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後,魯肅為什麼會被任命為統帥全軍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超帥的麻瓜


周瑜死後,似乎魯肅是東吳大都督的最佳人選,而且魯肅還是周瑜力薦給孫權的。

魯肅的能力,孫權本來就心知肚明。再加上週瑜的力保,那魯肅的地位就牢不可破了。

那麼魯肅到底有什麼能耐呢,為什麼說他是最佳人選呢?

告訴你魯肅的能耐可大著呢,這一點孫權是領教過的。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一場周瑜打的很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就是火燒赤壁之戰。

這一戰周瑜之所以能大敗曹操,取得戰爭的勝利,魯肅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因為當時力薦孫權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大軍的人,正是魯肅。而並非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三國演義》是小說,諸葛亮被羅貫中給神話了,只要有點好的東西,羅貫中就向諸葛亮身上貼。

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我們說說魯肅是如何促成孫權聯合劉備對抗曹操的?

當時曹操打敗了荊州的劉表,劉備本來在劉表這裡效力,荊州淪陷,劉備只好逃跑。這時候諸葛亮給劉備的建議,是逃向東吳,和東吳聯合對抗曹操。

因為劉備逃向了東吳,曹操剛拿下劉表的地盤,正是志得意滿之時。他就想進軍東吳,看看能不能一舉滅掉孫權了。

曹操先是寫了一封信給孫權,在信中他說自己率領百萬之師,來討伐他孫權了。

曹操的意思是說,你孫權最好投降,否則,沒有好果子吃。

孫權接到信之後,和部下商議,文臣清一色的都建議孫權投降曹操,但是,武將堅決讓孫權抵抗。在討論期間,魯肅沒有發言。

最終孫權也沒有決定是投降,還是和曹操決一死戰。

就這樣散會了,散會後孫權知道魯肅有話要和自己說,所以,他們兩個就私下裡交談了一番。

孫權問魯肅對曹操進軍是什麼看法,他是什麼意思?

魯肅的回答是聯合劉備,對抗曹操。

魯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孫權無路可走了,除了面對沒有任何出路了。而且魯肅還告訴孫權,你若是投降曹操,那你就是亡國君了,中國歷史上,亡國君可是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但是,你若是打的話,說不定我們能打贏,雖然曹操人多勢眾,但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善水戰。

還有更加重要的是,我們還有一個盟軍,就是剛被曹操打敗的劉備集團。

可以說我們只要聯合上劉備,戰敗曹操的希望,就更大了。

魯肅還特意囑咐孫權說,這個決定最終是你來做。萬一你若是不敢打,選擇投降的話。那對我們做臣子的來說,沒有絲毫損失,畢竟我們是靠才華吃飯的,大不了我們在重新參加考試,弄個公務員,到朝中再做個官,養家餬口。

但是,投降了你就不一樣了,你是王。一旦你的國家亡了,你就沒地方去了,你這個王也會隨著國家的亡而消失。

正是這一番談論,讓孫權做了決定,他要和劉備聯合起來,誓死對抗曹操的。

孫權做了這個決定後,就給了周瑜五萬精兵,讓他去對抗曹操大軍,同時,讓魯肅去路上迎接劉備。

後來才有諸葛亮來到東吳,舌戰群儒這個橋段的,其實在諸葛亮舌戰群儒之前,人家孫權就已經做好了和曹操一戰的決定了。

魯肅對於孫權來說,他的最大的功勞,就是聯合劉備,對抗曹操。


史學達人


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個非常厲害,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惜被《三國演義》給抹黑了。我來說說真實的魯肅,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

1、少年豪傑,俠士之風

魯肅是臨淮東城人氏,生於公元172年。他出生後不久,他老爹就死了,由祖母撫養長大。雖有幼年喪父之痛,魯家仍富甲地方,史書稱“家富於財”。長大成人後,魯肅一表人才,“體貌魁奇”,他深受時代精神影響,“有壯節”、“好為奇計”。時值天下動盪,亂世將至,魯肅知道在亂世一定要有生存的本領,他苦練擊劍、騎射,結交江湖豪傑義士,講兵習武,散盡家財以賑濟貧民士人,名聲日隆,遠近聞名,附近豪傑多來歸附。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魯肅有種印象,此人憨直純樸,腦袋有點不靈活,屬於容易吃虧的大好人。歷史上真實的魯肅並非如此,他不僅不是呆頭呆腦,反倒有俠士風流,甚至是很瘋狂、很搖滾的一個人。他家幾代積累下來的財產,被他大肆揮霍,豢養一班少年俠客,終日射獵南山。家族中的父老之輩都搖頭道:“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可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結交周瑜,出手闊綽

有一回,周瑜帶著幾百人外出公幹,途經東城,所帶的糧食吃光了。他早已風聞魯肅濟貧好義的美德,便思忖著前往借點糧食。

到了魯家後,周瑜拜會魯肅,兩人年齡相差不多,都屬高富帥,又有遠大志向,故而十分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魯肅聽說周瑜沒糧食,二話沒說,領他到後院,後院有兩處糧倉,每倉估摸有糧食三千斛左右。他指著糧倉對周瑜說:“您就隨便挑一倉糧食帶走吧。”

儘管周瑜自己也是富有且大方之人,仍被魯肅的慷慨嚇了一跳。自己與他不過才第一次見面,實屬素昧平生,魯肅居然傾財相助,出手如此闊綽,豈非奇人異士、曠世豪傑?錢財本是身外物,但對錢財的態度,隱約可見一個人的志向與抱負。周瑜知道魯肅絕非常人,遂傾心相交,引為密友與知己。

3、箭穿盾牌,嚇退追兵

後來,孫策奪取吳郡自立門戶,好友周瑜打算前往投奔。魯肅知道周瑜與孫策乃是好友、刎頸之交,便領著家屬及俠客少年百餘人,棄了官印,前到居巢投奔周瑜。兩人一商量後,事不宜遲,應儘早脫離袁術,渡江東去。

大丈夫立身處世,當斷則斷,絕不拖泥帶水。周瑜果斷把官印一扔,帶著家眷隨從,會等魯肅等,共三百餘人,棄城而去,直奔江東。很快,逃亡的消息便為揚州官府所察覺,州政府派騎兵追來。

魯肅讓老弱婦女先撤,自己率俠客少年殿後。他讓人拿了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搭弓便射,利箭疾馳而出,竟然一箭洞穿盾牌。大家對魯肅的印象,只是個文臣而非武將,實際上魯肅的劍術、箭法都出神入化。魯肅露了這麼一手功夫,前來追捕的人個個瞠目結舌,自己的血肉之軀,比起這盾牌來如何?保命要緊,還追個屁。這樣,魯肅竟然一箭嚇退追兵,實是英雄。

4、極盡孝道,再投孫權

魯肅與周瑜渡江後,也受到孫策的禮遇,史書說孫策“雅奇之”。只是不久後,魯肅得悉祖母去世的消息,心中大為悲慟。他年少失父,由祖母一手養大,感情深厚,由於祖母年事已高,不能與之東渡,仍留於東城。魯肅為盡孝道,毅然冒著被袁術逮捕的風險,回到東城安葬祖母。直到孫策去世後,魯肅才又投奔東吳。

重歸東吳後,周瑜在孫權面前極力推薦魯肅,認為他有輔佐之才。魯肅初見孫權,便獻上一策,大意是:“漢室已經不可復興了,而曹操實力強大,一時間也無法剷除。最好的辦法,便是坐守江東,以待天下局勢的變化。如今北方戰亂未定,應趁此時機,剿滅黃祖,進而討伐劉表,控制長江水域,這乃是帝王的事業。”後來東吳之發展方向,與魯肅所言大體一致,可見其卓越的戰略眼光。

5、聯劉抗曹,光耀千秋

我覺得赤壁之戰,魯肅與周瑜都是最大功臣,至於小說裡吹的諸葛亮,並沒起到關鍵作用。

曹操大舉南征、劉表去世、劉琦、劉琮兄弟失和……一旦荊州落入曹操之手,將沒有能阻止他一統中國。這時,魯肅向孫權提出聯合劉備的主張,並以弔喪的名義,前去荊州刺探。

魯肅的戰略眼光,實不在諸葛亮之下。縱觀天下割據勢力,曹操鶴立雞群,最為強大,荊州劉氏與東吳孫權屬於第二梯隊。荊州與東吳,唇亡則齒冷,任何一方要想與曹操單打獨鬥,肯定打不贏。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聯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

魯肅到夏口(江夏郡)時,荊州局勢已迅速惡化,劉備落荒而逃,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在這關鍵時刻,魯肅力勸劉備與孫權結盟,共同對敵。他知道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有意與他拉近關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在江東任長史,與魯肅關係不錯,魯肅利用這層關係,與諸葛亮的友誼很快建立起來。諸葛亮作為劉備的特使,與魯肅一起到了東吳,完成結盟的使命。

面對曹操大兵壓境,東吳朝臣們個個成縮頭烏龜,只有魯肅明確主戰,他對孫權說:“

我觀察眾人的言論,都只是誤人誤國的謬論,不足以跟他們共謀大事。若是我魯肅投降曹操,那是可以的;若是將軍則萬萬不可。為什麼呢?我魯肅投降,曹操好歹把我送回老家,給我一個官職,起碼也當個低級的下曹從事之類的官,有牛車可坐,有吏卒隨從,可以同士人交遊,慢慢往上爬,說不定還能當個州牧、太守。將軍若是投降,能往何處安身呢?”

魯肅的主戰,以及結盟劉備的努力,是赤壁之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功勞不在周瑜之下。

正由於魯肅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周瑜臨死前,寫了一封信給孫權,其中說道:“魯肅為人忠勇剛烈,臨危不亂,我死了之後,他可以代替我的位置。”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魯肅。《吳書》這樣評價他:“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君山話史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提起魯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軟弱,任誰都可以欺負,不僅孫權,周瑜時常責備魯肅,就連聯盟的劉備,關羽,也瞧不起魯肅,那麼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以當上大都督呢?

首先大都督是什麼樣的一個官職,是全國最高之軍事統帥。簡單來說,:就是軍區司令啊,當大都督最拿手的應該是什麼?當然是會打仗,那麼魯肅會打仗嗎?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打孫權,當時吳國上下以張昭為首的大多數文臣都不支持和曹操打仗,都覺得應該投降曹操,只有魯肅和周瑜覺得應該和曹操打仗,當時孫權也打算投降曹操,魯肅就對孫權說:“我可以投降曹操,但是你不行”孫權就問:“為什麼呢”魯肅:“我要是投降曹操,曹操會考教我的能力,我最起碼可以做官,但是你呢?”孫權聽後對魯肅說:“還是你看的長遠,說到我的心裡去了”才決定抵抗曹操,而且赤壁之戰是魯肅幫助周瑜運謀劃策才打敗曹操,魯肅功不可沒。這件事就可以證明魯肅是一個會打仗的將軍。在一個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知道魯肅對自己忠心,可以放心讓魯肅統帥軍隊。



魯肅雖然是大都督但是很少自己領兵打仗,因為魯肅非常有戰略眼光,當時曹操勢大,吳國剛經歷赤壁之戰,雖然贏了,但是也贏得不輕鬆啊!所以魯肅主要聯合劉備撮合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毫不誇張的說,之所以魯肅死後,孫權敢讓呂蒙,陸遜攻打關羽,都是魯肅這幾年休養生息換來的啊!


ZXP宗小胖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覺得魯肅是個實在人,太實在了,頭腦真是簡單,比方說為了討還荊州一再被劉備和諸葛亮用各種說法理由敷衍忽悠,他都信了。後來邀請關羽過江談荊州的事情,結果關羽“單刀赴會”而璀璨奪目,因為關羽事先就看穿了魯肅的想法。現在在看魯肅這個人物可真不簡單,深藏不露的戰略級大咖。曹操南下,魯肅藉著去給劉表弔喪的機會請諸葛亮來見孫權,促成了孫劉聯盟打贏了赤壁之戰。要知道,孫權的爸爸孫堅可是劉表害死的,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而且魯肅力勸孫權抗曹,陳述利害,見識魄力讓孫權非常感動和倚重。至於荊州,魯肅深知這是孫劉聯盟抗曹的紐帶所在,所以魯肅把要回荊州的活兒攬在自己身上,跑了一趟又一趟都無功而返,因為魯肅就沒打算把荊州要回來,即使劉備奪取了益州。周瑜死後,魯肅能繼任大都督首先是孫權對魯肅忠誠的信任和倚重。魯肅在任期間,沒有載入史冊的軍功,曹操也沒有再次南侵,根本的原因在於曹操很忌憚孫劉聯盟,魯肅做到了“上兵伐謀”和“不戰而屈人之兵”


立志成蟲


魯肅在三國演義裡面是一個忠厚的長者,是一個受人欺負,特別是受諸葛亮欺負,可捉弄的一個人。一個突出諸葛亮聰明才智神機妙算的一個捧哏。

真實的魯肅卻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是一個富商然後最從政,他家裡有兩倉糧食,周瑜,路過他家的時候,他就給一倉,從那個時候開始,魯肅投資周瑜成功了,臨死推薦的魯肅。



魯肅對孫權提出來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現實,更有效。他還提出來孫權以後要稱帝這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在當時,孫權想都沒想過,也不敢想。周瑜他是忠於漢室,魯肅就是忠於孫權。

赤壁之戰之所以打成功魯肅居首功,正是魯肅跟孫權建議把周瑜召回來說服大家,也正是這個魯肅派人截住了劉備,促成了諸葛亮舌戰群儒。

他為維護劉備與孫權的聯盟煞費了苦心,如果沒有魯肅,他們之間可能很早就撕破臉,獲利的應該是曹操。為了爭奪地盤,他單刀赴會,會見關羽,大聲呵斥關羽。

這就是魯肅,一個被三國演義完全矮化的人物。


知常容


所謂大智若愚,魯肅一生也是以忠厚老實為本,他待人誠懇,以厚道聞名,但並不意味著他就蠢不可及,反而是精明得很,是一位很有內才的大臣。

但在《三國演義》中,為稱託周瑜、諸葛亮、呂蒙、陸遜等的足智多謀才不知不覺地所忽或貶低了魯肅的才能,當然要比起上述人物是差了一點,但也不至差到分文不值!

魯肅以前也屬貴族出身,心地善良,經常救濟一些無助的人士,而且略懂武術,尤其是射箭更是出色,他經常遊走於東吳和蜀國之間,能說會道,用他的厚道和解了兩國諸多紛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魯肅是周瑜推薦給孫權,不看僧面看佛面,那個時候也只有魯肅能穩住這局勢,因為魯肅面貌和善,蜀國那邊也要賣他一個面子不來尋事,周瑜剛死,孫權也很怕打仗,只有魯肅三寸不爛之舌方能穩住蜀國和曹魏,更有意向劉備表明聯盟的幌子,讓劉備掉以輕心,也即扮弱讓人同情!

其實不久卻暗通曹操取漢中攻樊城,使呂蒙殺關羽,陸遜暗襲荊州,但這都是後面的故事。說回來,魯肅個性是忠厚,但絕非無能之輩!周瑜死後,孫權任魯肅為大都督也是以慰周瑜在天之靈,更是對周瑜家屬有個安撫和交代,不要有“樹倒猢猻散”的感覺!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孫權讓魯肅接替周瑜,固然是因為周瑜臨終前的力薦,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魯肅的過人才幹以及對孫吳事業做出的貢獻。

一、對孫權早期事業鼎立相助

魯肅是揚州刺史部臨淮郡東城縣人,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逝了,由祖母養大,他們家很富有,是當地有名的大財主。

長大以後魯肅展現出樂善好施的性格,史書說他“不治家事”,對於發財致富這些都不上心,而是經常大散家財接濟那些窮人,為此甚至賣過地,在當時這是相當不容易的義舉。

魯肅還喜歡結交朋友,“甚得鄉邑歡心”,在地方上很有影響力。周瑜投奔孫策的時候還不認識魯肅,那時孫策任命周瑜為居巢縣長,這個縣在廬江郡。有一次,周瑜帶著數百人遠赴魯肅家鄉一帶執行任務,軍糧成了問題,聽說魯肅家很富有,就來找他,要求支援點糧食。

漢末戰亂,又連逢天災,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破壞,糧價飛漲,太平年景50錢一石的糧食竟然漲到數十萬錢一石,漲了上萬倍,有些地方有錢也買不來糧食,史書多次記載“人相食”的慘劇,說明糧食有多麼寶貴。

所以周瑜的期望值並不高,只要能解一下自己隊伍的燃眉之急就行,哪知魯肅聽完他的來意便帶他來到了自家的後院,那裡有兩座大糧倉,每個糧倉存著3000斛米,也就是3萬鬥,這是一個大數目。魯肅隨便指著其中的一座糧倉對周瑜說:“這座糧倉,就送給你了!”

周瑜大為驚奇,和魯肅結成了好友,史書說他們二人“定僑、札之分”,也就是結成了公孫僑、季札那樣的友誼。

二、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

大概受文學作品的影響,一般人印象中的魯肅是一介文士,衝鋒陷陣、打打殺殺不是他的強項,但這與史實有所出入。

據史書記載,魯肅生得“體貌魁奇”,也就是身材魁梧、相貌出眾,他不僅精於奇謀,而且還擅長騎馬射箭,魯肅看到天下大亂,於是經常召集一幫年輕人到山中狩獵,其實就是搞軍事操練,借狩獵演兵習陣。

當時盤踞在揚州刺史部的割據軍閥袁術聽說魯肅的大名,就想把他招到麾下,為自己所用,袁術任命魯肅為東城縣長,但魯肅看到袁術這個人成不了大事,予以拒絕。

魯肅知道袁術心眼很小,不給他面子,他一定不會善罷干休。魯肅想了想,乾脆離開家鄉,避開袁術。

魯肅於是組織本族人以及跟他平日相好的年輕人到居巢縣去找好朋友周瑜,同行的有100多人,魯肅讓老弱者走在前面,讓強壯的人走在後面。

誰知他們剛出發,袁術派來的人就追了上來。魯肅讓人在遠處立了個盾牌,他拉滿弓,對追上來的人說:“現在天下大亂,有功不能賞,不追也不會受罰,你們都是大丈夫,難道看不清這些?為何還要苦苦相追?”

說完,魯肅衝著盾牌猛地射出一箭,箭桿射穿盾牌而過,把追兵震住了,於是不再追趕。

三、更是一位戰略型謀士  

魯肅找到周瑜時,正逢孫策去世、孫權剛剛掌權,周瑜便把魯肅推薦給了孫權,孫權在一次宴會上見到魯肅,與他交談後十分高興,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

宴會散去,賓客們都走了,魯肅也要告辭,孫權卻把他留了下來,隨後引他至一間密室,二人進行了一番長談。

孫權對魯肅說:“如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父兄餘業,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勳,先生既然惠顧於我,如何來幫助我呢?”

魯肅回答說:“當年漢高祖劉邦想尊崇義帝卻不能夠,因為有項羽的緣故。現在的曹操,就像當年的項羽,將軍為什麼還要當齊桓公和晉文公呢?據我看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能馬上滅亡,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於江東,以觀天下之變。這樣的計劃是現實可行的,因為北方多事,趁著多事,我們剿除黃祖、進伐劉表,佔據整個長江流域,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是漢高祖的事業呀,豈是齊桓公、晉文公可比的?”

魯肅的這番話與多年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天下三分說異曲同工,這番話讓孫權心裡豁然開朗,更加清晰了下一步的發展戰略。

這次談話後,孫權沒有馬上任命魯肅職務,而是以賓友的身份讓魯肅在自己身邊出謀畫策。魯肅以前是富豪,現在帶著母親和族人來到江東,孫權就送給他的母親不少衣服幃帳,還有平時使用的各種東西,讓魯肅一家“富擬其舊”。

四、是“孫劉聯盟”的締造者

在孫權進一步開拓江東的過程中,統一了北方的曹操也積極謀劃對南方的進攻,建安十三年(208年)7月,曹操揮師南下。

8月,在荊州割據長達十多年的劉表在憂懼中病逝,劉表的兒子劉琮接任荊州牧。孫權密切關注著荊州的形勢,劉表父子不敵曹操的大軍幾乎沒有懸念,問題在於他們是投降還是抵抗?如果抵抗能堅持多久?這些都關係到下一步的時局走向。

魯肅首先意識到已經到了一個重要關頭,請求奉命到荊州弔唁,除對劉表的家屬表示慰問外,還要想辦法找到劉備,說服他聯合劉表的部屬共同對付曹操,魯肅認為劉備一定樂意這麼做,因為他是曹操的宿敵。

魯肅從柴桑出發前往荊州,最後在當陽縣附近遇到了劉備,經過一番交談,與劉備確定了“孫劉聯盟”的大體構想,從這個意義上說,魯肅是“孫劉聯盟”的締造者。

五、對孫權忠心不二

赤壁之戰中,魯肅擔任贊軍校尉,孫權讓他“助畫方略”,也就是負責出謀劃策,所以這個職務相當於孫劉聯軍的參謀長。

這一仗打得很精彩,赤壁遭遇戰後周瑜乘勝追擊,同時派魯肅這個“參謀長”回去向孫權報告情況。

聽說魯肅從前方回來了,孫權率領所有重要官員出迎,並親自為魯肅牽馬。

魯肅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反而向他施禮,孫權對魯肅開玩笑說:“子敬啊,我用這樣的禮節歡迎你,足以使先生顯耀了吧?”哪知魯肅回答道:“還沒有。”

眾人聽了都很吃驚,魯肅倒不著急,從容坐下,舉起手中的馬鞭說:“希望至尊您有一天能威加四海,包攬九州,克成帝業,到那時改用安車來徵召我,那才使我榮耀呢!”

孫權聽罷撫掌大笑。

六、孫吳內部的“鴿派”

赤壁之戰後,如何處理與劉備方面的關係成為一個敏感問題,在孫吳內部存在兩派不同意見。

一派認為,曹操是孫吳的敵人,但劉備何嘗不是孫吳的對手?劉備勢力不斷壯大對孫吳也不利,應該對劉備集團給予限制,讓他們不能發展得太快,必要時可採取行動,消滅劉備的勢力,這一派以周瑜為代表。

另一派認為,孫吳當前最主要的敵人還是曹操,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中遭受失敗,但他的根本力量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傷,孫吳與曹魏相比實力還遠不在一個水平上,所以需要繼續聯合劉備來對抗曹操,為此可以向劉備做出必要的妥協讓步,以鞏固孫劉聯盟,這一派以魯肅為代表。

一方是“鷹派”,一方是“鴿派”,在孫吳內部周瑜就是最大的“鷹派”,而魯肅是最大的“鴿派”。

兩派意見針鋒相對,孫權經過再三斟酌,最後更傾向於魯肅的建議,決定向劉備讓步,以換取“孫劉聯盟”的繼續鞏固。

從戰略上看這是高明的一招,它使孫劉聯盟得以鞏固,從孫權方面說,由於力量還沒有足夠強大,曹操仍是十分現實的威脅,所以目前佔有整個荊州的時機並不成熟,與其荊州讓曹操逐步蠶食,不如通過支持劉備給曹操製造一個強大對手,對曹操加以制衡。

從以上經過來看,魯肅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更是一名難得的戰略型謀士,還為孫權的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接替周瑜完全具備資格和能力。

同時,當時孫權還要繼續拉攏劉備,而魯肅與劉備、諸葛亮交好,主張向劉備妥協,讓魯肅去處理荊州事務,更符合當時的外部狀況。


南門太守


魯肅是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待人處事兼具儒家道家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