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本乒坛新一代的崛起,我们应当加快新老交替的步伐吗?

功夫与健身152571563



现在国乒的情况是,占据世界乒乓球垄断地位,世乒赛、奥运会金牌只要我们想拿就不会旁落,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无需做任何改变,只要依然按照老路继续走就行,即还是让刘国梁领导,让他一个人看着办就行。

倘若我们世乒赛、奥运会上出现问题,金牌冠军不再有把握的时候,再做出变化为时不晚。有人可能会说,再不新老交替就晚了,呵呵,咱们都是业余爱好者,国乒与我们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刘国梁都不急,你急啥呢?人家可是把名誉、地位、薪水都和国乒绑定的。


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成功的经验继续复制即可。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哟~


乒乓社交开球网


日本乒乓小将的持续进步,确实对中国乒乓男女队都构成极大的威胁,但此刻咱们加速新老交替并不明智。这个奥运周期剩的时间太少了,世锦赛即将开战,而东京奥运也只有十五六个月了。

为了对抗强大的中国乒乓,日本乒协大力阔斧的施行断代工程,提前把一批十三四岁的孩子推上了一线。因此,别看张本智和、伊藤美诚、平野美宇等人都不到20岁,却已经与世界各国的顶尖高手较量了五六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大赛经验。

反观中国队,情况与日本完全不同。

中国乒乓十分重视梯队建设,世界大赛更看重老将的经验。咱国乒也有苦恼,但往往不是因为无人可用,而是因为人才济济所造成的幸福的烦恼。

按照惯常的做法,东京奥运时30左右的马龙、许昕、丁宁、刘诗雯尚能一战,中生代樊振东、林高远、朱雨玲和陈梦顺利接班。王楚钦、薛飞、王曼昱和孙颖莎等年轻一代,则是为下个奥运周期准备的。咱们不可能像实行断代工程的日本乒乓一样,把一帮十三四岁的孩子推到一线,而生生将如日中天的马龙、丁宁们拿下。

尽管日本这帮小孩给中国乒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咱们不可能跟着日乒的节奏起舞。国乒派王曼昱、孙颖莎、王楚钦等人参加下个月举行的世锦赛,已经是最大限度的重视年轻球员了。

东京奥运会明年7月就开幕了,此刻再锻炼新人真的有些迟了。咱们要坚信自己的选择和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日乒的做法。即使咱们要更加重视新人的培养,那也是东京奥运会以后的事了。







MikeLee75343482


日本为了能在本土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多拿金牌,在乒乓球项目上是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一方面花重金聘请中国高水平教练到日本执教;另一方面是很早就把一些十一二三岁,有天赋的少年运动员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隔代培养,并适时地让其参加成人比赛。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乒坛快速崛起,直接威胁到国乒的地位。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张本智和、平野美宇、伊藤美诚等。

乒乓球在中国被称为“国球”,于国人心中的地位颇高,国乒比赛稍有差池,立马会引起国人关注。上面提到的几位代表人物,都曾经战胜过中国的多名主力队员。

张本智和16岁,平野美宇19岁,伊藤美诚19岁,早田希娜19岁,她(他)们确实都很年轻。而我国活跃在乒坛男队的马龙31岁,许昕29岁,林高远24岁,梁靖琨23岁,樊振东22岁,王楚钦19岁;女队的丁宁29岁,刘诗雯28岁,陈梦25岁,朱雨玲24岁,王曼昱20岁,孙颖莎19岁。可以看出我国乒乓球队员的年龄结构更为合理。

年轻的有冲劲,年龄大的有经验,这两者没有矛盾。只要运动状态好,技战术水平高,年龄大也无妨。

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1965年生人,曾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已是35岁,在半决赛中他战胜了卫冕冠军刘国梁,决赛中仅憾负孔令辉获得亚军。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经39岁的他不仅在双打比赛中和佩尔森淘汰了孔令辉和王皓,又在单打中连克马琳和波尔进入四强。老瓦的经历证明,年龄不是问题,状态和能力才是问题。

日本青年乒乓球选手快速崛起,一是他们刻苦训练技战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长期对国乒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二是国乒对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和缺乏系统,这才有了所谓的威胁。平野美宇横扫国乒女队的几大主力后,国乒足够重视和仔细研究她,现在呢?国乒女队的几大主力,见她一次灭她一次。

中国乒乓球自容国团夺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人历经图治,称霸世界乒坛四十余年,自有一套成熟的新老交替法则,无需因为日本乒坛的快速崛起,而改变自己新老交替的节奏。

亲爱的朋友您认为呢?欢迎评论与交流。





老尹侃体育


我们有我们的节奏,东邻岛国之节奏可借鉴、参考,但不是决定我们节奏的指挥,我们也绝不会、绝不能被日本牵着鼻子走。

要清楚日本之所以采取断代培养,舍弃老将,扶植新人实际是一种无奈之举。诸如松平健太、岸川圣也,包括仍在打拼的丹羽孝希,甚至水谷隼,水平基本也已经定型,他们对我们的主力,十多年来,几乎一胜难求,以后更看不出来有什么蜕变。


我们的国乒呢?这么多年来一直引领潮头。马龙许昕丁宁刘诗雯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包括压力最大的奥运会,状态和成绩都相对稳定,至于偶尔某些公开赛输球,也是正常范围。这些所谓老将,即使在国内联赛胜率也是名列前茅。竞技体育并不能以年龄为标准来判断,而是以状态和能力。

其实日本人尊重的也是成绩,这次世乒赛单打名额,就是首先录用世界排名前两位的选手。日本每次派出大量的选手参加公开赛,不论老将和新人,谁能多赢球多积分高排名,谁就上,包括明年得奥运会也是如此。谁排名高谁就上,很客观。


我们培养新人一直未停止,这几年,男线有王楚钦,梁靖崑,林高远,已经逐渐挤进主力层,女子孙颖莎、陈幸同、王曼昱、何卓佳等也都是越来越好。不断在各类公开赛摘金夺银,也参加了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青奥会等团体赛,得到了锻炼,成绩也不错。

就在去年的青奥会上,我们的孙颖莎和王楚钦战胜日本张本智和平野美宇摘得桂冠。所以国乒的信任培养始终是没有断档的。只不过,日本看起来培养新人的力度和决心更大而已。


微乒乓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的有意思,它代表了当前很多网友的一个想法。我之前问答的评论区,就有人也这样留言过。那么,我国乒乓球是否该学习日本的方法?我国乒乓球应该走哪条道路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乒乓球为什么会出现新一代的崛起?

日本是在2014年取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当时的日本乒协心里很明白,依靠现有的“天才”选手水谷隼和福原爱,很难在2020年本土奥运会上有所突破。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计划,名字就是“断代计划”,就是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少年里面精选出一部分有天赋、有能力的选手,对他们进行重点的培养和打造。日本乒协想用这些小选手来完成东京奥运会夺金摘银的目的,后来连续击败国乒主力队员的平野美宇和伊藤美诚,就是这个“断代计划”的成员。

日本乒协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本国体育高管的认同,于是他们给了日本乒协大量的资金。这样日本乒协就能够高薪聘请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并让本国选手有足够的钱来维系他们出国比赛的消耗。后来日本乒协又串通国际乒联,修改了只对自己有利的积分排名办法,这样日本选手“以赛代练”的同时,又获得了足够的积分,从而让他们的主力选手都进入了种子名单。日本乒乓球正在一步一步的接近自己当初的设想!

那么,日本乒协的成功经验,我国乒乓球是否要借鉴和学习呢?我们是否应该加快新老交替的步伐呢?

其实我国乒乓球之所以一直能够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储备。就拿现在的国乒为例,马龙、许昕、丁宁和刘诗雯都是老将,他们的技术非常的成熟、稳定,他们的比赛经验非常的丰富。所以他们是国乒的中坚力量!而樊振东、林高远、陈梦和朱雨玲是中生代选手,他们在老将的庇护下稳健的成长。一旦马龙、丁宁等人退役,那么樊振东和陈梦他们就能够很快接班,就都能扛起国乒的大旗,为国乒的发展继续出力。

我国的这种培养方法,叫做“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它为我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运动员,也让中国乒乓球一直保持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的这种培养方式,是非常先进和有效的。并且培养出来的运动员,都成了世界冠军。

因此可以非常肯定是说,日本乒乓球的方式,并不适合国乒。国乒也没有必要去照搬照抄日本乒乓球的经验!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日本乒乓球的快速崛起?和他们对国乒造成的冲击呢?

日本乒乓球的这种培养模式,其实是有点“拔苗助长”——虽然张本智和与伊藤美诚都实现了战胜国乒主力的目标,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技术存在很多问题,他们以一种“敢死队”的方式在打球。所以,手感好的时候,他们能够战胜很多优秀选手。而手感差的时候,他们又多次一轮、两轮游。

前面我们说了,日本乒协是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的。并且这个机会最开始的几年,其实效果一点也不好。只不过在国际乒联的扶持下,加上我国乒乓球在2017和2018年的“命运多舛”,才让日本乒乓球看到了曙光和希望的。



那么,国乒会走那一条路呢?

我们看到了刘国梁回归后的一系列举措,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乒乓球还是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不会因为日本乒乓球的冲击就放弃自己成熟和成功的经验,而去学习日本的方法。但是日本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所以现在的比赛我国也会派出大量的年轻选手来检验训练水平、提高实战能力,顺便也把金牌都拿了回来!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北纬评球,期待您的关注。


北纬评球


中国作为世界乒乓球第一强国,人才辈出,新老交替自身已经快。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一般30岁左右退役,黄金时段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新老交替的速度本来就很频繁,其他国家人才储备没有我们这样完善丰富,外国乒乓球运动员一般运动生涯长达25年,老瓦等欧美登过的甚至达到30年。

日本新生代乒乓球运动员的崛起,对我国乒乓球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应对,而不是加速新老交替。

作为樊振东一代的新生代,实力是有的,缺乏的是稳定性和统治力。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要解决加强一下几点:

1.技术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终结比赛的能力,研究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2.增加稳定性,提高心理素质,对相持球的把握能力需要加强。

3.缺乏领军人物,国乒缺乏有绝对控制力,统治力的领军人物,无法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4.加强乒超联赛的投入,让联赛更加积极繁荣的发展,毕竟联赛才是人才的基础。

以上几点才是国乒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而不是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相信很快我们就能看到王者之狮的风采。




新体育集结号


目前日本队的新一代已经展示出强大的冲击力,对我们国乒也着实有了一定的威胁,在国际上的大赛已经毫无疑议的成为了乒乓第二强队,面对新的情况我们自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相应的采取应对措施。

日本队的隔代培养早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统,既有完善性,又有其科学性,也有其主要的针对性;近两年来,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平野美宇、伊藤美诚、张本智和等人都已经一再取得很好的成绩,都曾经在国际大赛登顶,而其夺冠之路往往是战胜了我们国乒主力之后的辉煌。

我们众多球友可能也曾经看过这几个日本球员夺冠的相关比赛,就会发现他们的击球速度、转换节奏都比我们好像快点;而对于我们几个主力队员的打法和特点,那几个日本小球员好像已经了然于胸,应对起来格外的得当,常常占据主动从而有助于获胜。

以前为了乒乓运动的国际化,我们曾经执行“养狼计划”,如今的“狼”真来了,而且这几个小“日本狼”还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尤其是目的明确——誓夺东京奥运会冠军。

我们国乒底蕴深厚,众多名将实力强劲,教练队伍经验丰富,可以说我们国乒队伍不惧任何强队,完全可以傲视群雄;可是情况变化了,对手已经很有针对性,实力明显提高了,对我们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拿着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我行我素不管不顾“以不变应万变”,说不定就会真的让日本队形成与我们相抗衡的态势:而一旦东京奥运会即使丢掉一块金牌,也是我们国乒的大败,为千万球迷所不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必有备而后乃成”,“有备无患”,这些俗话都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有计划,要有所准备,才能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取得胜利。因此,我们的队伍要针对日本队的崛起采取新的措施,提高自己抑制对手,力保东京奥运会乒乓项目无失误没遗憾。


读书评书2017


不是想加快就能加快的、主要是没有好的替代者、小沙鱼去年表现一般般、林高远没有出色成绩就连小胖也败绩连连、王曼昱表现不稳、培养多年的朱玉玲尽输得一塌糊涂、不得已而为之、让马龙许昕刘诗文丁宁在坚守一下,想凭他们的经验弥䃼体能的下滑、不得不承认、愿望是美好的、但结果可能很悲痛、丁宁曾输伊藤内战被王曼昱打得豪无还手之力、后生可畏、一旦发挥像小莎鱼来个十几连胜也不奇怪、小日本一串三也不是头一回。希望马龙不要变谌龙、给国人一个惊喜。


手机用户9388717370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日本是前边的人打不出来,才让00后频繁的參加国际大赛,虽然有点成绩,但还是不够稳定!侥幸夺一次冠军。

纵观欧洲球员白俄罗斯老萨43岁、德国波尔38岁、德国奥恰洛夫31,毅然驰骋赛场。

我们不学欧洲老壮派。也不学日本的拔苗助长!在没有新人能接班的前提下,老队员还必须上!因为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


润心和风语


什么叫新老交替?我国乒乓球运动员,都二十几岁就退役了,根本就不老。人家萨姆索诺夫,波尔都40了还打呢。我国这种人才培养机制,最后对运动员来说,是毁了他还是成就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