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帝都咸阳,什么时候能合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杰灬198121662


关于西咸一体化,谈点个人观点,欢迎不同看法交流。

一是,西安合并咸阳的现状

西咸一体化从2002年签订协议开始,16年过去了,期间仅仅于2017年2月代管了一个882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至今再无实质性推进。

从全国来看,济南一年完成了对莱芜的合并,成都也代管了周边多个县市,西咸的融合速度与其相比就显得巨缓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宣布两地合并?

二是,合并能提升西安影响力

假设,西安与咸阳在2018年宣布合并,按照当年的GDP计算,西安经济总量就突破了万亿,并升至全国第16位。即第15位宁波10,745亿元,第16位西安10,725亿元,第17位郑州10,143亿元。

仅从合并后的经济总量而言,西安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并对招商引资,资源整合,聚集产能,发挥人口优势,建立都市圈等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从战略高度讲,西安承载着西部开发,关天经济带、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重任,也迫切需要西安提升经济规模,以便有符合身份的平台承接相应的任务。

同时,西安的超越发展,又反过来会对周边城市起到巨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比如,西安近两年的旅游快速发展就足以证明,旅游热不仅热了西安,还带动了咸阳袁家村,宝鸡法门寺,渭南华山等景区,因为来西安的游客也会选择去周边游。

目前,从西安代管西咸新区2年的实际情况看,发展速度和成绩有目共睹,超过了未代管若干年的发展总和。

三是,西咸一体化还在磨合

既然西咸需要一体化,而且对西安和咸阳两地都有巨大利好,为什么只听雷声不见雨露呢?

其实,西咸一体化是融合发展,与济南合并莱芜有所不同。前者先做基础功课,再宣布两地同名;后者恰好相反,先宣布两地同名,然后再做融合。

西咸一体化从签订西咸融合协议开始,两市发改委就定期开会,落实情况,持续沟通。比如,通讯、道路、桥梁、交通、行政区划、户籍等,逐一展开,也许等到时机成熟才会宣布。但外界不知道合并的期限,也许,就没有设定一个具体期限。

四是,西咸融合与济南合并莱芜的区别

西咸一体化和济南合并模式,两者路径不同。前者是先解决实际问题,再名正言顺改名;后者是先改名,再慢慢解决两地车同规,道相连的问题。

两种模式也各有利弊。前者磨合比较慢,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较多,会影响合并速度,但推进起来比较稳定。

后者速度快,且可以先利用合并后增大的规模影响力,比如,人口、技术、土地、经济实力等优势,提升城市实力,达到吸引国内外投资,技术,产业的目的。至于,实际问题的推进,以后再解决。但这种推进方式容易积累问题,产生激变,只适应与较大的一方合并实力较弱的一方。

现在可以比较清楚理解,为什么西咸一体化采取的是第一种路径,又为什么比较缓慢。

五是,西咸一体化的几个版本

关于西咸一体化坊间有多个版本。比如,2020年“荣耀西安”的内容透露:西安合并咸阳一部分,如秦都区、礼泉县、乾县、三原县、永寿县、泾阳县、杨林农高区,兴平市,以及渭南的临渭区,将剩余的北五县划给铜川市。

另一个版本是,保留咸阳市,将原咸阳北五县再与铜川市和韩城市合并,组成新的咸阳市,取消铜川和韩城。

前一个版本实际分割了咸阳,后一个版本是咸阳北进。后者的好处是保留了咸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咸阳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城市圈建设中也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保留。

哪个方案最终获批?还要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批准。但是,西安合并咸阳是趋势,且关系国家的发展战略。

西咸一体化不仅推进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形成,还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都市圈核心区经济、人才、技术和资源的聚集与整合,对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群内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都具有创新和可资借鉴的价值。


随心咏歌


西咸合并并不难,难在现今的咸阳市下辖13个县(区、市)。那个三分咸阳的观点目前还未上升到政府层面,一旦实施,涉及陕西关中部分行政区划的变更,不是陕西省能决定的事。去年西安已经代管了西咸新区,西咸一体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前不久看到“荣耀西安”的一篇文章,活灵活现地说到2020年三分咸阳,西咸合并,咸阳北五县划归铜川市,周至县划给新设立的杨凌市。甚至提到要把渭南市区合并入西安!这样的设想更大胆,能否变成现实,最终要看中央如何考虑,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拭目以待!


春风细雨145655751


西安和咸阳是否能合并?我个人认为这只能是人们的想象而已吧,因为牵涉的事太多,需要多方专家论证,需要陕西省申报中央决定,国务院批准。当然这都是人们的猜想和思考罢了。个人认为,西安和咸阳要大力发展,不一定两市必须走合并这一条路,也可以实现一体化而不合并两个城市的名称。因为,作为咸阳,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古都,它的不巧之名,太传奇了,相当一部分历史典籍上都有这座城市的烙印,把它并入西安就等于消失,既是专门设一个“咸阳区”也降低了它的历史地位和身份。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在西安扩张的同时,咸阳要向西发展,保持历史定位,与西安可以实行两市一体化,“双孑星”格局,打造“双孑星”文化都市圈,真正体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风貌,不一定要全力赶超沿海一线城市所追求GDP和人口数量的竞争态势,把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第一都市圈做好做到极致,真正发挥好古都西安作为世界“不朽之城”巨大的历史文化优势,才是每个关心振兴大西安,推动咸阳共同发展的大事。(完)☆☆


曹占仁


我对西安咸阳大城市发展的个人意见!

陕西省就发展大西安大城市规划应该启用“西京市”这个新城市名称,西京市下属西安地区+咸阳地区+西咸新区,这样也有利于两个城市+新区的相互融合,在长时间的互融后,直接可以谈化西安和咸阳两个城市历史存在的争议,也不会让咸阳认为自己被降级,也没必要争论到底谁是谁的历史!西京市将是全新的历史记录,西安~咸阳都是历史名城,文化古都,中华民族文化中心城市!

模拟彬州市管辖区:

陕西省彬州市由长武县,永寿县(店头镇不含),旬邑县,淳化县,彬县,原咸阳市的北五县从新组建-彬州市,彬州市直属陕西省政府的地级市。

模拟西京市管辖区:

陕西省西京市咸阳秦都区,渭城区,永寿(店头镇),乾县,礼泉县,武功县,三原县,泾阳县,杨陵区,兴平市(改区),划入西京市咸阳地区。

陕西省西京市西安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灞桥区,雁塔区,新城区,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周至县,高陵区,阎良区,蓝田县,渭南(富平县),划入西京市西安地区。

西京市我个人认为是陕西省大西安发展最合适的新城市名称👍





————新莞人


西安与咸阳合并,目前还没有公开的日程表。对此民间谈论较多,政府信息较少,只好根据媒体透露的不多信息,谈一点看法。

西安和咸阳在历史上就如同一个城市一样颇有历史渊缘,根据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需要,合并应该成为趋势。

很多迹象表明,过去西咸新区,虽然挂了多年的牌子,但动作不大。近两年来,这里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房地产、商业和城市交通大批入驻,己经旧貌换新颜。

两座城市电话号码的统一,为通迅的合并开了先河,再过不久,西安轨道交通将进入咸阳,公交也实现了互通。这些都表明,两市向着合并的路越走越近。

西安与咸阳合并,主要指咸阳的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并入西安。合并后西安人口将达到1280万人,面积是12009平方公里。

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将呈现在这片土地上。




固本守源


西咸一体化进程、渭南市冲刺万亿势在必行,看齐沿海,与国交往,东府渭南得天独厚,承载礼仪,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在信息,大数据上与沿海各省,各国无缝对接,发展制造业,智能技术,整合相同产业成巨无霸,引入技术,人才与资本,将渭南品牌打向全球,对标东莞,宁波,佛山,万亿GDP指日可待。南望巴蜀,北望京畿,发展陕南陕北两翼,陕西人能立足于中国北方,立足于北京,作为立足之本,才能立足于西北,而南向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广东,广西,东南亚,东向往沿海各省,环亚各国,英美欧盟,这才是发展陕西之必然,交往与囯,才是上上上上上上册,不能怨天尤人,要付诸行动,大秦崛起,指日可待,此乃张仪范雎之策 要让陕西人均拥有更多智能装备,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率,而不是让机器人取代人和减少人,互联网,智能装备,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都离不开互联网电商经济驱动,打造互联网新都,让互联网经济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西北,让陕西资本走出去,闯出一片海天,不要蜗居古城,不要吃老本,要良性循环,要用流动性与流通性拯救陕西。


盟帅何云文


有必要合并吗? 搞成超级大都市有什么好处? 交通 疾病 教育 环保 能源 养老 治安 卫生等都会出现问题。 应该限制大城市 发展小城市


山顶33760035


西安要的是咸阳的钱,真合并了,钱全拿走,管你咸阳死活,到时候工资不变,房价物价医疗教育价格全都跟西安接轨,到时候咸阳人再哭去吧


淡色的暴徒


我看你们都在胡说八道,说并就并是那么简单的事,行政划分不是们地方的事,是由中央来决定,所以你们平民不要在这方面操心,变更一次行政也不容易。


用户4732908152286


如果把西安咸阳合并称为姻缘,那么西咸新区的开避、升级就是促成这美好姻缘的沃土。随着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其基本建设、招商引资日新月异。

相信3~4年后,西咸新区这一海绵城区初具规模,西安市城三区已合并为唐城区,人才济济、经济腾飞、古城特色将更加鲜明;咸阳建设快马加鞭。届时东"唐城‘’西‘’秦都"两翼齐飞,国际化大都市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