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和复发?

茶與布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患者希望用过一种好的方法预防疾病发生,但疾病发生及引起有很多不可逆因素,不是人为可以预防住,也就是我们说的事与愿违吧!

但很多疾病发生也有很多诱因及原因是和我们人为造成的,这种因素我们通过人为干预,可以起到预防及减少疾病发生!

中耳炎是属于炎性疾病,大多是致病菌经咽鼓管途径感染所致,引起中耳化脓性炎症,鼓膜穿孔。其次就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及堵塞,引起中耳引流不畅及负压,中耳渗出分泌物,引起中耳积液,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或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在临床工作,有过一次中耳炎病史,患者诱因各种诱因及原因,很容易复发,需要对这些诱因及原因预防是关键:

  1. 作息规律,适当休息,适当的锻炼,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体质,可以减少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2. 积极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口位于鼻咽部,上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堵塞咽鼓管口或经过咽鼓管感染;
  3. 使用正确的擤鼻方法,即一次擤一侧,两侧交替擤,不可用力,以免压力过大,分泌物被挤压,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4. 母亲给孩子哺乳时,需采取正确姿势,以免呛入咽鼓管,进入中耳;
  5. 尽量减少气压的急剧变化,如乘坐高层电梯、高铁及飞机时,可咀嚼食物或口香糖来调节内耳气压;
  6. 尽量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跳水,掏耳朵是一种不好习惯,避以免破坏鼓膜引起中耳感染;
  7. 有中耳炎病史患者才应该注意,很多中耳炎患者喝酒后或睡热炕后,很容易复发,所以需要戒酒,避免睡热炕,避免上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内严禁进水,保持耳道干燥。
    (咽鼓管开口于鼻咽部,也就是鼻腔和咽部交界地方,所以鼻腔及咽部疾病,引起咽鼓管堵塞及功能不良,都可以引起中耳炎)

耳鼻喉科高医生


中耳炎是累积整个中耳的全部或局部的炎症。其症状多表现为耳朵痛、耳鸣、听力下降等。本病难以根治,极易复发,重在预防。 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也较为复杂。但一般注意下面几点,可有效防止与减小中耳炎的复发。


1, 小心挖耳: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应小心挖耳朵并尽量少清除耳垢(屎),在挖取底部耳垢时,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可用滴耳液)才挖,避免产生局部炎症或损坏鼓膜;最好应改掉经常清除耳垢的不良习惯,同时耳垢不仅是耳内天然的防御物,同时还具有耳道的防潮功效。2,耳道禁止进水。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最好不要游泳,同时在洗澡冲凉,或洗发时,尽可能用棉球或卫生纸将耳道堵上,否则中耳进水,必定会引发感染。3,中耳炎慢性患者一般伴有邻近 鼻咽部疾病,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是减小与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平常饮食注意勿食辛、辣刺激食品为好,对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应慎重食用。 中耳炎的常规有效治疗,可以使用如滴耳油或双氧水清洗,适当服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头胞等治疗,一般宜坚持足够疗程,加以巩固。也可去看中医, 根据辨 证使 用, 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龙胆泻肝丸等有一定效果,
中耳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耳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严重的会影响听力,导致耳聋等,此病经久难愈,现在这里介绍几个中耳炎偏方,可遵医嘱使用,或有奇效。 一、黄连10克,冰片1克。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然后用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重复验证15例,治愈13例,2例(慢性者)用药5天无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获良效。或用黄连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100毫升。先将黄连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然后将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 二、鸡蛋6个。煮熟,将蛋黄放入铁锅(勺)内,用文火熬至油出,备用。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将蛋黄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温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连用4—6症状减轻,7—16天痊愈。 三、取鲜虎耳草适量,捣烂取汁,滴入患耳内1~2滴,1日3次。连用数日可愈。 四,全蝎、枯矾各等分,研细末,将患耳洗净拭干,撒入药粉少许,1日1次,连用3~5日可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