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日韩三国足球差不多一个水平,到现在日韩已经与世界接轨,而国足却毫无起色,这是为什么?

r逍遥


不请自来

这是一个挺好的问题,先不说西亚或者亚洲其他地区,就和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相比较,我们在各个方面已经处于明显的落后。因为在东亚来说,我们这三个国家的身体体质也是最相近的,甚至日本在身体对抗上还处于一定的劣势,可为什么水平最差的却是我们,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地方。

可以说,中国人这几年搞足球,如果不是靠着钱硬生生的拉动起来,那我们现在的足球水平将会更加惨目忍睹。开头也提到了,在身体素质上虽然比不过像伊朗这种球队,可是对比起韩国、日本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足球是一项综合运动,身体对抗是必要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因为脖子以上才是更加重要。

那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有多聪明,甚至放到东亚来看,单单是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总量也绝对是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庞大的经济带,而且智商这东西也是黄种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可偏偏我们的球员看起来无论是脖子以上还是以下都不太好使。

明明我们以前都比这些邻居要强很多,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反而落后了。这里面还是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国人真的没搞懂足球到底该怎么踢。

像日本这个国家对学些国外先进理念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个办法也用在了对足球的认识上,就是自己的身体素质确实一般,那既然是自己的短板更应该考虑的是如果扬长避短,个子矮小反而不如发挥敏捷和技术上的优势,也不一定非要比拼所谓的力量,英式足球的模式肯定在日本走不通,难道像中国一样选材都要身高在180以上?那今天很多日本的球星都没法替国家队征战了。

这种定位之后,那就大力开展技术方面的提升,所以,你看看现在的日本,不敢说在世界范围内吧,至少在亚洲来说技术上绝对是最好的存在,这就是很好的定位,给自己设定一个好的定位,然后所有人都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看看日本的联赛,不说J1J2,就连高中生的技术都相当了得,都这都国家的基本方向一致。

而中国呢,以前我们也有健力宝小将,结果就是那一波,再之后就看不到任何方向上的计划。然后逐渐过渡到身材高大,以身体素质为主的轨道上,如果真的用身体来打天下也好,起码是一个目标,每名球员不说非要像C罗了,至少和张琳芃差不多的对抗能力也行,在亚洲来看也绝对有优势,可是现在呢,白斩鸡就算了,要技术没技术,要身体没身体,基本就是四不像。

就像孙兴慜,他如果没有好的身板根本没就法在英超立足,因为在技术上他绝对达不到像席尔瓦或者是B席那种,纯粹能靠技术立足,可就是如此在面对英超的后卫他只能说是不吃亏,但是也占不到对抗的便宜。但是到了亚洲来说,孙兴慜的身体素质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以前记得在清远集训时,确实被广东人的技术所折服。像最早的宏远和日之泉那一批球员,完全就是技术流的队伍,同样面对北方的球队,虽然身材上有劣势,可你在场上基本碰不到球,就像被抢圈的游戏一样。可在国家队里,能有几个广东人?最南不过上海,像以前的申思已经是国足里面技术非常细致的球员了。最终还是以北方为主,还是长传冲吊那些老掉牙的足球理念,结果呢,现在都被泰国队吊打,人家那么小的个子就能让你抓不到,看起来身高是劣势,真要走脚下,才凸显了我们的笨拙。

当然,中国足球的全面落后绝不仅仅是因为某个方面,而是很多因素导致的。青训、设施,以前的假球等等问题都有,可归根结底还是理念上没有转变,跟世界已经处于脱节的关系,最可怕的还是掌管大权的人理念落后,报告做的比谁都漂亮,口号喊的比谁都响亮,结果成绩越来越烂,形式主义远远大于对足球本身的努力。


大脸看球


这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一切为了应试教育,从小就抓升学率,把体育凉一边,从小学开始,体育课不是被主科占用就是应付了事,从小把孩子的体育天性埋没,全部精力应对学习兴趣班、奥赛班、写作班等等,直接造成中国足球青训生源的不足。再去比较日韩,他们的学校把孩子的体育与体能作为重点培养,把孩子的吃苦耐劳训练作为人的品质来培养。所以成年后体现在足球场上比中国球员有更强大的毅力和意志力。

第二是足协的管理水平造成的。其实足协的管理能力和作为力并不差,每期官员都会制定多项政策,出台多项制度,但是换一任后又否认前任政策,这是中国特色的官场短期行为,为官一任,只图眼前,目光短浅,只看任期政绩,没有长期规划。今年学巴西,明年学西班牙,下一年学意大利…

第三是选材有问题。一是选有关系的球员,选送礼的球员。高雷雷的一句话惊醒广大梦中球迷!二是选身材高大型,其实南美球员大都身材不高,著名的马拉多纳、梅西等都只有一米六几,却成了世界球星!国足历史上有名的球员大都个子不高而技术出色,如容志行、古广明、赵达裕、麦超、彭伟国、吴群立、李金羽、张效瑞等等,即使郝海东也只有1米71。看看中国近十年有几个南方球员入选国足?!其实南方球员灵巧机智,在球场上善于用脑子,可是入不了足协和国足教练的法眼。看看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中国足球队在他们面前简直被人家当猴玩得团团转,丢人哪!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裁判水平、教练水平、中超俱乐部金元因素等等,但这些不是最主要的。


山萱子


遥想三十年前,日本足球被中国牢牢压在身下,邻国以能够交手中国队为荣。面对韩国虽然负多胜少,但国足在比赛中的表现相当出色,基本就是1球小负或平局。

但如今三十年过去,我们早已不是日韩的对手。究其原因,日韩这些年都找到了各自国家足球的发展方向,比如日本坚决的学习巴西足球,各年龄段的技战术风格都和巴西相近。重金引进过气的超级球星,提升J联赛的知名度,让联赛水平能够稳步向前。对于球员留洋,日本俱乐部不计得失,该放人放人,青训体系也运转良好。

韩国足球则是校园为主,国脚基本都来自于大学生联赛,这让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的冒出。同时,韩国人的球风彪悍,打法犀利,普通的对手面对韩国,都没有什么机会。

中国足球这些年,不但没进步反而退不明显。首先是青训力量薄弱,职业化后,各地方不再扶持足球,一个家庭想培养一名职业球员,少说一年需要付出10万以上的资金。而且青训的文化学习教育水平还跟不上,一旦孩子没有成为职业球员,那么他在社会上也就没什么竞争力了。所以家境一般又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基本不会把孩子送去踢球。

其次,中国足球的技战术打法还是没有找到,今天巴西强,我们学巴西;明天学意大利、之后学德国,半途而废的恶果就是。中国足球各梯队踢的战术都不一样,乱成一锅粥。

再加上负面消息缠身,中国足球已经成为公众抨击的对象……成绩下滑最直观的是,我们现在连日韩的二队都踢不过了。人家的一队已经能战胜乌拉圭这种南美强队,国足却连印度都踢不过。


大局观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足球堪称亚洲一流,在面对西亚足球时也基本不落下风。当面对东亚足球时,中国足球有很大的优势。

从那时起,日本提出了一个振兴日本足球计划。川渊三郎就是计划的主导方,他提出了扩大青训梯队,增加日本青少年足球人数。甚至还规划了很多国外球员,引进国外知名球员,提高日本联赛水平。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足球已经跃居亚洲前列,之后的几十年日本国家队几乎每一届都可以打进世界杯。

日本足球注册球员有几百万,他们国内也有很多天才球员在欧洲踢球。与中国足球相关的事,日本足球有很多中场高手,但缺乏优秀的前锋。



韩国足球也差不多于同一时期开始崛起,因为韩国普及了大学教育,虽然也有些人上不起大学,但整体上韩国顶级联赛的球员都有大学学历。

高学历是韩国足球的特征,他们更容易理解先进的足球战术。他们有更强烈的爱国热情,愿意以自己的激情和热血在场上血拼。

2002年世界杯是韩国足球的高光时刻,占据了主场优势,他们杀进了四强。每一届世界杯他们都能进入正赛,充分证明了韩国足球的实力。

韩国足球大约有50万注册球员,占韩国人口的1%。韩国也有不少天才球员在欧洲踢球,高水平的赛事让他们的能力更加突出。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韩国足球水平之高有目共睹。



只有中国足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猛烈的下跌态势,一直在下跌,从未到谷底。

中国足球缺乏青训基础,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却只有五万左右的注册球员,与日本和韩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中国足球缺乏一个长期执行的发展规划,每隔78年就会制定一个新的战略,每隔3、4年就会更换一个国家队主教练,更换一种新的踢法。

今年学巴西、明年学德国、后年学英法、再接下来就是西班牙,葡萄牙。最终中国足球变成了四不像,成了邯郸学步,最后连走都不会了。


功利化足球透支了中国足球的未来,重振中国足球,仅靠一个徐根宝是不够的,需要有千千万万个徐根宝站出来。


愤青谈足球


现在中国男足和日韩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就是一个人-米卢。自从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男足进入02年世界杯后,中国足协或体育总局的领导们发现只要有个大牌主教练就可以深挖中国男足的潜力,完全可以再次进入世界杯或奥运会。

所以此后中国足协一直在追逐世界名帅,就有阿里汉,杜伊,佩兰,福拉多,卡马乔,里皮等名帅一次次率领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一次次失败。

而日韩足协做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予这项运动,组织高水平的比赛,从而提高参予者的能力,另外鼓励大量的退役运动员从事基层教练,确保联赛及青少年联赛良性发展。

中国足协一直在做紧急的事情,在救火:请名帅,请大牌外援,限薪,投资帽,减少外援。。。

日韩足协一直在做重要的事情,长远规划:联赛组织,青少年联赛,教练培训。。。


钓小鱼111


他们为了融入而失去自我,我们依然孤傲。

足球是个祸国殃民的玩意,小国如希腊,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足球玩得好,经济完蛋,叙利亚伊拉克打了个稀巴烂。

大国也一样,英格兰成了二流跟班,法国失去欧盟主导权,德国入不了常。俄罗斯这些年又打仗又经济不好,就因为阿尔沙文他们那波坏了事,美国去年没打世界杯,今年经济四个点,失业率新低。

印度足球在崛起,说明他们离大国之路越来越远。日韩貌似成功,终将成为炮灰,好点的亡国,差点的陆沉。

未来,中华复兴,就靠男足!


刘炜577


曾经指的是2000年之前,中日韩三国足球,韩国排最后,中国还要比日本强一些的,而现在中国足球倒退二流行列,关键原因是内部出现了问题,指导方向出现了偏差。

中日韩的足球事业起步时间基本相差不远,在八九十年代国足称得上亚洲一流,日本和韩国真的不是国足的对手,而且他们是想着和国足交交手锻炼水平,过了95年就是三国球队的拉开距离的一年,韩国开始注重青训,聘请部分外教,从小学开始就有了足球兴趣班,小编有点幸运在很久很久的初三进入韩国青训营学习三天,在大连市某韩国青训营已经见不到外教了,全部是韩国教练,他们是相当投入而且要求严厉,不断地向球员重复战术和方法,属于边玩边学,自然轻松的气氛,效果显著。且不说韩国青训水平如何,最起码起步早、普及深入、推广范围大,讲究技术,韩国的小球员也明显比我们几个去学习的球员厉害,脚法灵活,行动敏捷快速,你不铲球让他倒地,可能球门危险。

再说日本,听说学习欧美的踢球风格和战术之前学的是国足,日本鼓励球员留洋,且深入推进青训,把足球运动当做重中之中,首先是百校联盟,不亚于j联赛的热度,练足球不用担心未来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最关键的,足球运动员在日本的社会地位也是相当高,日本动漫就引入了不少职业球员。日韩两国的成长道路是坚持自我,不轻易改变学习榜样,重点投资青训。回过头说中国,有些盲目在最关键的时候迷茫了10年,足球教育没有(没有办法法)推广普及,青训基本停滞(没有),在最近三年才兴起青训,这比日韩两国足足落后了20年,更别说和欧美国家相比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单一途径也是几乎封杀了足球青训道路的延续发展。再就是足球部门的失败政策和指导方向,对主教练的选择错误,学习欧美国家的不确定性,导致国足学成了四不像,社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国足的前进。

更可怕的是国足不但毫无起色,而且退步向后,1:0胜缅甸,0:0平印度,惨败威尔士等,如今的国足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茫然失措中的向前不是直行,偏离了正确方向。有了原因当然有了解决方法,只要一心搞青训把足球带进校园和社区——全民足球,另外不脑袋发热短路出些奇怪指导国足可救。


人生如球矣


所讲的曾经时代,恰恰就就是足球界里面的以国家形式为主的计划经济足球时代,实际就是不是职业足球时代,当时的中国足球是稍稍强于日本韩国的,因为当时日本韩国足球也不算是完全职业足球,亦即是不是完全企业化俱乐部足球,某些人怀念过去的中国足球的光荣历史,实际怀念的是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令某部分人容易得了既得利益而已。过去苏联全盛时期,东欧的所有业余足球在奥运筹其它领域风头是盖过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随着东欧剧变前苏联山崩溃,以计划经济为主国家主导型的体育也随之走向衰落了,而日本韩国足球人走向职业化企业化俱乐部较符合了世界足球运动潮流的道路,领先了中国还停留在在不算是真正的职业化足球,是合理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喜喜羊羊喜喜人


绝对是足协的问题。

施政没有大方向。学德国、学巴西、学意大利,现在又开始喊着学克罗地亚了。看看徐根宝就知道了,兢兢业业,他带出的球员已经在中超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裁判。说假球黑哨屡禁不止是不对的。因为足协根本不打算禁止,利益集团嘛!

朝令夕改。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自己定的规矩,自己还不遵守,俱乐部还能信任你?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来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都知道足协还会改。

胡乱处罚。不轮对球员还是对俱乐部,做不到一视同仁。

如果只有眼前的利益,那是不长远的。不光是足球……


胡子拉碴99


中国男足处于亚洲二流,甚至三流球队。第一,权力干涉,足协过多的干涉主帅人选以及主帅的选人用人,排兵布阵。第二,环境和体制,中国没有足球环境,踢球是有钱人的运动,即使有天赋的球员也被扼杀在成年队,有了钱以后都会泯然众人。第三,中国足球没有长期的青训和规划,青训太差了,没有好苗子,苗子也少。现在国家队都没人用了。中国一直学别人,今天巴西,明天德国,后天西班牙,还要学日本。到最后还是什么都不是。所以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