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在遙遠的歐洲中世紀,有一種建築的存在,本身就是個奇蹟,磨洋工似的花個上百年、甚至幾百年建成也是常事,它之所以能震撼見多識廣的現代人,也是因為那種“無限接近上帝”的高度、相當難得的支撐結構、以及充滿魅力的各色裝飾;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攝於法國沙特爾大教堂

比起和意大利人有關的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最讓法國人驕傲的就是這種建築了,細細瘦瘦高高,學名“哥特式”,因為起源於法國,所以這種風格也叫“法國式”;在我們國內,北京的西什庫教堂、上海的徐家彙天主堂、青島的聖彌厄爾教堂,都是漂亮的哥特式;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攝於北京西什庫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攝於北京西什庫教堂

這麼有魅力的建築發明出來,大家肯定都跟著學、跟著建,而且邊學邊改、邊學邊發揮,比如德國就出了科隆大教堂這樣的、意大利就出了米蘭大教堂這樣的,從歐洲大城到小鎮,從城裡的大教堂到鄉村的小教堂,哥特式獨有的高高瘦瘦的尖塔,都成了最美的視覺焦點;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攝於米蘭大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攝於科隆大教堂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法國最著名的幾個哥特大教堂,它們雖然模樣上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但這正是法式教堂最經典的特色和傳承,它們也都是獨立的世界文化遺產;其實,巴黎聖母院也是世界遺產,只是它屬於“塞納河沿岸”遺產項目的一部分,對於它大家已經太熟悉,本篇就不再贅述;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攝於法國亞眠大教堂

法國哥特建築的巔峰之作——亞眠大教堂

如今看來高大又神奇的哥特建築,幾百年前的名聲卻不太好聽,它是野蠻和陰森詭異的代名詞;其實,倒不是哥特建築有什麼不堪,這是另有原因的;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在歐洲的歷史上有個日耳曼人的分支哥特人,但是哥特人和哥特式建築根本扯不上關係,那麼為什麼法國人發明的哥特式卻取了個和法國沒關係的名字呢?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這裡面既有宿怨和排擠的原因,也有羨慕嫉妒恨的成分……話說自負的意大利人對於哥特人之前毀了他們的羅馬帝國一直耿耿於懷,之後又對法國人發明的高大神奇的建築充滿了排斥,他們想振興自己的古羅馬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就想噁心噁心這種已經從法國傳遍歐洲的風格,所以就把“哥特”兩個字強加在了這種和哥特人無關的建築上,意喻野蠻、充滿了蔑視……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其實稱霸中世紀後半段的建築風格,就是夾在羅馬式和文藝復興式之間的哥特式,其中,最讓法國人驕傲的就是亞眠大教堂,因為它是法國最高、最長、也是最大的哥特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哥特式建築時髦起來後,法國人就喜歡在各自的城市裡興師動眾地建這種直衝雲霄的教堂,然後用自己城市的名字來命名,亞眠大教堂就在距離巴黎100多公里的亞眠,不論長寬高,都是法國最大的;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亞眠大教堂不僅是最大的法式教堂,還因為高闊的意境和恢弘的氣勢而聞名,聖壇是吸睛的焦點,金碧輝煌、美輪美奐,觀之令人傾倒;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大殿裡有4000多個人物浮雕和繪畫,再現了聖經裡的幾百個故事,也是栩栩如生、炫目不已,所以亞眠大教堂又人稱“亞眠聖經”和“石頭上的百科全書”,從裡到外,這座教堂都堪稱哥特建築的巔峰之作。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作者、攝影:西行君)

法國朝聖中心——沙特爾大教堂

說完最大的,再說最老的,法國有兩個最老的哥特式教堂,都是建成於12世紀,這兩個實驗性的哥特建築成功後,哥特教堂如雨後春筍般在法國遍地開花,成為“法式”建築的代言;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這兩個教堂,一個是巴黎附近的聖丹尼教堂,一個是距離巴黎遠一點的沙特爾大教堂,它們一個在巴黎郊區的小鎮聖丹尼,一個在沙特爾市裡;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大概是因為聖丹尼教堂太小了,模樣又不出眾,所以沙特爾大教堂就擔起了一些重任,比如作為法國的朝聖中心;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作為朝聖中心,古老和保存完好是必要的條件,比起巴黎聖母院,沙特爾大教堂還是挺幸運的,因為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的大部分財產和裝飾都被掠奪和破壞,很多雕像被毀,除了唯一的一座大鐘倖免,可謂是千瘡百孔,雖然後來修復了關鍵部位,卻也是元氣大傷;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而沙特爾大教堂呢,雖然最古老,卻在歷經了宗教戰爭、法國大革命和二次大戰後,基本完好無損,超然於世外;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800年的老壽星,一定會被推崇,比起後來成熟期的哥特教堂,沙特爾大教堂雖然個頭不算太大,卻是公認的法國朝聖中心,被譽為“石砌的聖經”、“法蘭西的衛城”,可見它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沙特爾市裡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作者、攝影:西行君)

關注頭條號“西行漫記”,和西行君一起看歐洲

法國國王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

歷史上的法國,有一個城市的繁華程度曾經遠遠超過巴黎,彼時羅馬總督坐鎮在這裡,統治著比如今的法國還要大的領土;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後來,法蘭西最早的國王在這裡接受洗禮皈依基督教,後世的君王們也如法炮製,都在這兒舉行加冕大典,以獲得“君權神授”的榮耀;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這個地方就是法國的蘭斯,市裡的蘭斯大教堂也堪稱王氣最盛、也最貴氣的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除了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之外,法國曆史上幾乎所有的國王都在蘭斯大教堂加冕登基;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見到這座教堂,你就能明白為什麼那些國王們都願意在這裡加冕了,因為它真的非常壯觀、非常美!那種美,會令人迷醉,也讓一種讚歎在幾百年間流傳:“這個哥特傑作使這條街、這座城市、以及這個國家都更完美”;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在蘭斯大教堂,法國的國王們循著先王的足跡扎堆兒加冕,對應著它,國王們也在另一個地方扎堆兒入葬,這就是上面(沙特爾段)提到的巴黎郊區的聖丹尼大教堂,在這裡,葬著幾十位法國的國王;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但是這個法國最老的哥特教堂之一(下圖 ),身量比較小、樣貌又普通,實在和漂亮的蘭斯大教堂沒法比(上圖),好在法國的國王們似乎對身後的排場這事不太在乎,也不像我們歷史上的那些皇上一樣“各立山頭”,他們更願意湊在一起,簇擁在和大教堂同名的基督教聖人聖丹尼的周圍。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作者、攝影:西行君)

擁有最美花窗的——布爾日大教堂

法國著名的哥特教堂裡,有四座是獨立的世界文化遺產,沙特爾大教堂、亞眠大教堂、蘭斯大教堂和布爾日大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布爾日大教堂也叫聖埃蒂安大教堂,在法國這四大教堂裡,沙特爾大教堂貴在是朝聖中心、蘭斯大教堂貴在是加冕之地、亞眠大教堂貴在是個頭最大,這三個教堂似乎已經把“好處”都佔盡了,讓布爾日大教堂少了一點說頭;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但是,它一點也不差哦,屬於哥特建築的壯觀外形、層層疊疊起著支撐作用的飛扶壁、用石頭訴說聖經故事的人物浮雕,也是樣樣精彩,除此之外,我最喜歡這裡的彩色花窗;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彩色花窗是哥特建築的另一大特色,為這種建築增色不少,走進哥特教堂,那種神聖和神秘的感覺,不僅來源於高聳的空間和寂靜的氛圍,也來自於極富裝飾感的玻璃花窗;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早在中世紀時,彩色玻璃的透明度很低,通過玻璃進入教堂的光就變得濃豔,看起來不像是自然光,倒更像玻璃本身、甚至是牆壁發出的光,那種光隨著天氣的不同而變幻著色彩,美麗又脫俗,能為教堂的神聖和神秘加分;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布爾日大教堂裡的花窗,可以說是這幾大教堂裡最精彩的,不僅數量繁多、色彩鮮豔、故事圖案也非常漂亮。

令人百看不厭的哥特式經典,盡在這些彰顯法蘭西精髓的魅力大教堂

(作者、攝影:西行君)

歐洲在西邊、西行遊歐洲,走過300個歐洲的大城小鎮、一半的歐洲世界文化遺產,旅行讓人生更豐富更有趣更精彩;歡迎關注頭條號“西行漫記”,透過原創的圖片和文字,看歐洲的大城小鎮、賞歐洲的山川田園、品歐洲的藝術建築,和西行君一起,深度看歐洲!感謝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