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從《西廂記》說開去

紫鵑身上,有著紅娘的影子。女主的丫鬟,本就難寫。能超越出紅娘這一經典角色,也算曹公的一大成功了。本文以經典文學的人物形象譜系入手,角度新穎。

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從《西廂記》說開去

作者

胭脂

元王實甫的《西廂記》歷來被稱為“天下奪魁”,除了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外,紅娘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象。

從唐元稹《鶯鶯傳》,到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終至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隨著《西廂記》文本的不斷髮展演變,紅娘這一人物形象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豐滿的塑造過程。

聰明、伶俐、熱心、正直,急公好義、成人之美,紅娘成為了一種重要的人物類型,影響著後世的創作與生活。

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從《西廂記》說開去

▲ 崑曲《西廂記》劇照 呂佳飾紅娘

《鶯鶯傳》裡的紅娘,只是一個模糊的雛形,並且形象頗不令人喜愛。

張生請紅娘代為傳書,私下給紅娘“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這個紅娘竟是個見錢眼開的角色,拿賈寶玉的話來說,就是還未嫁人,便已成了“魚眼睛”了。

《董西廂》裡的紅娘就可愛多了,當張生言道:“些兒禮物莫嫌薄,待成親後再有別酬賀。”紅娘曰:“先生醉矣!”竟不受金,忿然而去。

而《王西廂》裡,當張生言“小生久後,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時,紅娘不聽則已,一聽之下便毫不客氣地挖苦道:

“哎,你個饞窮酸徠沒意兒,賣弄你有傢俬,莫不圖謀你的東西來到此?先生的錢物,與紅娘做賞賜,是我愛你的金貲。你看人似春風桃李牆外枝,賣俏倚門兒,我雖是個婆娘有志氣。只說道:可憐見小子,隻身獨自。恁的呵,顛倒有個尋思。”

不僅如此,紅娘還曾戲稱張生為“文魔秀士”、“風欠酸丁”、“銀樣鑞槍頭”,令人忍俊不禁之餘,也讓聰明幽默的紅娘形象生動地立了起來。

但紅娘心裡真的就沒有一點私念嗎?

想起很久以前曾看過一部電影《紅娘》,編劇為了突出紅娘形象,在紅娘成人之美,助張生和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後,不顧他們的挽留,收拾簡單的包裹,獨自回到了鄉下的故鄉。

頗有一種“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的意境,這個紅娘真可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符合當時社會主旋律所肯定的高大全形象。

而吳曉鈴先生對此卻提出了異議,在他的《關於七事》一文中,指出《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越調 鬥鵪鶉】套【綿搭絮】的【么篇】紅娘唱道“不圖你甚白璧黃金,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作為證明。

何謂“滿頭花,拖地錦”?

吳曉鈴先生指出這便是元代的結婚禮服,紅娘向張生提出的答謝條件是做個陪嫁的小夫人,從婢女變成妾,成為自由公民的“平人”。

吳曉鈴先生的這個觀點,曾遭到很多讀者的痛罵,生說他唐突了紅娘。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也有一部名作《詐妮子調風月》,通過貴族家庭的侍女燕燕與小千戶之間的愛情風波,寫出了一個虛榮卻又敢於爭取幸福的燕燕形象,挖掘了侍女的內心。

燕燕也曾向小千戶要“滿頭花,拖地錦”,可見燕燕和紅娘的目的是不謀而合的。

在《調風月》裡,小千戶娶的是貴族小姐鶯鶯,侍女燕燕最終獲得的是妾的身份。

《西廂記》其實也難脫這個俗套,小姐鶯鶯終嫁張生,侍女紅娘也隨之而成為張生的妾侍。

這在封建社會其實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就連近代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也有此調。

女主角姚木蘭的公公,也連太太的侍女桂姨娘亦一併笑納,這還曾影響過木蘭,一度起念要給丈夫蓀亞納妾。

林語堂還曾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比喻,大意是做太太好比做總統,如果再有個副總統(副太太),這太太似乎做起來就更有興味了。

便想起《紅樓夢》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黃金鶯巧結梅花絡”一節:

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從《西廂記》說開去

寶玉一面看鶯兒打絡子,一面說閒話,因問他"十幾歲了?"鶯兒手裡打著,一面答話說:"十六歲了。"寶玉道:"你本姓什麼?"鶯兒道:"姓黃。"寶玉笑道:"這個名姓倒對了,果然是個黃鶯兒。"鶯兒笑道:"我的名字本來是兩個字,叫作金鶯。姑娘嫌拗口,就單叫鶯兒,如今就叫開了。"寶玉道:"寶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兒寶姐姐出閣,少不得是你跟去了。"鶯兒抿嘴一笑。寶玉笑道:"我常常和襲人說,明兒不知那一個有福的消受你們主子奴才兩個呢。"鶯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寶玉見鶯兒嬌憨婉轉,語笑如痴,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釵來!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賈寶玉明確地點出了“明兒寶姐姐出閣,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明兒不知那一個有福的消受你們主子奴才兩個呢”,可見無論寶釵、寶玉,還是鶯兒自己,都理所當然地認可這一安排,即寶釵為正室,侍女鶯兒為妾。

然而寶玉此時一片心全在黛玉身上,全然沒想到這話竟可能和自己有所關聯。

最終黛玉香消玉殞,寶釵寶玉成就“金玉良緣”,再回首當初和鶯兒的笑語,豈不一語成讖矣。

情何以堪,嘆嘆。

而鶯兒亦不遜紅娘,不僅在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之時聰明地向寶玉透露出小姐的心事,更借“巧結梅花絡”之機為寶釵大力宣傳推銷,讓寶玉心癢難禁“好處在那裡?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比之紅娘,鶯兒何嘗有半點遜色?

而其實作為貴族家庭的繼承人,怡紅公子賈寶玉貌似前程錦繡,私人生活亦不乏珠圍翠繞,鶯歌燕舞矣。

他的親生母親王夫人就看中丫鬟襲人,要給寶玉做姨太太,而老祖宗賈母中意的卻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的晴雯,連一本正經的賈政也曾說過“已看中兩個丫頭”,一個給寶玉一個給賈環,等寶玉再大一點就放到房裡。

怡紅院裡更是龍爭虎鬥,大小丫鬟個個都削尖了腦袋往裡擠,爭取“候補姨娘”的缺。

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做姨娘不啻為這些本為奴隸的丫鬟們的一條出路

平兒本是王熙鳳的丫鬟,後來也成為賈璉的妾,在賈璉和鳳姐的夾縫中艱難生存。

香菱也是薛家當作丫鬟買來的,還由此牽涉出“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一節故事。

而平兒和香菱的前車之鑑並未使這些天真單純的女孩子們卻步,原因何在?

試看《紅樓夢》中,對於犯了錯誤的丫鬟,一律是“拉出去配小子”,不然就“叫個人牙子來賣了”,可見作為女奴,出路十分有限,而與更悽慘的“配小子”或被轉賣相比,做少爺甚或老爺們的姨太太,繼續在貴族家庭的庇護下生存,或許相對而言,是一種現世生活的安穩吧。

聰明如張愛玲,也逃不過“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情夢,千古以來,女人的世界,或許永遠沒有走出過愛情,或者家庭。

連《紅樓夢》中我最鍾愛的丫鬟紫鵑也逃不出這個圈套,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紫鵑不僅為黛玉試情郎,也為地位卑微的自己,勇敢地尋求人生的幸福。

從這點而言,紫鵑和鶯兒,和紅娘,她們沒有任何不同:

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從《西廂記》說開去

紫鵑笑道:"你知道,我並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襲人鴛鴦是一夥的,偏把我給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極好,比他蘇州帶來的還好十倍,一時一刻我們兩個離不開。我如今心裡卻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閤家在這裡,我若不去,辜負了我們素日的情常,若去,又棄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設出這謊話來問你,誰知你就傻鬧起來。"寶玉笑道:"原來是你愁這個,所以你是傻子。從此後再別愁了。我只告訴你一句躉話:活著,咱們一處活著,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如何?"紫鵑聽了,心下暗暗籌畫。

可憐紫鵑操碎了心,最終仍邁不過命運的門。

命運的翻雲覆雨手,讓金玉良緣最終塵埃落定,讓紫鵑的夢想成空。

所以黛玉死後,紫鵑出家,這個結局是註定的,否則,情何以堪啊?

“不圖你甚白璧黃金,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讓人一聲輕嘆,為那些卑微而美好的、被踐踏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