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翻盤之後,深圳隊還不足以揭下偽強隊的標籤,他們還差啥?

深圳隊和北京隊的搶五大戰結束了,深圳總分3比2成功晉級,但這不是終點,深圳隊想要揭下身上“偽強隊”的標籤,仍需要再花費一番時日。

CBA不同於NBA,在NBA,弱隊想要變成強隊,無非兩條途徑,要麼擺爛爭高順位選秀權,選到天之驕子後一番培養,成為隊中基石;要麼通過交易,零錢換整錢,交易到數名巨星,一躍而成聯盟翹楚。

史詩級翻盤之後,深圳隊還不足以揭下偽強隊的標籤,他們還差啥?

兩條路,NBA球隊有時候是同時進行,有時候並行不悖。

但CBA就不同了,用這兩種方法都行不通,原因很簡單,一是CBA的球員流動性很差,因為球員都是屬於俱樂部、體育局的財產,合同到期了想改換門庭,或者出場時間不多想換個環境,都要先經過上峰的同意,但CBA俱樂部又大多秉承“爛在我手也不給對手”的宗旨,所以交易很少,能被放走的大多是老弱殘兵,球隊想只通過交易、球員引進來提升實力,難度太大。

新疆隊算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他們曾經的成功幾乎不可能複製,一是新疆隊有錢,特別有錢,二是除了引援,也不能忘了新疆隊還有自己培養出的西熱力江、可蘭白克、阿不都沙拉木這些球員。

至於選秀,這麼多年CBA選秀大會,能夠給球隊實力帶來立竿見影變化的,到目前為止只有本賽季的狀元姜宇星一人,他還是從NBL上來的,其他大學裡走出來的球員,都還差點火候。

這兩條路不通,CBA球隊想由弱變強就只剩一條大路了:徐圖緩進,一邊培養新人,一邊藉著有限的機會零敲碎打,尋求冠軍拼圖。

四川隊走過一條沒法複製的小路,靠著三外援拿過一次冠軍,但現在CBA的亞外政策越收越緊,靠著三外援衝冠已經不現實了,相反還壓制了本土球員的成長,權衡之下,還是大路更穩妥。

本賽季時隔7年重返季後賽的福建隊即是如此,他們有青年隊上來的王哲林,逐年培養之後,今年終於有了大將之風,趙泰隆、陳林堅、黃毅超也都是福建隊自己培養的子弟兵,再加上從寶島臺灣引進的胡瓏貿,從山西引進的田桂森,從東莞隊(現深圳隊)引進的孫喆,球隊一點一點提升實力,終於衝進了季後賽。

史詩級翻盤之後,深圳隊還不足以揭下偽強隊的標籤,他們還差啥?

剛和北京隊打完第五場生死戰的深圳隊也是如此,他們的隊員幾乎全都是自己的青訓營培養的,經過多年成長,也逐漸成了聯盟裡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囤積了足夠優秀的國內球員、再找兩個不錯的外援,就能成為CBA的強隊嗎?

當然不是,不管是CBA還是NBA,人員儲備永遠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就這些球隊都需要洗禮,需要在高強度對抗的、殘酷的比賽中進行洗禮。

先說福建,季後賽前的12進8,他們以2比0輕取吉林,讓人對他們和遼寧隊的大戰多了幾分期許,沒想到福建隊被對手3比0橫掃出局,相當令人意外,尤其是如果你看了3場對決,你會更為福建隊的早早出局而惋惜。

史詩級翻盤之後,深圳隊還不足以揭下偽強隊的標籤,他們還差啥?

第一場比賽,福建隊和遼寧隊拼至加時,最終以118比124告負,第三場,福建隊在主場和遼寧隊纏鬥到了最後,終以102比106告負,兩場比賽,福建隊都有取勝的機會,但都沒能把握。

這麼多年來,王哲林在國家隊打過不少重要比賽,他的經驗沒問題,但他的隊友還缺乏足夠的歷練機會,這也是他們在比賽最後時刻不如遼寧隊穩的一大原因。

深圳隊也是,自青年軍崛起以來,他們的最好成績就是四強,往後再難更進一步,尤其是最近三年的季後賽,深圳隊連續三年都和對手打到了最後一刻,要進行搶五大戰,這麼多場生死時刻的錘鍊,也讓深圳隊的氣質發生了一些變化。

史詩級翻盤之後,深圳隊還不足以揭下偽強隊的標籤,他們還差啥?

比如這個賽季的常規賽,深圳隊的大外援薩林傑在賽季開始之後不久就傷了,倉促應變、使用雙外援的他們還是一路衝到了常規賽第四;季後賽首輪打北京,開局就0比2落後,很多人說在CBA歷史上,無論是五戰三勝制還是七戰四勝制的季後賽,還沒有哪支球隊能在總比分0比2落後的情況下實現逆轉,但深圳還是沒有放棄,頑強把比分追成了2比2,並且在搶五大戰中笑到了最後。

這就是深圳的蛻變,換成別的隊,可能0比2落後之後就放棄了,當然,這還不夠,深圳隊想成為真正的強隊,這樣的殘酷比賽還得多打,並且要贏下來。

史詩級翻盤之後,深圳隊還不足以揭下偽強隊的標籤,他們還差啥?

有深圳的經驗在前,福建隊,包括其他一些躍躍欲試的CBA球隊,其實都應該明白這樣的道理,不贏夠相當數量的硬仗,球隊斷無可能躋身強隊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