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時曾留下一本奇書,可預測未來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秦始皇焚書時曾留下一本奇書,可預測未來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導語: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2000多年前的始皇帝嬴政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公元前213年,時任博士的淳于越建議實行分封制,立即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駁,他隨後上表焚書,這一主張很快被秦始皇採納,除《秦記》以外的大批列國史記消失在熊熊烈火中,但還是有一部分被留了下來,剩下的大多是醫學、農牧等實用性書籍。

秦始皇焚書時曾留下一本奇書,可預測未來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其中的《日書》便倖免於難,它被歸類於“卜筮之書”,簡單點說就是用來占卜的,它通過將全年的每一天歸為十二類,和十二個月份緊密聯繫起來,再結合十二地支,便可精確的算出某一天適合做什麼。對於秦朝的百姓來說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翻開它看一看,今天的適宜和禁忌,然後照著上面來生活。

秦始皇焚書時曾留下一本奇書,可預測未來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農夫靠它得知什麼時候該種什麼糧食、官吏靠它得知何時向上級彙報工作最適宜、軍人靠它得知何時戰鬥最容易得勝。它也為百姓們的人生大事——婚娶提供了詳細的指南:根據一年又被分為二十八個時段,分別對應著二十八星宿,因此不同時段出生的人就註定有不同的命運,男女雙方就按照這個進行婚配。

秦始皇焚書時曾留下一本奇書,可預測未來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可以說大到保家衛國、小到吃穿住行,《日書》都為秦人指明瞭方向,概括來說它就是一本預言書。這本書上面的內容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它唯獨沒有涉及國家大事,否則它也不可能被存留下來。說了這麼多,它的準確性也不免引人好奇,畢竟事在人為,難道它從來都沒計算失誤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且還是經常性失誤。秦人之所以那麼相信它,與當時整個社會崇尚迷信的文化風氣有關,而它顯然是被當作了精神寄託,雖然在我們今人看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這本書也基本可以反映秦人生活的縮影,對於我們瞭解和研究當時的社會文化有著極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