多,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黄家驹,童安格,王杰,周华健,蔡国权等吧,谭咏麟有的专辑十首里有六七首为自己所写,童安格林子祥许冠杰几乎全为自创,张学友真不行。


开朗斯基


一个香港娱乐圈用大棚扣出来的的“半文盲商业包装货”、80年代凭实力二流子混不下去的货,翻唱再正常不过。张神棍:用地沟油式的非自然勾兑声,征服了大批逃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尔。


ABC温一壶月光下酒


这个一个包装货唯一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