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时曾留下一本奇书,可预测未来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秦始皇焚书时曾留下一本奇书,可预测未来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导语: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2000多年前的始皇帝嬴政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公元前213年,时任博士的淳于越建议实行分封制,立即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他随后上表焚书,这一主张很快被秦始皇采纳,除《秦记》以外的大批列国史记消失在熊熊烈火中,但还是有一部分被留了下来,剩下的大多是医学、农牧等实用性书籍。

秦始皇焚书时曾留下一本奇书,可预测未来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其中的《日书》便幸免于难,它被归类于“卜筮之书”,简单点说就是用来占卜的,它通过将全年的每一天归为十二类,和十二个月份紧密联系起来,再结合十二地支,便可精确的算出某一天适合做什么。对于秦朝的百姓来说它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翻开它看一看,今天的适宜和禁忌,然后照着上面来生活。

秦始皇焚书时曾留下一本奇书,可预测未来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农夫靠它得知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粮食、官吏靠它得知何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最适宜、军人靠它得知何时战斗最容易得胜。它也为百姓们的人生大事——婚娶提供了详细的指南:根据一年又被分为二十八个时段,分别对应着二十八星宿,因此不同时段出生的人就注定有不同的命运,男女双方就按照这个进行婚配。

秦始皇焚书时曾留下一本奇书,可预测未来每一天,百姓生活全靠它

可以说大到保家卫国、小到吃穿住行,《日书》都为秦人指明了方向,概括来说它就是一本预言书。这本书上面的内容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它唯独没有涉及国家大事,否则它也不可能被存留下来。说了这么多,它的准确性也不免引人好奇,毕竟事在人为,难道它从来都没计算失误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且还是经常性失误。秦人之所以那么相信它,与当时整个社会崇尚迷信的文化风气有关,而它显然是被当作了精神寄托,虽然在我们今人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本书也基本可以反映秦人生活的缩影,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极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