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圆场,才算懂交际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需要替人打圆场的时候,在朋友或者其他人的意见出现分歧时,作为局外人来调节双方的矛盾,这种夹在中间的滋味是很尴尬的。因为你说话稍有偏差,就很可能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激化矛盾。所以,打圆场,实在是一项上乘的交接本领。

会打圆场,才算懂交际

清朝末年有一位口才极好的秀才,名叫陈树屏,他最擅长调解邻里之间的纠纷。

有一年,陈树屏被派往湖北江夏任知县,当时张之洞出任湖北任督抚,谭继询任抚军,两人素来不和。陈树屏任知县后,为了同上级套近乎,他请张之洞、谭继询等人来家中赴宴。

张之洞和谭继询等官职比较大的官员同在一桌,席间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询和张之洞之间产生了争执,谭认为长江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正在双方为这个争得面红耳赤时,陈树屏站出来打圆场了,他知道两位上司是借题发挥,故意争闹,于是便说道:“其实两位大人说的都是对的,张督抚所说的江面宽是七里三分是针对江面水涨时而言;而谭抚军所说的江面宽五里三分,则是针对落潮时而言。”

在这里,陈树屏巧妙地将江宽分解为一宽一窄两种情况,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张谭两人听了下属这么高明的圆场话,也就停止了争执。

在打圆场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偏不要倚,要让双方都觉得你没有偏向。否则,你的圆场恐怕就是火上浇油,还不如不说。

有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三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无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会打圆场,才算懂交际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成功“打圆场”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包含着两重性,其中的对与错、利与弊是相对的。辩证地看待问题,得体地“扬长避短”,是“打圆场”的又一技巧。师傅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扬长避短”策略,用巧妙的语言去作解释,通过“扬长”,引领对方换个视角,对先前不满意的事来一番变位思考,让对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体会佳妙之处,从而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会打圆场,才算懂交际

实际上,生活中灵活应变打圆场的事往往很多。有时要为自己的过失打圆场,有时要为他人的争吵打圆场。如果弄不好,不仅不能息事宁人,还可能火上浇油,扩大事态。所以在打圆场时,作为圆场之人要理解争论双方的心情,找出各方面的差异,并对各自的优势给予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双方各自的心理。这时再提其他的建议,双方就都比较能接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