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中国哪位诗人或者词人?他或者她的代表作有哪些?

高逼格先生噜噜


我最喜欢毛主席的诗和词:诗首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最喜欢的词《贺新郎.别友》。

由于篇幅有限先解读一首诗。

我最喜欢的中国诗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主席1949年4月23日晚得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消息奋笔疾书写就的。当你在深入了解这首诗创作前、后的背后故事时;你会为伟人豪迈气魄和睿智超越古今的军事才谋而折服!你会更加喜爱这首诗。

诗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一封电文洞知未来。毛泽东预测国共《谈判》的结局与军事布置。

最近我观注了一段历史影像,转发在《今日头条》空间里。它真实地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这封电文是毛泽东在1949年2月18日亲拟的:毛泽东在这封封电文中发出渡江战役最后命令:20日发起攻击,22日发起总攻,一气打到底。当时有段录像,记录了渡江战役的高潮,影像是由当时中苏联合摄影队拍摄,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百万雄师下江南》等为题,真实记录了当时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壮观与英勇无敌的珍贵影像资料。

二、渡江战役背景与胜利

1949年4月,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和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4月15日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事后国民党一面开展"和平攻势",企图作垂死挣扎,一面加固"千里江防″想以长江天险阻止解放军渡江。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遵照朱德尊照毛主席的电文命令,向长江防线发起攻击,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4月21日,毛泽东和\t朱德发布号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t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攻占了国民党的老巢消息后,激情满怀,奋笔疾书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辉煌壮丽诗篇。

三、田家英"捡回来的国宝"。毛主席写有一个特点,认为好的就立刻收起来,不太滿意的就随手扔到纸篓里。而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恰被丢弃在纸篓里。幸运的是,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非常喜欢主席的手迹,是他从废纸篓中"淘"出的"宝",此诗才得以保存,为后来大家所熟知。因此1963年毛主席在整理自己诗词时,田家英将当年"收藏"的手稿交还毛主席,他看这首诗时有些小惊讶,嗬!我还写过这首诗呀?在读完整首诗后自我评价说:还可以,收录到诗词里吧。此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2月版《毛主席诗词》。

四、作品赏析:全诗以描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取得全面而伟大胜利的澎湃激情,气势恢弘,浩然正气,霸气与睿智并存。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又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并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了对未来光明前景后向往,及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开篇第一联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这两句是倒装,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才促成了"钟山风雨起苍故"。它是全诗的总起,形象地描绘了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了解放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宣告国民党在政府在中国的全面瓦解。开头诗句异峰突起,气魄非凡。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苍黄"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暴风雨迅猛,"雄师"生动地刻画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过大江!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且说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

第二联追忆讴歌南京解放今昔对比和变革。"今胜昔"三字,凝结着爱与恨的深邃感情,想过去百孔千疮的"帝王州",人们对反动统治极端的仇恨;今天南京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它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换了人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雄姿勃发。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为这扭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天翻地覆慨而慷”表现了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和民众欢欣鼓舞的欢腾景象。语言刚劲,豪情奔放。

前四句是写南京改天换地的历史变革。后四句诗人从全国的形势考量着重写如何收拾和改变这种局势,打开新的局面。

南京虽然解放了,但全国还有一大片土地仍在国民党统治下。国民党军队虽元气大伤,仍有残兵百万,如得以喘息,势必卷土重来,那是危险的。因此,毛泽东写下了非常著名的第三联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洁学霸王″,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全诗的灵魂。毛泽东一反《孙子》中所提"穷寇勿追"的旧说,进一步吹响"宜将剩勇追穷寇"号角,一个"宜"字,显得洞察古今,果敢英武、坚决。用"剩勇"而不用"余勇",不仅造语新鲜,更表明中国解放军尚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歼"穷寇"。接着又从反面总结了历史上悲剧人物项羽的惨痛教训,给读者以明鉴!不可沽名学霸王"。当年,项羽为博得"仁慈"的虚名,宽大为怀,没有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的军队,结果反被重新壮大势力后的刘邦消灭。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曾引用寓言故事,强调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不要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坚持革命到底,才能争取革命的全胜。这两句诗广为人们引用。而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想,而且表达了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千秋万代幸福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座右铭。这一联从历史到现实,一反一正,饱含哲理,巧用典故,生动形象,告诫及时,教诲深远。

诗的第四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二句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毛泽东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毛主席强调:战争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的目的还是和平、建设,把沧海变成桑田。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洗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深刻涵义,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毛主席始终坚信正义必胜,正道必昌,这也成为他后来创建新中国,治国理政所走的正道。

纵观这首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此诗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是它将叙事与议论、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与诗人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艺术结晶;二是运典贴切、精到,将历史典故和现实斗争结合得恰到始处。这首诗更是集中彰显了毛主席的卓越军事韬略和伟人的艺木典范。




书卷诗意时光


喜欢的诗人,词人很多,我喜欢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还喜欢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喜欢李清照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喜欢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喜欢李煜的“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喜欢辛弃疾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喜欢陆放翁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喜欢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也喜欢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最喜欢的还是毛主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路遥lgy


李白。都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