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和气。

古人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意思是:友善带来吉祥,不好引起祸患。

首先,和气带给一家子健康安全。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却整天鸡飞狗跳、喧嚷不休的家庭,每个人并不高兴,没有高兴也就没有健康安全。有的家庭并不富有,但是其乐融融,日日欢笑,家常便饭的日子也让人羡慕。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其次,家庭友善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庭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起点。孩子在一个原生家庭里,养成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日子习惯、劳作习惯、学习习惯、待人习惯等。

爸爸妈妈的相处方法与处事态度,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基石。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咱们才可以去谈孩子的教育,谈孩子的人生起点。

家和万事兴,家业兴隆的家庭肯定是友善的,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会在“内耗”中事事不顺。家人是咱们最亲近的人,正是由于亲近,咱们往往会疏忽了尊重,说话无所顾忌。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不要把坏心情任意体现在家人面前,有时候,最亲近的人,也是咱们损伤最深的人。

一个人能做的最愚笨的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给了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勺子难免碰锅沿。一家人在一起,面临日子中的柴米油盐,难免会有矛盾发生。这时切忌“冷暴力”,给家人“甩脸子”;事过就忘,别积累矛盾;不要仅仅讲“理”,更要讲“情”,“情”通了,天然“理”就直了。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心安理得。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不能事事尽如人愿,心安理得就好。合适的人生方位,既不接近钱,也不接近权,而是接近魂灵;真实的美好,既不是富贵,也不是凡事都对,而是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一个人的底气,一个人可以诈骗他人,却无法诈骗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心安理得就是“慎独”。

拨开浮萍就能看到清水,日子久了就能见到人心。行走在纷扰的尘世,最难的是一份心安理得。日子有时候很不公正,一个人可能会被误解,会受委屈,乃至受到损伤。即使这样,咱们仍是挑选做一个好人,毕竟,人不是活给他人看的,心安理得自身就是报答。

为人应该坚强不屈,简简单单,不去估计;本本分分,不去诈骗。

处事但求中通外直,心中自有一杆秤,谁轻谁重分得清楚。

有些事,放久了就清了;有些人,处久了就轻了。

做人拿得起,干事放得下。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有时付出不一定能得到报答,不要太苛求自己,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无愧我心。

苏东坡临终前,对着哭泣的儿子,坦然说:“哭什么?我平生未尝为恶,自傲必不会坠入地狱。”

王阳明的临终遗言,“此心光亮,夫复何言”,这颗心是光亮的,还有什么可说的,何必留下什么遗言呢?

这些,都是“心安理得”的光辉例子。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做好自己。

每个人,既是人群中最一般的一个俗人,也是人群中独一无二之人。

佛仅仅指出了方向,觉悟、个人的修行还是要看个人的,真实的才智和福报,都是自己修成的。

因而,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自己。

不用讨好世界、取悦他人,不断地丰厚自己的本心,做好自己,平凡的生命也会焕发出光彩。做好自己,首要是成为你自己。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日子往往是从“认真”到“无所谓”,从不可改变到坦然承受,有太多的工作想做,却没有做太多的工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咱们就深深地活在了他人的眼光中,为了满足他人的等待而活。弄丢自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常介意他人的眼光。

由于太不断定自己是谁,所以才要从需要从他人的点评中取得价值感和存在感。

庄子把这种状况称之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咱们没有成为自己,而是成了人群中失去了标签的一员。

佛家,这才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

周国平说:

“名声、财产、常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可以替代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再活一次。

如果你真实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征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共同领会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特性的光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