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差生放到重點中學,以重點中學的師資能力,差生能考出好成績嗎?

Domilo


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真的想過嗎?

簡單的一個例子。打掃衛生,班上45名同學,有40個都認真去勞動,那剩餘的5個學生就算是在家油壺倒了都不扶,他們可能安心自己旁邊看著嗎?至少也會去象徵性掃幾下地吧?反過來也一樣。

好學校的學習氛圍帶動不愛學的學生慢慢主動學習,有疑問嗎?

拼師資拼設備,不多談。

說句要命的話,至少北京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99%集中在人大附、十一學校、清華附、四中、師大二附等十幾所名校。北京市16個區縣,只有海淀和西城區的名校有學生考取清華北大。2015年起,其餘14個區縣僅豐臺區以純高考方式錄取1個清華。說進名校沒必要,普通中學照樣有考清華北大的。數字在這裡擺著。萬事無絕對。但有概率。


用戶54995610399


能,本人是學渣,初升高中時花錢找關係進重點高中。全班都十分勤奮,受這環境影響,你不可能不勤奮,因為你不勤奮,你自己內心過不去,一勤奮了,就對學習很感興趣,上課不會走神,更不會像初中時睡覺。在這環境中,人十分喜歡學習,因為你學習差,老睡覺不上進,同學會獨立你,老師會警告,再會開除你!

所以經過3年努力,本人考上了廣西大學,在班上中等吧,全班95%上的一本。

後來我工作了,我勞記住,千萬別和不上進,懶惰窮人一起,因為近朱者赤,會影響到你的人生,收入!和富人一個圈子,他們賺一千萬/年,那你賺他的20%,也是有可能的!他們有資源有人脈是你需要的,窮人只會忌憚你過得比他/她好,心中不爽。

本人的32年人生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井上觀蛙


一個朋友孩子初中在一個很普通的中學,中考通過啥途徑進入了某頂尖大學附屬中學,現在高三,家長和孩子痛不欲生,真心跟不上學校要求。從升入高中第一天就感覺到本校直升和外校憑中考成績進來的這些孩子,很多知識都已經很紮實了,但是朋友孩子是憑藉中考政策中名額到校上來的,與大多數的同學相差懸殊,越快越跟不上,現在經常感嘆還不如原來的學校,最起碼不是最差的。今年高考,家長老師目前都已經不看好能考上大學了。 這也許是個案,但是為啥重點中學初中就設實驗班,就是為本校高中選苗子。初中是義務教育,高中不是,所以中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就按照成績把人群分開,楞去了不適合自己的學校或班級,只能強忍,脫胎換骨也得把層皮!


高高手149


把基礎差的學生放到重點中學,放到一批高分學生組成的重點班級裡,看似撿了一個大便宜,實際上是極不人道的。

首先是對老師不人道,本來一節課可以講五個知識點,所有學生都能聽懂,現在班級裡多了一個只能聽懂三個知識點的,為了他是再講一遍,還是為了其他大部分同學繼續進行下面的知識點?老師會很難抉擇。並且因為班級裡多了這個差生,年終考評,這個班級的老師都會受影響,都會低一個等次,甚至會有教師為了他晚評聘三年。

其次對於這個學生不人道,如果到普通中學,也許還能算中等學生,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愛;如果能算班級前幾名,也許會萬千寵愛於一身,在普通學校,雖然老師水平可能差一點,雖然同學遵規守紀差一點,但老師講解的細緻,能夠聽懂,在同學中,也能抬起頭來,心情好,自然學習成績有可能提升。


半枚鹹蛋一壺酒


這是一個很據代表性的問題。類似的問題譬如所謂的教育專家就會紙上談兵,給你個問題學生試試;你們教的學生都是尖子,你到農村學校教教看如何等等,基本上是一樣的思維邏輯。

這類問題很難給出明確的答案,即便個案舉例說服力也不強,而且限制條件千差萬別,偶然因素不勝枚舉,更是增加了結果的不確定性。一言以蔽之就是:很難說。

其實沒個明確的結論也好,不然人們心裡更不舒服。譬如此問,你若說重點中學的師資能力能讓差生考出好成績,若此為真非重點中學的老師情何以堪!這等於明說這些老師沒那個能力,換句更難聽的話說就是比人家廢物。認與不認、服與不服?你若說憑重點中學的師資能力,差生也考不出好成績,若此為真非重點中學的老師倒是釋然了,責不在我那是學生差,甚至進一步得出好學生誰都會教的評判。

怎麼說呢?還是平心靜氣實事求是的說比較妥當。就像人們常說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一樣,差生的產生也是各不相同。再優秀的老師也不是神仙,估計也沒什麼超人的神通,差生可以轉化,但誰也沒百分百的把握。不過優秀的教師之所以優秀,還是與一般不同,差生在他們手裡能夠轉化、能考出好成績的概率當是更高,不然的話那麼多家長拼命似的追逐好學校、好老師,不就成腦子進水了嗎!

多走走、勤看看,多交流、勤思考,差生是令人頭疼,可他畢竟是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再你手裡能夠有所精進,甚至鳳凰涅槃,作為老師你當是功德無量。


田家大院田老大


只能說這個可能性很大,但重點中學裡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考出好成績。

在重點中學的上學的益處在於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習氛圍濃厚,學生進入這個學習環境後,不自覺的會受周圍同學的影響而努力學習,共重要的是那裡有優秀的老師再在課堂傳授知識,受某個老師的影響和啟發,他很可能會改變以往的不良學習習慣而愛上學習。

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在重點中學上學,孩子肯定需要承受更大的學習強度和壓力,這對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無法適應這個環境,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受挫,巨大的心理落差會導致其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這種情況下,在普通學校就讀也許會更有利於其學習自信的建立。

對於是否要進入重點學校學習,可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並結合其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學苑縱橫


學生考試成績好,主要靠的是學生的努力和天份,千萬不要說老師和學校如何如何好。陳景潤大家都知道吧!也沒上過幾天學,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國際數學界響噹噹的人物。蓋茨,哈佛還沒畢業,就退學了,創辦的微軟雄霸全球!

所以說學生成績好,以後在社會上成為什麼樣的人才,和上什麼學校和老師沒有必然的關係。

一般來講,好的的老師能促進學生提高成績。但目前這種教育氛圍和模式下,好的老師教不了差學生,無所適從,不會教,這是長期應試教育的結果。末了,好老師跺跺腳說,你們這裡的學生太差了。

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為了說明師資好,學校好,有的老師和學校折騰得厲害,搞得社會成員都患上了“緊迫症”。好像使勁折騰,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功勞有多大。將學生成績好的功勞都攬在自己頭上,這是糊弄人哩!

我們仰視教育,是因為教育平凡和奉獻。你這樣博名、博利,讓人說你什麼好呢!




同一首歌115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名師也不一定出高徒、但是差生不一定一直差、差的只是態度、學習成績不好、一般都是厭學情緒比較嚴重、或者玩心比較大、對學習的的積極性不夠高、思想認識不夠高、但是很多老師還是很優秀的、他會使學生對課程對學習感興趣、自願的去學、積極的去學、

其次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周圍的人都在學習、圈子裡的人交流的話題都是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學習、慢慢的會對學習有一個興趣、願意去學習、而不是被動的

差生不一定真的差、他在某個方面肯定是有突出的地方、所以要抓住他個人特點、讓他被動變成主動、去名校重點很多時候也不見得有效果、學生激勵比打擊更有效


迷茫的小中醫


題主似乎想明確的答案是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否能提高學生成績。


不可否認,師資力量好的重點學校,其學習風氣、教育和管理水平相對好些。這也是家長拼命讓自己孩子上重點學校的原因。但重點學校也有不少成績差的學生,比如像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每年也有很多由於成績差而留級、降級的學生。重點學校只不過優秀的學生數量及升學率相對高一些,僅此而已。

所以,我認為,學生成績的好壞關鍵還是靠自身的努力,學校的資源配置只是輔助。打個比方,若把成績好壞比作汽車速度的大小,那麼自身努力就是汽車發動機,而學校資源則是輪胎、齒輪等輔助機構。



總之,我的觀點是,優質教育資源有利於提升學生成績,但學生成績好壞絕不是依賴於優質教育資源。


參考物理


環境能夠改變人,但不一定造就人。差同學在原有環境中已經淪落成了一個所謂的差同學。這就看差是甴什麼原因形成的?是個人,老師,環境,家庭?再要看在什麼學段的差生,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

因病就醫,不同原因就有不同的結果。如果在小學一切還好辦,如果到了高中,那就很難辦了。

連一般教學都無法適應的學生,要跟上重點學校的學習是不可能的。重點學校之所以為重點,是招收了大批優秀學生,成就了大批能成就優秀學生的教師,也培養了成就優秀學生的土壤。那種高強度訓練的學習一般學生都很難適應,不要說一個差學生了。當然,就是重點中學的好學生,讓他去適應一般學校的生活,他也是無法適應的。

當然,你所說的情況比較複雜,影響因素太多,不能一概而論。奇蹟不是不可能發現,一切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