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昨日,银保监局对长安责任下达了短短的一份监管文件,而这份监管文件足以令这家保险主体怎么样也过不好不远今天的阴历春节了。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长安责任保险因三季度偿付能力不足,偿付能力不足,将风险评级将为D类。

同时展开如下三方面整改措施:

一、要求增加注册资本金;

二、勒令停办包括直接和再保险在内的新保业务;

三、停止新设机构审批。

不得不说,三项整改措施刀刀见血,直指一家保险公司的命脉所在。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增加注册资本金意味着引进新的投资资金和股东入场。试想理性的投资者肯定愿做锦上添花、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对于长安的烂摊子却是“输血”式的抢救。

而致使长安财险偿付能力倒挂的正是一批令人诟病的P2P业务。新年国家还加大了对于P2P的管控力度,暴雷不设上限控制。还有没有潜在的、没有爆发的雷区,其中的水还有多深,甚至连长安财险也不得而知。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长安公司的股东肯定也能认识这个现实,短时间内不能形成自身盈利,那么引资的套路无非两种:其一:杀熟,也就是老股东再次融资。这条路长安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走过,而且走的很不顺利。泰山金建在2018年的代持未通过原保监局批复,自身扩资的希望被拍死在沙滩上。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其二:新股东的引进。2019年银保监新的政策信号或许让在水火之中的长安责任看到一丝希望,监管方进一步鼓励和开放外资入股中国保险市场。但是海外投资人的并不是善良的慈善家,选择如此态势下的公司入手,外资股东必然要求公司的经营权。可以说长安责任这也此踏上了被吞并的道路。

目前两条路也就仅有第二条还能看到一丝生的希望,但这绝不是长安财险和监管方所期待的结果。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银保监在新年伊始开放海外资本的对于保险市场的投入,希望的是引进海外成熟保险市场的先进技术和资金

事实上,这条路在WTO之后一直走的很坎坷。除了友邦一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坚挺之外(后股权也发生了变化,称不上纯外资公司),其余外资保险公司活的也并不如意。友邦做的是寿险,而财险行业,尤其是对于庞大又能带来现金流的车险业务而言,有座大山是始终横亘在外资保险公司面前的,这就是:

交强险业务属于法定保险。使得外资保险公司不得染指其中。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谁也不愿自己车子的商业、交强两张保单拆开在两家公司投保。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内资受困于整体经济形势,而且除了长安之外,新年一批优质的保险股权还在市场中期待资本垂青。外资受控于上述业务限制,长安引资道路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停办新保业务、停止新设机构的审批后两项禁令又卡死了长安自身造血的功能的。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改革开放40年中,保险主体始终是一个“有进无出”的市场,并没有破产、淘汰的保险公司,持有保险股权也很像持有长期的保险产品,收益可能不理想,但是本金尚有保证。

市场化进程中,不可能任这样局面持续,国家的保险储备金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不可能始终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业务暴雷、内资疲软、外资经营受限,谁能拯救长安财险于水火之中

本次风波挑战的是一个长安财险公司的能力,也让市场和监管面临新的局面。我们拭目以待,期待在风雨之中才能锤炼出更加成熟的保险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