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驅動的小米,技術驅動的華為,不可同日而語

進入2019年,小米網絡上的熱度持續不斷。得益於高管下場變身微博kol的宣傳矩陣,再配合小米高管對友商每款新機的聊爆式點評,智能手機市場熱鬧非凡。

小米這麼做營銷,算成功麼?

從宣傳角度講,可以說非常成功。用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傳播費用,吸引了全網的目光和討論,簡直是自帶流量(比如小編我也忍不住發表觀點)。

但從品牌角度來看,小米的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記得年初,雷軍知乎賬號關注了問題「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小米卻不是民族驕傲?」(隨後取消)。看了幾個月的營銷大戰,再結合小米和華為這兩家的最新產品,小編倒是可以嘗試著回答一下。

價格驅動的小米,技術驅動的華為,不可同日而語

小米:看似黑科技加身,實則是低價驅動

就拿小米近期旗艦來說,近日今日頭條公佈了熱度排名,在高管的助力之下,這款年度旗艦小米9大跌91.47%,勉強保住第十的位置。要知道,小米9可是剛剛發了不滿60天的新機,而大家的討論也都集中在缺貨問題上。對於小米9產品本身的討論,也有相當多碰瓷友商的部分。

這樣的傳播結構,在我看來是不正常的。再看榜上第六,是小米9diss到死的華為Mate 20,這款手機發布已經超過4個月,熱度依舊不減,與之相匹配的是全球銷量破千萬臺的記錄。兩相比較之下,小米9黯然失色。

價格驅動的小米,技術驅動的華為,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為何雷軍口中牛逼到不行的小米9,會有這樣的表現?咱們不妨來仔細看看這款旗艦手機小米9。外觀方面,小米9並沒有多新穎,無論是前置還是後置都沒有明顯的區分度。拍照方面,小米本次帶來的是三攝+4800萬像素,其中,三攝已經被華為和榮耀玩壞,千元機上都搭載了;4800萬像素梗更是被自家紅米吊打。技術方面,屏下指紋,2018年玩爛的技術;高通驍龍855,很快就被iQOO迅速跟進;27W有線快充,不好意思隔壁華為都上了40W、OPPO上了50W,還提前了好幾個月;20W無線快充倒是小亮點,但這個對賣貨有多少幫助呢?

你問我,小米9是不是款好的堆料機?我明確回答:以這個價位、在2月份來說,是。但你問我,小米9算不算頂級旗艦或者高端旗艦?不好意思,我只能say NO。小米9上的黑科技多不多?多!小米黑科技有沒有獨家性和行業跟隨力,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小米一直主打的是,相同價格下給更多的硬件參數實惠;相同硬件參數下,給更低的價格。這也導致,小米賣貨靠的是低價驅動,而非技術引領。這個公司的邏輯就是,我不跟你比牛逼,我跟你比cheap!

中國在進入世界舞臺中,曾經也以低端製造為主,但沒有贏得尊重———畢竟低端製造和組裝,極易被替代。小米也是一樣,小米9沒貨,快速被iQOO搶了市場,這就是供應鏈技術整合的弊端。這樣的手機,拿不起頂級旗艦之名(拿得起的只有堆料機之名,木桶機都算不上,畢竟電池小)。

價格驅動的小米,技術驅動的華為,不可同日而語

華為:技術驅動優先,不斷突破自我

而被小米不斷碰瓷的華為則選擇技術驅動。就拿3月份榜首的華為P30系列手機來說,在沒發佈之前,大家都以為最大的亮點是P30 Pro的四攝,結果發佈出來之後才發現,四攝是指拍照中很小的亮點之一。因為光拍照這一項的亮點實在太多,比如:DxO Mark再度刷新成績,112分一騎絕塵;RGGB改成RYYB,拍照猜色算法和底層濾光片獨家重做;TOF攝像頭精準識別邊緣,連發絲都不放過;ISO可達幾十萬,把夜景拍成白天,斬獲夜視儀之名;長焦鏡頭再升級,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變焦、50倍數碼變焦,斬獲望遠鏡之名;主攝和長焦加入了OIS光學防抖,進一步增強穩定性……

可以說,在這一群亮點的環繞下,華為P30系列本身索尼IMX600的1/1.7英寸超大底、F/1.6大光圈這樣的長板都被覆蓋了。更何況,除了拍照,華為P30還有麒麟980處理器、40W超級快充、屏內指紋、4000mAh以上電池等等的無短板配置。

一塊超超超長版+其餘無短板,以超長板影響行業的發展方向,以無短板的體驗滿足所有消費者。華為旗艦,復現當年蘋果iPhone新機一出,全行業追隨的情況———就連新一代蘋果也曝光將採用三攝,而此時,距離華為P20發佈,已1年有餘。

小米和華為:本就不是一層次的玩家,又何苦放在一起對比?

其實,小米和華為根本就不是同一層次的玩家。畢竟華為從通信起家,家底雄厚,技術積累數量龐大;而小米只是創業不到10年的小廠商。雖然華為做自主手機品牌和小米的時間差不多(都在2010年前後),但公司高層的格局影響了兩家的發展:

小米低價驅動的策略在創業初期非常好用,飢餓營銷和高管互動也是極為不錯的手段。然而,此時的小米已經IPO上市了,已經不是2010年那個啥都沒有的小米了,領導人卻依舊想靠老一套策略考驗已經極為成熟的中國市場?不太現實。

而華為屬於長跑選手,技術積累的初期名聲不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華為技術不斷髮展,大家都期待著華為繼續突破自己的極限,也造就了華為手機無可取代的行業影響力和消費者購買號召力。就如同雪崩一般,剛開始只是小雪球落下,到後來成為鋪天蓋地之勢!

到了現在,小米IPO成功,雷軍成功套現,但股東們不會允許小米保持低利潤和低增長的。小米只能將低價策略和高管營銷進行到極致,然而,品牌呢?產品呢?

從某個角度來看,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小米是雷軍驕傲,是小米股東驕傲,卻不是民族驕傲。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