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了美國,就徹底變了……

點擊藍字關注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開啟終身學習之旅。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維尼16歲留美,

曾在美國東部寄宿高中讀書,

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新生。

她的美高留學日記篇篇好看!

學霸、吸毒、戀愛、互助?

真實的美國中學什麼樣?

在多元的世界裡,

“學渣”也該被尊重嗎?

在沒有窗戶的房間裡和一箇中國朋友躺著聊天聊到凌晨三點四十分。

話題說的是我們共同認識的一個面容姣好、身材苗條卻口蜜腹劍、八面玲瓏的女生。全身上下挑不出一個錯處,但是莫名讓人一點都喜歡不起來。

我的朋友繼續緩緩訴說著:“現在看來,她的變化是有一個清晰的轉折點的。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個下午,她第一次意識到美國人願意和她玩的時候,她就永遠變了,她再也沒有回來過。那時我才知道那是她心底最深的願望,像一隻韁繩被剪斷的馬飛馳而去。所有人在她眼裡只是一塊跳板而已……”

“她之前是一個未被完全開啟的珍珠,隱隱約約的閃著微弱的光芒;現在盒子被磨得越來越華麗,裡面的珍珠卻早已被磨碎,沒有一點光亮了。”

“她更像是一隻光滑的沙漏,不斷的上下倒置、左右逢源,卻不知在沙漏的一端早已開了一個小小的口,當她意識過來的時候沙子已從那個小小的口裡滴答滴答漏光了。缺少了沙子的沙漏,再也無法回頭。”

“你覺得她會後悔嗎?”

“你覺得她會後悔吧。”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網絡圖片)

說來好笑,剛剛進入學校的時候因為是學校當年十年級唯一錄取的中國女生,又因為先加入了水球隊的提前訓練,我並不認識任何一個另外的中國學生。在開學第一週與老師聊天的時候我非常自信的說“我想我與其他中國學生的不同大概是我比他們更早接觸了很多的美國學生,應該會更快的融入吧。”現在看來,這句話應該不能算是全錯,我與中國同學也好、美國同學也罷,都是淡淡的。就算朝夕相處,也並沒有結下什麼死生契闊的情誼。聯想到前文中關於珍珠的比喻,有時候會想自己是那一顆被磨碎的珍珠麼,自己會後悔麼。我想後悔大概不會,因為我從來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些事、認識一些人,一直在自己最大的伸縮範圍之內做事做人。

七八歲的時候想象十七八歲的生活,我想象著離家出走,想象著早戀,想象著背一個揹包窮遊全世界,想象著做遍世上所有刺激冒險的事情。而真正到了十七八歲,才恍然間意識到一直過著小心翼翼、忙忙碌碌、中規中矩的高中生生活。在寄宿學校裡宿舍的對門宿友也不一定一星期有一兩天會在一起聊天,而晚上十點鐘寫完作業剩餘的時間不想看書不想寫字只覺得腦袋已經死機了,給自己買的多功能電飯煲也只是被用來熬粥而已……我願意把這些都想成是我自己的藉口,也許更重要的原因是所謂“融入”過後的生活並沒有那麼具有誘惑力吧。

在經過去年一整年不愉快的生活經歷之後,今年我很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屏蔽了與具有攻擊性、火辣瀟灑、不負責任的那一部分美國同學的存在——我上的所有高難度的AP課程中都沒有這些遊手好閒的學生,住的宿舍在學校最偏遠的角落,每天和一群熟悉的人共進三餐,參加一些富有正能量的課外活動,週末有時和十幾好友在老師家研究烹飪。生活舒適度及舒心度大大提高,以至於我都忘記了學校裡有這一些人的存在。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網絡圖片)

直到上個月我因集體食物中毒住進了學校的醫療中心。超過十分之一的學生症狀嚴重,把學校弄得措手不及完全沒有應對的措施,而我和我第一年的室友以及一個今年新來的九年級女生住在一間由教師辦公室改裝成的病房裡。

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因此對身處的環境格外敏感,心裡想要屏蔽另外兩個女生的聲音耳朵卻不聽指揮。被迫聽了五六個小時無趣甚至有些讓我作嘔的談話,我無奈只好拿出手機把她們的談話內容現場直播給另一個朋友,就當練習自己的打字速度。因此有了以下這段無心的記錄:

當被問到她與現任男友的關係,其中一個女生說“如果逼我們相愛,那麼時間足夠長的話我們也許可以相愛吧,只不過我們現在並不想對對方投入什麼。”

“對所有人來說擁有一個最好的朋友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而時時刻刻有人圍繞著你才是好的,因為你不能真正的依靠任何人。”

“我其實一點都不想要真心的朋友,這讓我的生活變得輕鬆簡單多了。”

“上大學一點都不重要,所以我的成績現在很差但我一點都不在乎。”

“我一點都不想上常春藤大學(美國名聲最好的八所老牌名校)。事實上,那些努力想上常春藤的人讓我覺得莫名其妙的很噁心。”

“我不想要很多錢。我只想要此時此刻的快樂。”

“這所學校的每個人都有種族歧視。為什麼他們要對這個話題這麼上綱上線呢,我們只是不那麼在乎別人的想法,只是想讓自己過的更開心一點而已。”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網絡圖片)

是不是很像美劇中的臺詞,或者是不是很像大家固有成見中富二代的心裡話。但是接下去繼續聽這個女生的故事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她來自一個單親家庭,父親是一個警察,工作十分艱苦,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努力工作傾家蕩產的把她送到一個美國頂尖的寄宿學校讀高中……

讀到這裡許多讀者大概會想“父母過分溺愛慣壞孩子”之類,但是事實上這個女生非常愛她的父親,而且非常心疼他。只是她的愛與心疼並沒有與不浪費父親辛苦賺來的錢聯繫在一起,因此她甚至有一些“可憐”她的父親,所有這些的努力都是無用功,因為無論怎樣她在學習上都是不會努力的。

因為在學校電視臺工作經常採訪各種同學老師的緣故,我努力的嘗試用專業的角度客觀看待這些言論,並且深刻分析言論背後反射出的社會問題。但當下身體高度敏感、頭疼欲裂的我聽完這些話只是覺得噁心。在美國呆久了之後已經養成了不輕易評判別人的習慣,因為每個人的背景、出發點、價值觀都大為不同,但是生理反應是不會騙人的。無論素養有多麼搞,心裡的這一個巨大無法寬容無法接受的鴻溝就是跨不過去。

是該感覺好笑,還是該感覺悲哀呢?好笑於這些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臺詞竟然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好笑於世界上真的有人完全沒有一點自知之明,為自己的不負責任、放蕩不負責任而驕傲;還是悲哀於和他們完全不一樣的我(我們)竟然和他們在一起上學,悲哀於學校裡四分之一都是這樣的學生。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網絡圖片)

讀到這裡,又有讀者朋友大概會開始為我擔憂了。難道我誤入虎穴,上的是這樣一所學校?還是說美國頂尖的寄宿中學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想事實比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要複雜。學校本身一定是不差的,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在課業、課外、和禮儀上嚴格要求學生(每天穿西裝上學,所有亞裔學生SAT全部都在2300以上),大部分老師都畢業於名校且對學生鞠躬盡瘁。

如果沒有來這所學校,我大概不會認識到被白人夫婦領養的中國女生、意大利與埃及的混血兒、在難民營裡工作過的土耳其女生、LG公司老闆的女兒、教過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兒子的老師;也大概不會免費到深山中野營、在零下二十度的雪中看星星,不會了解美國高中競技性體育的強度,不會有機會時不時看到紐約最新上映的百老匯音樂劇,時不時聽到來自各所大學知名教授的演講與座談會……換句話說,如果我可以自動忽略掉那四分之一的讓我在那一剎那“作嘔”的人,那麼我的高中記憶大概會很美好。但那並不是完整的高中生活。

我認為美國高中就是讓人無法忽略這些刺眼難受的問題,一定要去直面面對它們、試圖尋找一個解釋、一個答案。也許是我不夠寬容不能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也許是這部分同學的價值觀真的爛壞了,也許是在一個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里生活必須面對的問題。

很多亞洲留學生融入美國的手段是穿上短的不能再短的短褲以及背心,穿著夾腳拖鞋、畫著濃妝和白人躺在地上打滾,在網上發一些很出格的照片;看netflix看到凌晨三四點頂著黑眼圈去上課;一個月換一任男/女朋友。每當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這些照片以及言論的時候,總懷疑他們所謂“融入”之後是否真的快樂。真正的融入應該是心的交流,而不是外在的行為。如果沒有打心底裡的瞭解與接受,所有外在浮誇的行為都不過像是人前的小丑自取其辱。

我上個月申請了prefect的職位,住在新生宿舍裡,大概是宿舍管理員加上導師的工作。Prefect守則的第一條便是我是否能對乖巧的好學生以及問題學生一視同仁。我嘗試著很認真的去思考這個問題,但目前還沒有答案。不知道明年看到比我小三四歲的小姑娘們做傻事(包括喝酒、吸毒、發生性關係)我會有怎樣的反應。逼迫自己、鼓勵自己接觸我打心底裡有些牴觸的人群會讓我對美國的社會、美國的教育有更深刻的瞭解與洞見麼。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维尼的美高生存记 | 她来了美国,就彻底变了……

點好看的人會越來越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