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饃,思念親人

隨著零零碎碎的鞭炮聲,年已悄無聲息得近了,過了臘月二十三,到了每年蒸年饃的日子。 早上起來匆匆洗漱完畢,回到老城上的家,幫母親蒸年饃。

輕輕推開虛掩的大門,偌大的屋裡只有母親忙前忙後的身影,看著冷悽悽的家,不由我淚眼朦朧,背過母親穩定了情緒,擦乾眼淚,忙大聲問母親需要我做什麼?根據母親的吩咐,我急忙動手拿鹼緒面,母親則一人去拌包子餡,不爭氣的我又黯然神傷,眼淚叭嗒叭嗒掉進自花花的麵粉裡,思緒也回到前些年蒸年饃的情景。

蒸年饃,思念親人

那時奶奶和父親健在,母親總是在前一天和好幾盆面放在奶奶的熱炕頭等待第二天發好,父親幫忙洗菜,剁肉餡,奶奶則給灶火添柴加碳。家裡幾個小不點們時不時在腳下絆絆,時不時的丟幾個摔炮,放幾個炮仗,開心地滿院瘋跑。奶奶時不時的叱喝著他們,又愛憐地掏出幾個糖哄哄他們,整個屋裡充滿了滿滿的愛和濃濃的年味。

可是如今奶奶和父親已離我們而去,孩子們上學的、上班的都還在回家的路上。蒸年饃所有的工緒只有我和母親來完成。

發麵,拿鹼,揉麵,擀包子皮,包包子,我一個人獨擋一面,母親則擦籠,加水,燒火,完全充當了奶奶當時的角色。

隨著裊裊炊煙,我的思緒飛揚,記得當時包子種類蠻豐富,圓圓的豆沙餡包子,小巧玲瓏的大肉餡包子和羊肉包子,吊形的蘿蔔素包子,又大又薄皮的韭菜餡包子,第一鍋蒸出來,打開鍋蓋,又白又虛泛。母親樂呵呵地在蒸氣繚繞中端出包子,香氣四溢,充滿整個院子。聞到香味的孩子們迅速地圍到灶房,拿著各自愛吃的包子狼吞虎嚥起來。

孩子們吃得滿嘴流油,一籠包子一掃而光。父親則給左鄰右舍這家送幾個那家送幾個,第一鍋包子基本解決完了。奶奶,父親,母親便抽空歇歇,泡一壺濃茶,提一提精神,又開始蒸第二鍋饃。

蒸年饃,思念親人

奶奶的火燒得極好,第一鍋饃蒸完,奶奶已從灶火裡啟出圓圓的一個碳渣。又重新加柴生火,記得奶奶邊看著火還不忘對我的說教‘這火心要空,人心要實’,至今我仍然牢記在心。

第二鍋基本是給燈客做的可愛的鹼娃娃,奶奶說鹼娃娃肚子不能空,否則小娃娃愛說謊,往往是包上豆沙餡。再用閒時收拾的紅酸棗點兩顆小眼睛,最後用攏梳攏出尾巴和頭。接著還有花捲、油角角。花捲是奶奶的最愛,一個冷花捲,一壺茶就解決了早餐。第三鍋饃蒸的是年上待客的花花饃。待涼後統一收拾進鋪著乾淨包布的翁裡,慢慢吃。一天的忙碌到下午基本完畢。

如今一鍋包子蒸好給姊妹們送點,花花饃,鹼娃娃也買現成的了,包子也吃著沒有了滋味,年味也淡了許多,只是越發地想念遠在天堂的奶奶和父親。

蒸年饃,思念親人

奶奶,父親,年饃蒸好了,你們有沒有聞到咱家包子的香味…

作者簡介:劉喜雲,富平蓮湖村人,愛好運動、寫作、朗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