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NBA季後賽得分不計入球員生涯得分?

90後的青春期


NBA聯盟這一點做的很好,簡單的說,就是為了公平。



NBA共有30支球隊,每支球隊常規賽都可以打82場比賽,這對每個球員都是很公平的,人人都有相同的機會去得分,去向歷史靠近一步。

但如果把季後賽得分統計到生涯得分中就很不公平了。三十支球隊中只有16支可以進入到季後賽,剩下的14支隊伍就只能看戲了,縱然自己再強,得分也輪不到他們。這很不公平。


還有就是進入季後賽的隊伍也有強弱之分。強隊可能會打到總決賽,而弱隊可能就一輪遊。進入季後賽的隊伍可以打4-28場比賽,這差距也不小,得分自然也就有差距了。

如果把季後賽得分算入生涯總分,這和球隊強弱有很大關係,對於每一個個體球員來說是不公平的。

總之,我認為季後賽得分不計入生涯總分對球員來說是很公平的,有利於增加對他們能力評價的客觀性,相當不錯。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各位看官認同,可否賞個贊或關注一波,以示鼓勵;如另有高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球探福爾摩斯


很簡單,比較球員得分肯定要放在同一個基礎上進行比較,NBA每年只有16支球隊進入季後賽,也就是說還有很多球隊是進不去季後賽的,進去季後賽的球隊現在至少要多打4場比賽,如果把季後賽得分也算進球員生涯總得分裡去,那這對於那些沒進季後賽的球隊的球員來說不是太不公平了嗎?

季後賽有季後賽的得分榜

NBA為了區分常規賽和季後賽得分,分別“做”了兩張榜單,一個記錄常規賽得分,一個記錄季後賽得分,目前常規賽得分榜榜首被“天勾”賈巴爾霸佔(38387),而且這一佔就是30年。之前季後賽得分榜榜首是喬丹,直到上上賽季才被詹姆斯打破,並且新的記錄仍在繼續。

季後賽是檢驗球星的舞臺,在NBA歷史上出現過無數個得分狂人,其中以邁克爾喬丹和張伯倫最為突出,兩人常規賽職業生涯場均30+,為NBA僅有,可是到了季後賽,卻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差距,喬丹季後賽越戰越勇,場均狂砍33.4分,NBA歷史第一,而張伯倫僅為22.54分,排在NBA歷史第34位。



一般來說,球隊能否進入季後賽考慮的不僅僅是某個人,而是整支球隊,有些球員剛進聯盟就進入了爛隊,有時就算自己數據漂亮、得分高,依舊進不了季後賽,這時如果季後賽得分算入總得分,那他季後賽得分掛零,勢必對其不公平。


籃球專區



我們目前排名的NBA球員數據都是按照常規賽數據排列的。比如得分榜第一位賈巴爾的職業生涯總得分38387分,就是他的常規賽得分。籃板榜第一位張伯倫的記錄,23924個籃板就是張伯倫常規賽的數據。


NBA球員各項生涯數據主要就是以常規賽數據進行統計,就是為了公平。

進入季後賽需要整個球隊的實力,而一些有很強實力,卻因為球隊整體實力不強,進不了季後賽的,那麼他的數據與其他進季後賽的球員相比就顯得不公平了。


再者進入季後賽比賽場次是不固定的。假如一隻強隊4-0橫掃弱隊,隊內球員得分只是四場比賽得分。另一隻球隊4-3贏得系列賽,而這隻球隊球員打了7場比賽。所以得分多少看起來也是不公平的。畢竟不能說打的比賽少的數據就不如打的比賽多的。

比較常規賽就比較公平了,因為一個賽季常規賽的場次是固定的。並且與其他球隊的交手次數也都是大體相同的,遇到比賽的難易程度也儘可能的保持公平。這樣進行數據統計排名,已經是儘量爭取在公平的環境中進行統計了。

所以NBA的數據都是以常規賽進行統計。當然現在NBA數據統計越來越完善,各項季後賽數據也都單獨進行統計了。不過我們一般說的職業生涯數據,還是指常規賽數據。


至誠體育


目前我們常說的某個NBA球員歷史總得分說的就是球員職業生涯常規賽總得分,並不包括季後賽的得分。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為了公平。


因為季後賽並不是為所有運動員開放的,只是那些每年具有競爭力的16只球隊所有,而能留到最後的打入總決賽的球員和一場季後賽沒打的球員在總得分上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此外在NBA像季後賽這樣非常規賽賽事的還是季前賽和全明星賽,如果將季後賽算入總得分,那季前賽和全明星賽也沒什麼理由不加入其中吧。所以為了最大限度公平起見,NBA總得分僅為常規賽得分,而季後賽另外統計。



在NBA總得分上排名前五的分別是:

  1. 賈巴爾
  2. 馬龍
  3. 科比
  4. 喬丹
  5. 詹姆斯

而在季後賽總得分中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

  1. 詹姆斯
  2. 喬丹
  3. 賈巴爾
  4. 科比
  5. 賈巴爾


這樣看如果將季後賽得分和常規賽併入,這對於連續8次打入總決賽的勒布朗來說絕對是最有力的,而對於馬龍,張伯倫這樣的非季後賽常客來說,明顯要處於劣勢。

所以分開統計得分算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優秀的球員無論怎麼比都是偉大的!


愛籃球愛Live


因為有單獨的季後賽得分統計,用來比較巨星


艾克君


分開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