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绝句?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之处在哪里?你如何理解?

王潤璞


问题:

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绝句?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之处在哪里?你如何理解?


前言

简单说绝句就是四句的旧体诗,按照字数有五言、六言、七言绝句。按照是否符合格律来看,又分近体诗绝句和古体诗绝句。

下面用《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作为实例说明一下。

一、古绝句

唐山三百首里的七言绝句大部分是近体绝句,即格律诗。但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绝句有非常多的古绝句,古绝句是四句的古体诗,不需要遵守格律,只要押韵正确即可。

1、并非四句都是律句的古绝句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须尽丘壑美,平仄平仄平,非律句。

2、平声韵的古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句平仄仄仄平,第三句仄平中平仄,都不是标准律句。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第一句仄平仄平平,不是标准律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第二句:积雪浮云端,三平调。

3、用邻韵的古绝句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红在一东,宗在二冬,而律诗的二、四韵脚,是不能用邻韵的。这一种押韵有一种叫法:孤雁出群格。

4、仄韵用律句的古体绝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还有孟浩然《春晓》等,四句也都是用的标准的律句。

二、律绝句

1、标准律绝句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拗体五言律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意不适,首句五连仄拗体,对句“登”救拗:驱车登古原。

三、古绝句与律绝句的区别

1、押韵

古绝句所有韵脚可以押邻韵,律绝句只能在第一句允许押邻韵,2、4句一定要同一个韵部。

近体绝句必须押平声韵,古绝句可以押仄声韵。

2、平仄

律绝句一定要讲究平仄,必须使用格律诗的句式。其中有四种基本句式,另有”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平平仄仄仄和平平仄平仄两种变格,还有几种拗体句式:例如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中仄仄仄仄等,救拗的对句都是中平平仄平。

3、粘连

律绝句必须粘连,例如《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有、潮,平仄不同,这种失黏的诗,不是严格的格律诗,可以归为古体诗中。

四、绝句早于格律诗

绝句的出现早于格律诗,因此说绝句都是格律诗的说法是一种误解。

例如在南朝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人称“山中宰相”。他写过一首著名的绝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结束语

在上面举例的诗都是《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篇中的作品。可见即使是在唐朝,还是有很多诗人喜欢作古绝句。

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绝句?

符合押韵的规则就是合格的七言绝句了,至于是古绝句还是律绝句无所谓。

例如李白的七绝,《游洞庭五首之一》失黏又出律,是一首古绝句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唐朝孟郊 的《洛桥晚望 》是一首押仄韵的古绝句: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什么是合格的绝句?绝句和律诗的区别在哪?

很高兴为您解答,接下来我将用简单,并通俗易懂的方式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 绝句和律诗 都是古体诗,是诗都需要韵律,不然就不是诗,这是相同点。

不同之处在于 绝句是四行文字,每行字数相等,而律诗是八行文字,每行文字相等。这是最大区别之一。

第二个区别是,绝句是不需要对仗的,而律诗是一定要对仗的。

另外包括一些词牌也是有要求对仗的(所以喜欢写诗词的人,先学习对联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什么是合格的绝句?

首先是要符合绝句的平仄规律,第二是需要押韵。如果不去按着一定的平仄韵律去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打油诗了。

细节的我就不说太多了,诗词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如果你真的热爱诗词,还得慢慢学,因为一些怎么入境,怎么造境,以及一些诗词的写作手法等,确实是非一日之功。

小和尚致力于诗词对联的创作与分享,交流与指导,如果您也喜欢诗词对联,请添加关注,谢谢!谢谢!谢谢!


对联小和尚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跟七律、五律一样,都叫”格律诗”,唐代称”近体诗”,用以区别”古体诗”,是唐代文人在古体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先谈“一首合格的七言绝句”,大概包含哪些要求一一

一,平仄与押韵。古汉语中的平仄区别在于:发音长、缓、低、柔者为平声(古汉语中的平声,类于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唯古汉语的入声字到了现代,已“混”入了各个声区,即“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发音短、促、高、硬者为仄声。七言绝句,就是通过组织不同的平仄结构,结合句尾的“韵脚”,形成了不同的“押韵”格律:

首句平起平脚押平韵。如: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 高高秋月下长城(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仄起仄脚押平韵。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吳万里船(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平脚押平韵。如:寒雨连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親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仄脚押仄韵。如: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一尾句依格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则“满城”与“尽带”应平仄互换,此处涉及“不以辞害意”原则,后议。)

如果说,平仄与押韵使诗句产生节奏美和回旅美,那么七绝格律要求的“粘”(但凡格律诗都要求粘),作用是使绝句的第二句跟第三句之间(七律五律要求首联第二句与颌联第一句、颈联第二句与尾联第一句,有粘),声律更加连贯。“粘”,就是上句起首两字是平声,下句也必须是平声。反之,仄声亦然。上列四首七绝,其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都有“粘”。

上面说的,只是七绝的一般格律要求。如果是一首好的七绝,起码应有“四美”一一

一眼掠过,未及细读,便有“诗面美”;放声颂读,抑扬顿挫,有”声律美”;闭目凝神,情景交融,有“意境美”;掩卷细味,诗人浮现,气韵悠长,有”神韵美”。

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七律了。说的这些,都是皮毛之见。敬请行家不吝赐教!


山海村人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七绝全诗共分有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和粘对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起源于南北朝乐府歌行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绝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篇幅是固定的,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八字,其次押韵严格,要求符合平仄律,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绝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而其中平起式又再分为: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两种;仄起式也再分为: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两种。

按平庂律,七绝有四种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句尾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句尾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句尾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句尾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其平仄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只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才能算是一首合格的七绝了。

虽然绝句与格律诗都要讲究平仄格律的共同点,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首先是行数句数上的区别:绝句是每首四句,每句有几个字就是几言绝句,如每句七字就叫七绝每句五字就叫五绝;而律诗则是每首八句,同绝句一样,每句几字就是几言律诗了。其次是格律上的区别,因为两者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再次是对仗要求的区别,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没有严格规定要求,但格律诗的颔联和颈眹则必须要对仗工整。

也就是说绝句和律诗的共同点都是格律诗,而不同点区别在律诗是每首八句的格律诗,绝句则是每首为四句的格律诗。


陈文宗易经协会副会长


绝,本义解作断。《说文》:绝:断丝也。

因此,很多人顾名思义,认为绝句就是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其实,绝句的形成,要比律诗早。在魏晋时期便产生,最早是源于文人游戏,就是由数人,每人作四句五言诗,合成一首乐府。后有人将四句五言诗单独断出来,谓之绝。后人为了与格律诗中的绝句作区别,又将其称为古绝。


现在,我们说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或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则是默指格律诗的其中两种形式。

七绝,是指由四句符合格律诗七言句式的句子,通过粘和对的规律,并依规押韵组成的诗体。如下面这首筱静原创的七绝.望江楼遥谒校书墓(押十二文韵):

了罢风尘了世尘。才情倾国亦烟云。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望江楼外芊芊草,一片新篁伴古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则是在绝句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对句,即由四联(八句),通过粘和对的规律,并依规押韵组成的诗体。正格要求,中间的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至于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绝,则没有明确定义,我个人认为具备如下四个基本要求,可称为合格:

一、有较明确的主题。

首先,创作一首七绝,你要表达些什么,肯定是必须具备的。

二、符合七言绝句的基本句法和章法。

没有明显的语病,没有拼凑和不合逻辑之句,基本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我想这也是合格应该具备的。

三、基本符合七言绝句的韵律要求。

既然将其称为七绝,那也得基本符合这一诗体的韵律要求。

四、基本能达成主题。

既然定了主题,那么句子也应扣题展开,并能基本达成你想表达的意思。

至于其他,如能合理运用意象,具备句子凝练、构思新颖等元素当属良好。再有意境者,可称佳作。


诗词书院


绝句乃律诗之祖!只因其“太绝”而使许多人看不懂!是因为他断章取义是为“绝”也!也称断句!而后来的律诗五律、七律则是每联两句,容量加大,字数增多。一联内分出句与对句。出句与对句有的互为补充,有的互为比较。而使他更接近“韵文”,使人一看就懂!但无论绝句还是律诗不遵守起、承、转、合这个写作提纲是不能称之为诗的!下面看看才哥原创的几首绝句与律诗:

七绝·相思曲

欲寄君情无好词,石榴裙下惹相思。

寻花问柳何时尽,创业兴家定有时。

七绝·红颜赋

一曲相思歌盛世,满怀幽梦寄相思。

何须沉醉情人俏,总把红颜邀上席。

七律·新春忆边关

斗转星移又一年,神州处处换新颜。

青山隐隐遮寒月,绿水潺潺勒燕然。

南海舰船通两岸,北疆猛士定三关。

花天酒地千家喜,万里江山谁戍边?

五绝·游子吟

红梅斗雪开,游子始归来。

安得万千贯,三杯自叹哀。

改为七绝

腊月红梅斗雪开,天涯游子始归来。

若能安得万千贯,何故三杯自叹哀。

大家看得五绝每句加两个字成为七绝后更容易读懂。然而绝句与律诗更是如此,所某种意义上绝句比律诗更难写!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绝句的“绝”字是裁的意思,是从律诗中裁剪出来的意思。

律诗和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律,平仄使用要求很严格,上网搜一下,几种格律方式就会找到。律诗八句中,三四句和五六句是需要对仗的,如果不按照格律写,没有对仗,只写了八句,是不能称为律诗的。

绝句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但平仄必须按照绝句的格式写,否则也是不能成为绝句的。




若水国学教育


在我国的魏晋就有“绝句”,那么中国的诗体又称为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为四句,一般分为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绝,起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对于七言绝句来说指每首四句,每句为七字诗,七言律诗则每首为八句。律诗的起源于南朝成熟于盛唐时期,讲究声律对偶,平仄、对仗和押韵诗歌体裁,因其格律的严密性,故名格律诗。分为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为五律、七律,偶有六律,所以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由于七律对仄、押韵,所以对仗有严格的要求。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用户名Mavis


根据【七律惊世死不休全书】记载,一首合格的七言绝句,让人读之,必须有惊涛骇浪,寝食难安,并伴有少许恶心呕吐的威力。

现摘抄古七言一首,仅供各位亲参考。

过年一周是初七,

已经不是年初一。

再别父老去挣钱,

年底回家买咸盐。


白这个颜色


七言绝句是指四句诗,每句七个字,第二和第四句尾字须押韵,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韵,必须符合平仄规则。绝句和律诗的区别:一是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二是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三是绝句首句尾字可以不押韵,律诗则要求首句尾字押韵。

时代发展了,但格律诗的规则不能变,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按格律书写的诗叫顺口溜,不能称为格律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