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家鄉,村裡最有錢的農民是從事什麼發家的?

農村一山貨


一個是開大車的。以前都一天掙幾十塊錢的時候,人家會開大車,出去一趟就能掙成百上千的,後來有錢了,自己也買了一輛大車,主要是物流配貨,自己開車自己配貨,現在發展成一個物理公司了,還有自己的配貨站。

一個是開診所的。這是個手藝人,醫術高超,起碼十里八鄉的老百姓看病都找他,人家也踏實肯幹,隨叫隨到,上門服務,在附近名氣很大,病號多,賺的就多,如今也是村裡的有錢人。

一個是跑業務的。這個人在外地跑業務,幹銷售,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回家,據說一年能賺上百萬。

這些有錢人雖然還是農民身份,卻不從事農業生產,但是確實村裡最有錢的。真正種地的大戶人家,最多的也只有30畝地,一年純收入也才三五萬塊錢。


潤澤遼夏


文字/禪小巖

這個問題有意思,讓我好好給你捋一捋。

李三軍以前是我們村裡的底子戶(最窮的),長到27歲依然是光棍一條,和唯一的老孃仍住在土坯房裡,也沒人給說媳婦,娘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可就在五年前,他去了廣州一趟,中途又回了鄭州,然後回到家裡,先是翻蓋了新房子,繼而還買了一輛寶馬,還領著個漂亮的媳婦徹底翻了身。

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到底是怎麼發家的?一時成了大家村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一直到今年過春節,村裡的發小請他吃酒,他才道出了實情……

他跟著村裡赴廣州的打工隊一起到了廣州,然後順利的進了一家印刷廠,成了一名印刷工人,一月工資四千多,管吃管住,也不累,一開始他也挺知足的。

可是,好景不長。不知道是聽誰說的,長期在印刷廠上班,油墨的氣味聞得多了,對男人的生育功能不好,還有可能造成不育。他聽後,嚇壞了,自己還沒結婚,萬一廢了,就得不償失了。於是,他果斷提出了離職!

沒了工作,老闆也算仁義,並沒有剋扣他的工錢,一分不少的給了他。他帶著錢在廣州吃喝光了,也沒找到錢。後來,結識了一個拾荒的老人。

老人問他,能吃苦嗎?他說,本身就是農村的娃子不怕吃苦,只要對身體沒害處。老人想了想,對他說,我引薦你認識下我兒子,他擦油煙機,擦一臺200元,一天可以擦幾十個很賺錢的。



李三軍想都沒想就跟著老人的兒子學起了擦油煙機,一開始是當徒弟,整整跟著老人的兒子三個月,為了學手藝,愣是一分錢也沒要。

快要學出師的時候,老人的兒子問他,想不想賺更多的錢?他不明所以。老人的兒子就挑明告訴他,覺得為人實在,也沒啥心眼兒,關鍵是不怕髒苦累,想讓他回鄭州跟著他的老師學沙發雕刻(顧名思義就是在木質沙發上雕花)這個一旦學成了,那錢財可是源源不斷,而且還有自己的時間可供支配,一個月只需要接兩個單子就可以。

李三軍覺得這裡面有詐,便問,既然這麼好。為什麼你不學呢?這時老人的兒子便伸出了他左手,李三軍這時才看到他左手的小拇指沒了……老人的兒子說,他父親心疼他,才不讓他學了,後來學了擦油煙機。

自此,李三軍再無顧慮,收拾行李後又開始回鄭州學習沙發雕刻。這一學就是三年,三年的徒弟生涯就是三年的奴隸,他的手不知道被割傷了多少次,當然,他的小拇指也沒了,被電鋸給鋸斷了。看到手指沒了的那一刻,他也想過放棄,但是他這個人一根筋,傷好後繼續學。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第一單生意就是沙發上雕刻一條龍,他用了不到12天的時間,賺了10萬元……接著一發不可收拾,他的技藝越來越精湛,越來越爐火純青,賺的錢包也越來越鼓。現在他又招了兩個徒弟,但都是吃不進去苦,很快又另覓他路了。

這就是李三軍作為一個農民的發家之路,有人問,他27歲之前幹嘛去了?27歲之前他一直在幹建築隊,27歲這一年,建築工地沒活了,他才外出打工,這才有了一系列的機遇。當然,機遇來了,更需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去抓住!只有如此,你才能徹底走上人生的巔峰路。

—END—


禪小巖


說起來我們村裡現在最有錢的一個農民是一個曾經輸光了所有家產,還欠下一屁股的賭債的賭徒,而現在他卻是在城裡擁有三家年營業額幾千萬的老闆。

老闆姓黃,是我的鄰居,同是80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時候他是那種學習成績年年拿“第一”的那種人,不過是倒數第一,最開始他是我哥的同學,後來留了兩次級,上初中時就成了我的同學。勉強讀完一個初中,就進城去餐廳當了學徒,學做廚師,手藝學成出師後,就留在餐廳工作。

十年過去,也存下了不少的錢,有了這些錢,他就自己開了一家快餐店,剛一開始,快餐店的生意還算不錯,然而在他開店的那兩年,他結識了一些所謂的“哥們朋友”,這些個哥們朋友卻帶著他走上了一條一夜爆富的路——賭博,剛開始確實贏了不錢,曾經一個晚上贏了近三萬塊,作為一個每天靠著辛勤和汗水炒盒飯的人,一下子贏了這麼多錢,對自身的衝擊還是不小的,“不勞而獲,一夜賺三萬”,想想都刺激,就這樣他迷戀上了賭博,每天都在牌桌上,快餐店的生意也日益慘淡。

一年過去,他不但輸掉了自己十多年來的所有積蓄,輸掉了快餐店,還欠下好幾萬的賭債。為了躲債,他離開了家鄉的城市,去了外地。

五年後,他回來了,而且開起了一家規模不小的餐廳,餐廳的投資來自於他從外地帶回來的老闆。在這五年,他給我的感覺是變化太大了。

以前他是一個不善交流的廚師,現在他是一個能說會道的精英;以前他是半天寫不出來幾個字的學渣,現在卻是能在微信上寫上幾段勵志故事的小作者;以前他是一個輸光家產的賭徒,現在卻是我們當地的政協委員。

我不知道,他在那五年發生了什麼?他做過了什麼?我只知道他變了,變成了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就在去年,他的投資超過三百萬的第三家餐廳開張,也就在去年,他在村裡建起了最漂亮的別墅。

人生的經歷太有趣,一個曾經的學渣,一個輸光一切的賭徒,卻能夠通過自身的脫變和努力,創出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業。

最後分享一下幾張他家餐廳幾張圖:


(餐廳點菜區)

(宴會廳效果圖)

(門頭效果圖)

(一樓效果圖)


吳家山少


我家在安徽舒城,我們村裡最有錢的,不知道是誰,因為現在人隱富特別多,但是從平時家裡的生活水平的表現,我來說說。

我認為我的堂哥還可以,今年50歲,兩個兒子,前年給兩個兒子分別蓋了一套別墅,買了兩臺張車子,家裡有一個做磚的廠,一臺挖機。以前他是在農村搞運輸的,專門幫人家送沙石,供人蓋房子用的,因為那是農村蓋房子多,所以掙了不少錢,後來貸款七十萬,買了挖機,給他大兒子開,因為國家的政策好,發展農村道路,也就是村村通工程,所以挖機也掙到錢了,在這過程中也積累不少人脈,現在自己就在農村包包工程自己做,像農村水泥路,房屋改造,河道改造等等,一年大概收入有個五十來萬。這還不包括他的磚廠和挖機。

所以掙錢,不光靠運氣和膽量,還要有人脈和眼光。


農村說1984


要我說一個三二十戶百十來口人的小山村,能有幾個最富的?

有一兩個就了不得了,就因為大部分村民一直以來靠種地為生,掙點錢很不容易,看看人家出一趟車就掙好幾百元錢,人家天天往回賺,一年下來比你相差的沒法比,你眼氣人家,誰讓你沒本事不膽大。分折他們發家致富的背景大致就這麼幾點:

首先就是靠黨的好政策指引,還有是有遠見機智的胸懷,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剛分田到戶前陣兒,生產隊讓他們學習開車技術,村裡買了輛一噸半的濰坊柴油車,用了不到兩年就壞的不能用了,他們就各自投奔生路了。要學賺大錢就得敢闖敢幹,人家貸款買了一輛加長大貨車跑起了運輸,機會也趕的巧,那會兒,正趕上非典嚴重期,大部分人都不敢跑車了,而人家不怕,並且還享受國家給的優惠待遇。從哪起人家就賺得很有錢,並且在城裡買了多套樓房,給兒子娶了媳婦兒。而膽小鬼的還是守著哪十幾畝地,沒明沒夜的折騰,直到如今還是過著一貧如洗的窮日子。


大叔147409271


這麼多年過來,在我老家農村裡,悶聲發財的人越來越多了。據我個人的觀察,農村裡能夠掙到錢發家發財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開大汽車搞運輸。我們村是自然村屯,人口不少,有1000來人。在前10年左右,村裡的富人都是開大汽車外出搞運輸的。一臺汽車可能需要貸款幾萬塊錢買進,但每拉一車貨就可以賺回幾千塊錢。

當時,我們鎮上有一個水泥廠,每天都會有大車源源不斷的將袋裝水泥拉到全省各地。我們村的20多輛大汽車,就是這幾個水泥廠的運輸大戶。

二是開門店默默發財。每個村裡一般都會有一兩個小商店,為村民提供各種日常用品。最開始是供銷社發展的代銷店,後來慢慢變成了私人的小商店。

這種村裡的小商店看起來很不起眼,10來平米的小房屋,對著路邊開,賣的就是那些日雜百貨。如果村子的人數足夠多,來往的人足夠多,一年賺幾萬塊錢是沒問題的。這比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好多了,有時候還可以兼顧家裡面的一些家務農活。

三是外出做購銷生意。農村人只要大膽,不怕辛苦,外出做購銷生意,是很容易賺錢的。

記得我老家隔壁就有一個堂兄專門出去販賣水果。每隔兩三天都到縣城去批發新出品的水果,回到鎮上零售賣,有時候還走村串戶去吆喝。

就這麼悄悄的幹了幾年,幾毛幾塊的積攢起來,居然也建上了新樓房,少說也要十幾二十萬吧,真的是悶聲發財沒人知。

四是做木工手藝的人。在農村,有手藝的人最容易來錢。這種人,只要技術好,不愁沒有活幹,也不愁沒有錢賺。

請人定做木傢俱,有時候往往要提前預約,才能請得到這些木工匠。而木工匠也一年四季都會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積下來也是可以發點小財的。

五是走村串戶收破爛。這一種人不會太多,一般沒幾條村才會有一兩個人幹。也正因為這樣,才成為一個發財的渠道。

因為這個活有點髒,天天要接觸那些破爛陳舊的東西,低價收購回家後,還要進行收拾整理,再分類集中送到鎮上的舊貨收購點出售。

收購廢舊貨物,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利潤是很高的。經常是對半的賺錢,甚至可以賺上好幾倍。有些舊的東西比如舊家電,主人不願意修當廢鐵賣了,但收購回去後修一下可能又重新可以用了,出售價錢就會翻幾倍。

在農村裡,只要多動腦筋,不怕辛苦,勤奮肯幹,發大財、一夜暴富的路子可能比較難找,但發點小財、小富即安的門路還是不少的。你說呢?

如果你還有什麼更好的發財辦法和路子,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感謝點贊、關注【桂農通】。


桂農通


我的家鄉,村裡最有錢的人是開了私人診所發家的。他是我的遠房侄子,他的“發家史”我還是多少知道一些。

1988年他經過縣醫院“鄉村醫生培訓班”一年的培訓結業了。有了縣醫院外科主任,他的堂哥的幫助,他在鄉街道是第二家開私人診所的。那年他才18歲,為這診所父親買掉了家裡兩頭耕牛。那時正修建的寶中鐵路從當地經過,還修建小站。他“中西醫結合,又特長於創傷的縫合,外來人員成了他的常客。對於常見病他總是“拆零”配藥,打點滴是他必不可少的治療方法。2008年當地又修電廠,整整四年的時間。當時鄉街道私人診所已有8家。幾百米的街道,一萬人口的鄉。電廠投產後藥店僅存下4家。不用說他是不會關門的。

他的“醫術”在當地頗有名氣,尤其是打點滴治療效果明顯。外來人員沒有了,可他口碑好。看病買藥又推藥防疫的、保健的,那一個療程都是好幾千元。有了“新農合”後他的診所還成了村第二藥店,也有了用刷農合卡給村民買藥的資格,也有了村醫的年度補助。

如今他到底有多少錢別人不知道,但是他有好幾處房產:鄉街道商住樓8間,縣城一套住宅樓,兩套門面,市裡有一套樓房,還給兒子在貴州買了房子。當然還有偌大的一個藥店。

村裡的農民收入主要靠打工,有20萬都算富裕了,像我村這開藥店的一定是發大了,就是在鄉里也是排在“富人榜”的。


為生活而提神


我的家鄉屬於甘肅比較窮的地方,純純種地的農民是沒有富裕的,三十年前第一批人富起來了。十五年前左右第二批人富裕起來了,近幾年基本人們的生活都好了。

第一批富起來的都是膽子比較大,比較有頭腦的。他們敢於外出打工,敢於拼搏。後面開始在外面包攬工程,帶著村民外出務工。包攬工程的人自然是先富裕起來了,同時村民也富裕起來了。記得那時候要是第二年要去幹活,過年的時候都要提著禮物給包工頭拜年。

第二批富裕起來的是自主創業的人。這些人也算是比較有想法的,他們藉著國家的扶持,利用農村的剩餘秸稈,搞起了養殖,主要是養殖牛羊。由於牛羊價格比較穩定也容易養殖,這些養殖戶都掙到了錢。而且有個別人家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年產值達到幾百萬。雖然大家看來不多,但是對於一個農村老百姓來說也是不少的收入。

第三批可以說是全民富裕了,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只要勤快,每個人都能掙到錢,所以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這就是我親眼見證的甘肅農村的三十年的由窮到富的變化。

除了這些,也有一部分人是上學出來到外面工作,也是生活過的比較富裕的,雖然沒有特別富裕,但是也是過的比較好的。這幾年也有把土地整合到一起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的,他們也是掙到了錢。

這就是我們這裡人的由窮到富的過程,你們哪裡呢?


住在草原1


致富靠思維,創業有方法。

我們村裡面有個人,30年前,人家就建了三層的小洋樓了,家裡面就有跑比途的大的東風貨車。

這個人為什麼30年前就這麼厲害了呢?他又是做什麼的呢?

且聽我道來。

他就是我的姑父。

我姑父這個人吶,30年前,他的思維就與眾不同。

他也是農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在我們村裡面啊,大家都是種田,養豬,養鴨。

他幹嘛呢?

他說好吧,你們養豬,養鴨,我就幫你們賣豬了。

你看,30年前,他就知道搞流通創業了。

他就把村裡面的這些豬把它收集起來。

然後呢,然後把這個豬運到廣東去賣,

後來賺到錢了,自家買了東風加長車,用自家的車運豬到廣東來賣,賺的更多。

大家知道,30多年以前,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啊,全國各地的人開始跑到這裡來打工,上班都要吃啊,要吃豬肉啊,尤其是中國人喜歡吃豬肉啊。

於是他就賺差價,賺得個波盆滿。

大家每天都在看今日頭條,每天都在寫今日頭條,

那你到底靠什麼賺錢呢?

很多人就是靠信息差賺錢,比方說賣農產品也好,代理化妝品也好,杜子建賣紅酒也好,有的人搞幾本書賣,等等等等。

好啦,我這個姑父30多年前就知道玩這一套了,人家就利用信息差了賺錢了,發財了。

所以大家發現沒有,賣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賣的思維。

生意的本質就是低買高賣嘛。往深了講,就是把不值錢的東西,賣值錢!

互聯網信息差,就是把便宜的賣貴,你就賺了。

。。。。。

創業賺錢乾貨,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持續為大家分享。

我是領袖型創業導師陳笑奇,著《創業戰法》,歡迎關注,瞭解更多創業思維和賺錢方法。



陳笑奇說創業


我們村是安徽省淮北市的,我們村最有錢的我不知道是誰,到我們莊我到聽說了兩個,我畢業的的晚一些,一直在外面上學,畢了業也一直在外面,所以只能說個大概。我們村有個人比不多45左右,年輕的時候不正幹天天混著玩,家裡人都說他,一開始在鎮子上礦裡混著玩可以賺外快。他買了第一臺桑塔納,開始跑黑車,礦裡繼續賺外快,沒過幾年就換車了,好像是本田的一款,聽說30多萬,這都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了,08年到15年家裡趕上大開發,我家門口建了電廠,焦化廠,國家直接投資了200多億,由於這個人有點門路就開始倒賣乾子石,這個應該是最賺錢的,聽說一年100多萬是好賺的,反正我是覺得挺厲害的,我們村其他的還都是以實幹打工為主,年收入在3萬到8萬居多,10萬以上1/10都不到!當然也有隱形富豪,我知道的有幾個40歲左右的大學畢業出去的我們村的,在深圳上海也都有房有車了,具體多有錢就不知道了!最後,我覺得再過幾年我們村最有錢的可能是我,哈哈哈,我畢業三年半了,一直有顆積極向上的心態,第一個小目標就是做個村級最有錢的人,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