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谁应该负主要责任?

历史一书生


宋金海上之盟夹击辽国,金灭辽以后又大举进攻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困北宋京都汴梁,第二年,金兵第二次攻陷汴梁,金人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皇族后宫嫔妃,贵卿朝臣以及无数金银财宝运往北方。。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作靖康之耻。靖康之变的罪魁祸首是宋朝皇帝和朝中大臣,他们是一群祸国殃民的家,没战略眼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型皇帝,开创了画院派汇画艺术,还独创书法瘦金体。但是,宋徵宗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当不好皇帝,还野心勃勃,一心想开疆拓土。宋微宗重用奸臣蔡京为丞相,人称"公相”,让宦官童贯领兵打仗,人称"母相。”童贯到辽国为皇帝耶律洪基庆生日时,秘密带回辽国叛臣马植。马植向宋徽宗献"联金灭辽之策。’

⊙声言要"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域。"要帮助宋徽宗收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大喜,赐马植为赵姓,更名良嗣。并让他参5燕山之谋。这本身是军事冒险主义,危险的战略决策。宋金签订海上之盟,两国一南一北夹击辽国,按条约,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故地。可是宋军主帅决策失误,十万西北边军竟打不过耶律大石指挥的辽国两万残军。

后来,童贯花百万之资从金国手里取得燕京地区,宋徽宗认为自已立了不世之功,可以名垂青史,整个汴梁城彻夜狂欢庆祝胜利,完全没有意识到灾难以悄悄降临。靖康之变,郭药师是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郭药师渤海人,辽国大将,是个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人物,一人投三国,影响到三个王朝的兴衰。郭药师看辽国气数已尽,率军献两州四县投降宋朝。

宋徽宗让他率军镇守燕京地区,给以较高的地区和待遇。燕云十六州地区是中原王朝北方门户,防御草原民族屏障。自从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中原王朝同辽国作战处于劣势,总打败仗。如今归回了大门,却让一个不靠谱的降将给自已看守大门,宋朝君臣是一群愚腐透鼎的混蛋,后来意识到问题严重时,一切都显得迟了。

金军在同宋朝结盟时,看到宋军战斗力太渣,认为打败宋朝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公元1丨125年金太宗正式下令伐宋。郭药师同金军作战时失利,他率数万军队投降金朝,金朝赐姓完颜氏,镇守燕山地区。郭药师是个人材,善于出奇制胜,他给金军献一个“斩首”计划,他熟悉宋朝国情军情和地理。郭药师做先锋,千里越进直奔宋朝都城汴梁。

宋朝有八十万禁军,装备精良。汴良城固若金汤,可以挡住金兵进攻,各地勤王之师纷纷前来,但宋朝君臣不做战争准备,只想花钱摆平金兵,一味求和免灾,失去最佳时机,结果宋徵宗父子成了金人俘虏,成了亡国之君。






关东侠客


个人觉得,一个王朝的衰败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分析历史只能从某个点来解析这个王朝是否已经到达巅峰而开始走向衰败!靖康之耻的这个点就是宋徽宗赵佶,当然只是一家之言,毕竟每个人对历史的认识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北宋的倒数第三位皇帝哲宗,个人认为是一个明君,有人认为他废除太后的旧法是属于积怨太久,打击报复的行为,其实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哲宗是非常敬仰自己的父亲神宗皇帝的,他想完成自己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可惜英年早逝,膝下无子,皇位就落到弟弟赵佶身上,终于说到这位号称历史上第一败家子的皇帝了,为了追求自己艺术上的造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赵佶只是一位雅好艺术的王爷,那以他卓绝的才学,真的可以流芳千古的,可他偏偏是一名国君,政治才能几乎没有,导致奸逆当道,国之不国,留下千古骂名!俗话说,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主上的爱好一旦被属下知晓,那就成了百姓的巨大灾难,所以百姓才对蔡京,高俅等六贼”恨之入骨!就在这种奢华享受的生活中,宋朝就逐渐陷入内忧外患之中!才有了之后的靖康之难!


秦桑之


靖康之耻其实无需追究责任,这是历史的必然,汉族人生活靠的是种地,种地的要求稳定,时间长了,哪能打得过骑着马东征西讨的北方游牧民族,开国皇帝勤快,传到好几世之后肯定昏庸,在没有刺激的环境下生活,养尊处优,哪里出的来生存智慧,怎么知道如何对抗敌人,统御手下,只顾一味寻欢作乐罢了,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宋朝皇帝比较倒霉,不过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抢了原来的好兄弟后周太祖柴荣的儿子的天下,后来斧声烛影,赵匡胤竟被亲弟弟赵光义亲手杀害,赵光义为了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孩子又假传遗诏,实在是卑劣的很,宋徽宗赵佶就是赵光义的后代,有此一劫也算是因果循环,天理报应,让人感叹之余更唏嘘不已。


无产阶级士大夫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直接责任人是宋钦宗,这个锅就是他的。

金人并不可怕,他们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他们的骑兵很优秀,但快速作战的特性让他们不能长期停留在一地,而且攻城能力比较弱,他们必须快速的行动,通过攻陷城市来获得仓库里的存粮来维持运动。

一旦他们的行动停止下来,他们就要出问题了。历史已经屡次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在第一次开封之围的时候,因为他们无法攻下开封, 因此顿兵开封之外,在搜索范围之内的粮食都吃完了以后,他们的士兵们已经到了只能吃马料的地步了。

这是维持不下去的!

只要善于筹划,北宋的战略资源足以遏制金人不能南下大举。就算不与他们交战,拖也能把他们的野战军给拖死!

但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政权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负责整体工作的中央决策机构中的核心人员(宋钦宗)出了问题,那整个系统垮台会很快。因为整个系统的决策链条彼此独立,重新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需要很长时间和一个核心团队。

这个问题如果深入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下面看则史料:

师道承召命未起,以为虏必不敢渡河,亦未必有如此事。虽起行,唯日行三十里,不废游猎。中途遇统制官姚平仲自燕山戍归,有骑兵三千步兵一千。师道以便宜檄取军兵之命,遂与之俱来。

未至,上遣开封少尹田灏、中使裴谊、陆舜举促之。

师道至西京,而斡离不已犯。或曰,贼势重而我以轻兵犯之,必败。四方勤王之兵遂将解体,不若且驻汜水,以图全胜。师道曰:不然,吾以微兵迟回不进,形见情得,祇取败焉?贼孤军深入,日虞援兵之至也!今若径去,彼自莫测。第使一骑到京师,则京师之气自振矣。

师道遂行,先遣二十骑全装披甲,带封蜡书上奏。二十骑者疾驰到京城,逢虏游骑四出,是二十人者即驰马犯之,游骑知西兵至,退走。二十骑至城下,叩城上蜡书。京城人知勤王兵至,欢踊气增十倍。

......

师道受命出巡城,语所亲曰:贼易破也,但劄连珠寨对垒,使不得虏掠,则贼粮匮乏,便可进兵。更使兵将临河设伏,俟其半渡击之,此万全策也。一日,师道令骁勇数辈出城,得金虏三人至,则令言军中事。其一不肯言,师道令斩之,又问其次,遂恐惧明言军中事,其一破其腹,以验所食之物。腹中无他,唯豆耳。

师道语其众曰:贼粮已匮,可以殄灭


灵魂诗人猪猪侠丶


这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短时间内形的,最起码的整个官场已经到了腐败、昏庸无道的地步了,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恶果,可以说是罪有应得,整个官场的腐、贪、堕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这就是亡国的必经致路,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手机用户9607857870


那一届的群众不行,跟不上伟大领袖的步伐


头疼捂嘴


腐朽的封建制度造就的腐朽的亡国之君,你们自己不负责谁来负责?!


尘垚4


当然是宋徽宗了,尽管他书画皆有很深的造诣!

但根源在“重文轻武”这个制度!


身在情长在²⁰¹⁹


谁都有责任,谁大谁小,出了小孩子都有责任。💝🙏🙏🙏


以马内利133567001


宋太祖负责。一只杯酒释兵权,使的武将失兵,后果是将不知兵,兵不识将。二是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低,受文臣压迫。三是传位与弟而不传子,太宗这一支不出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