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阴阳的概念和奥秘,让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环境中生活

了解《易经》阴阳的概念和规律,你才有可能了解这本“天书”,进而了解其包含的文化思想和发展的奥妙。阴阳是易经的核心,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工作还是度假,旅行还是养生,只要掌握和遵循这一核心,一切才会和谐发展,共生共荣。

学习阴阳的概念和奥秘,让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环境中生活

宇宙千变万化可以用错综复杂来形容。但是在这错尊复杂的现象背后,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宇宙秩序,也就是变化的原则,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后来孔子提出来的。伏羲是用符号来表示的。一阴一阳,指的是两个符号。阳用“-”来表示,阴用“--”来表示。八卦和六十四卦就是以这两种符号重叠而成的,每一个阴阳符号叫做爻,《易经》的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百九十二,分别喻示自然界或人生社会中的一切刚柔物像,刚就是阳,柔就是阴,体现事物发展的情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阴阳“阴阳”代表事物对立与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现象是无所不在的,就拿一个笔记本来说,封面是阳,底面是阴,表面是阳,里面是阴。阴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经》中的阴阳,指的是对立统一的概念,朱熹说得好,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生活中阴阳无处不在。白天是阳,晚上是阴,一个人白天要精神好,阳气足才能做事情,晚上要阳气藏起来冷静下来才好睡觉。天是阳地是阴,刚是阳,柔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头是阳,脚是阴,奇数是阳,偶数是阴,所以头只有一个,脚就有两个。《系词上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精炼地概括了易理的本质。庄子也称《易经》“以道阴阳”,都是可取的论断。可以说《易经》的阴阳大义,是通过特殊的象征,说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哲学原理。

学习阴阳的概念和奥秘,让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环境中生活

阴阳说他们不一样,就真的不一样,阴是断得,而阳是没有中断的,说他们一样,也就真的相同,阳是一小直线,阴只不过再加上一小段直线,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物极必反的概念。一个“-”算阳,再加上一个“-”就变成“--”,反过来,一个“--”是阴,再加上一个“--”就变成“----”太多也太密了,干脆连到一块,不就成了”-“,便是阳了。于是就有了是不过三的概念,伏羲画卦只画三画卦,不化四画卦,影响到后代子孙,遵守无三不成礼的原则。这说明阴阳是变化的,是可以转换的。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阴阳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如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环境,身体是阴,外界是阳,如果身体对内心,身体是阳,内心是阴,所以阴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阴阳又可谓是君子和小人的象征。宋儒邵雍《击壤集》有《君子吟》曰:“君子思兴,小人思坏。思兴招祥,思坏招怪。”说得特别好。又有《唯天有二气》曰:“唯天有二气,一阴而一阳。阴毒产蛇蝎,阳和生鸾凤。安得蛇蝎死,不为人之殃!安得凤凰生,长为国之祥!”所吟的都是阴阳之道。

近代研究二进制,计算机的代码和核心程序,也是将《易经》的阴阳符号与“0”和“1”对比,获得了颇有意趣的结果,让科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空前发展,把我们带进智能生活时代。

阴阳转化是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任何事物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就会走向反面。例如,白天到中午就是顶峰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低落了,慢慢地走向黑夜,而黑夜到了半夜子时为极限,也势不可抗拒地开始转化,慢慢地又走向白天。一天如此,一年也是如此,春去夏来,秋复冬往,循环不已。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极必变,物生谓之化,生死变化,是自然界变化不可抗拒的法则,任你有多大本事也不能改变这些自然规律。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着的,在这个世界中,一方面是生命物质不断诞生,另一方面是生命物质不断消亡,就这样生生灭灭地变化着,而其中的原动力不外乎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相生相克,形影不离,对立而又统一的相互作用。以中医中所谈及的阴阳观念为例,最高的层面所言的阴阳,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二种存在状态,而不是有二种不同的能量。阴,是生命能量的收藏、敛伏状态;阳,是生命能量的生发、表现状态。“阴成形,阳化气。”说的是,能量呈阴性状态,较能被认识到,因为它是偏于有“形”的。能量呈阳性状态,则不容易被认识到,因为它偏于无形的,像“气”一样。生命能量的收藏(阴)就是所谓的精(包括无形的及有形的一切体液);生命能量的生发(阳)比较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它的表现就是生命所呈现出来的活力,诸如温度、声音、体力、思考等等。

道家所谓的精气神,其实就是这一气的变化:其凝聚曰精;其流通曰气;其作用或功能曰神。以水来作比喻:水凝结为冰为精的状态;冰化为水为气的状态;水蒸发为蒸汽后的种种功用为神的状态。神者,妙用无穷,神不可测也。水较冰更加变化万端,但较之水蒸汽,水就显得很局限。水蒸汽,它不像冰或水一样有形,但它的作用非常巨大而且神妙难测。比如,蒸汽的爆炸会产生不可思议的能量;蒸汽能推动蒸汽机,进而产生机械能以及电能,而电能的传变作用更是变化万千、作用无尽。无味、无嗅、无声、无形的电却能产生有味有嗅有声有形的作用。这种神妙的作用,古人无以名之,故曰神。虽有精、气、神三个名称,其实只是一水的变化而己。人体生命的能量也是如此。

学习阴阳的概念和奥秘,让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环境中生活

人有有形的身体(包括体内的体液、肌肉、内脏、骨骼等),这都是广义的精;身体的活力、动作、行为、声音话语、乃至精神活动的思考、想像、分辨等,就是神;而这一切生命活动的背后的能量支持谓之气。就好像一部电影。银幕比之为身(精),银幕上的光和情景镜头为神,支持镜头发生作用的电称之为气。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的见闻觉知,作用施为等等“神迹”,是靠气的支持,由健全的身体来完成。

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而构成这一切不可思议的生命现像,就是同一种能量的变化所成就,中国古人名之曰“元气”或“元神”(毕竟,总要给一个可称谓的名字才好说明)。言其体则为“元气”,言其用则为“元神”。

还有一个浅显的比喻可说明阴阳一气的道理。比如,人睡觉的状态就是阴——收藏、敛伏的状态;人醒来活动的状态就是阳——生发、作用的状态。睡下的和起来的是一个人,不是睡下去一个叫“阴”的人,而醒来后又换了一个叫“阳”的人。阴阳只是一个人生命呈现的二种不同的形式。

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说:治病不难于施药,而难于辩证,不难于辩证而难于识阴阳。《黄帝内经》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个最高层面的阴阳有了会心把握之后,从其变化出来的“不可胜数”的阴阳概念就自然可一而贯之。

阳虚,就是能量沉潜伏藏太过,需要生发提升;阴虚,就是能量的沉潜伏藏不足,需要收藏敛下。而药物的作用只不过帮助身体来完成这个升、沉的过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阴阳的观念,要好好把握“道从一气生阴阳”的道理——阴阳只是一种能量的二种存在状态而不是有二个东西的存在,就不致于遇到阴阳的概念就如丈二金钢摸不着头脑了。

但阴阳二种状态又不是各自绝对独立存在的,而是互涉互依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才分而述之。好比一杯热水,水为阴,其中的热能为阳,此时的阴阳是互存的。没有离开阳的阴,也没有离开阴的阳,它们是互存的。绝对的阴就成了冰,而纯阴不生;绝对的阳就化为了气,而纯阳不长。正是阴阳互涉、互依、互变,才成就了应用万方的水的状态及其功用。

阴阳又是可以互化的。如水可化为气,气也可凝成水。正所谓,“阴成形,阳化气”。说一个人身体阴虚,并非绝对没有阴性能量或状态的存在;说一个人阳虚,并非绝对没有阳性的能量或状态存在。在能量的阴阳互变、互依、互涉的关系中,阳为主导。《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治病当求于本”。这个“本”,当以阳气立极。作为中医的理论指导的《易经》也说“乾乃统天,坤乃顺承”。中医所说的气能摄血,气能化血,气推血行等等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人体是小宇宙, 而宇宙是大人体。 因此从〝道〞的层次上来说:医生去指导养生所应遵循的天道,与儒家君子去修身所应遵循的天道是一样的, 均是中庸天道。医生去指导治病所应遵循的天道,与儒家君子去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应遵循的天道亦是一样的, 均是中庸天道。从这个逻辑上来说,治身体病的医生与治社会病的儒家君子这二个群体,本质是一样的。

学习阴阳的概念和奥秘,让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环境中生活

所以掌握阴阳的规律很重要,学习阴阳的概念和奥秘,让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环境中生活,是我们每个人要做得事情。学习和感悟《易经》的更多知识,请关注我们注意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和视频,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