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慢打有什麼好處?

普教太極養生館


太極拳主要練的力量

額定功率=力×速度

太極拳越慢,力量就越大!

要不怎麼說搭手即飛,打人如掛畫呢?

當然,大家根本沒見過!

但拳經上既然寫了,肯定有創始人和武林前輩練成過!

我們不應該去質疑拳經理論!

我們學拳,有沒有走遍全國,遍訪名師,自己有沒有努力!

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太極拳並不是練著慢,打著快,也不是蹬腿,跺腳,抖胳膊!

太極拳就是慢打的,講究沾貼粘隨,後發制人!

捱上一拳,你就起不來!


在世丹王


慢打太極拳,我們先圍繞太極拳的核心來講,這樣會不太偏離太極拳的主題。

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太極拳是神意的知覺運動;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太極是生命的能量來源。

人的習慣是很難改的,意在先,你的手臂必須放下力的本能。要適應這樣的太極狀態,你不從慢入手,根本進步了太極的無極狀態。在這個過程,慢是你體悟身體的靈魂。

從太極運動來說,內運外動,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這樣的太極打起來才有味道,才有太極精髓。如何做到筋膜的,經絡的氣動,內動。你要做到裡層的動,才能感受其中的奧妙,骨頭和肌肉,筋膜,你只有身心靈的空靜,才會有內在的感受,這個過程是慢的,你快了,你的裡層肌肉你也難練到,別說筋膜了。

生活無處不太極,太極是奧的,也是生活的。

通則健康,先練通吧!







生活無處不太極


我學過陳氏太極拳,師承陳伯祥入室弟子柴慶玉老師,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太極拳作為修身養性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運動,跟修養身心!太極拳由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家傳拳術,博採眾家之長,彙集《易經》太極陰陽理論、《黃庭經》養生學說創編,薈萃了中華傳統哲學、武術、醫學、兵學等諸多優秀文化精華,融技擊、健身和養生功能於一體。

陳氏太極拳最初並沒有大小架之分,十九世紀前期,陳家溝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在家傳的太極五路、炮捶一路、長拳一百零八式的基礎上,由博返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現在的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路,這種套路被稱為老架(也稱大架)。同時,陳家溝陳氏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基礎上,加入自己的風格,形成了一個新的套路,這個套路圈比較小,沒有大架寬大,人們就稱它為小架。大架圈大,動作大方舒展;小架立足腰襠,中正安舒,小巧緊湊,精緻細膩,更加儒雅。但無論大架小架都是從大圈到小圈,小圈到無圈,二者同根同源。

小架歷代名師高手輩出,代表人物有:陳有恆、陳有本、陳仲甡、陳季甡、陳鑫、陳克忠、陳伯祥和陳伯先等。其中陳仲甡、陳季甡為孿生兄弟,父陳有恆、叔陳有本俱以太極拳聞名,兩人自幼受父輩薰陶,少年,雙雙為武庠生,及壯,因戰功卓著又均被清咸豐帝御賜為“武節將軍”。文字理論尤以陳鑫在整個太極拳發展史中著書立說最為完整、系統,其著作《陳氏家乘》、《陳氏太極拳圖說》、《三三六拳譜》,現在無論大架小架,乃至太極拳其他門派,皆襲用其理論,為太極拳的發展和傳承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野狼207


太極拳的早期有一個流派叫做綿拳。那個是打的很快的。陳氏太極拳的炮錘發力也很兇猛。那個時候太極拳被認為武術的最高境界,用於戰場殺敵,生死的拼搏。

也就是說太極拳的早期,不僅打的很快,而且發力也很兇猛的。

後來太極楊露禪,到北京獻藝,一戰成名。很多王公貴族都想學習太極拳。於是楊把太極拳的節奏放慢,並且去掉一些騰挪轉折蹦跳的姿勢。此後創立的吳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等等,都遵循了楊氏太極拳的理念:不僅越打越慢,而且把發力動作儘量的減少了。

由於社會發展已經脫離了冷兵器時代。現在社會更注意健康和養生。所以太極拳的這種變化非常適應社會的發展。

太極拳已經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美國的《時代雜誌》評為最適合人類的運動。其治病康復的效果被舉世公認。這些都是太極拳慢練的功勞。

太極拳是一種呼吸吐納的內功。雖然是慢點,但仍然要求很高的技巧,這個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完全掌握,大家不要以為太極拳練的慢,就是不能實戰,實際上是因為健身的需要已經把太極拳致命的練法屏蔽了,現代人也沒人去練了而已。


雪靈兒教育


古人云:心息相依,息調而心靜,此攝生之至要也;神氣交養,氣定而神全,此養生之至要也。也就是說任何運動都與他的呼吸和心律密切相關,真正的太極拳打起來舉動輕靈緩慢勻速,故其心律平靜呼吸深細勻長,從而達到氣功的效果。王宗嶽《太極拳論》開篇即是:"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穿,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勿使有斷續處,勿使有凹凸處…"。對照拳論,那些張目怒目、忽快忽慢、忽剛忽柔的所謂的太極拳能做到心律平靜呼吸深細勻長嗎?





鳳誼1


慢打是慢練吧,慢打的好處不如說慢練的作用。

拳論講"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可見太極拳用時並不是一味的慢。"動靜之機",太極拳不以練速度見長,但特別強調把握時機,也就是訓練反應力。

太極拳在很多時候也確實在慢練,因為想快都快不了,一快就找不到感覺。一般人看著是慢動作,其實是在練功。當然,太極操者,僅慢而已,不知何為練功,另當別論。比如,中正安舒,很多人看似慢,可一起腿,身子就不穩。腳下無根,關節亂動,別人碰不得,更別說實戰了。不練拳本來是穩的,練了反而不穩了,這個拳練了何用?練中正、中定,就是練功。

至於慢練健身,我要說,太極拳發明出來原本不是為了健身的,健身只是不期而然的效果,巧合了當下的健身熱潮而已。


太極拳玄機


太極拳是隱藏於拳術表象下的人體煉丹術。

外形,即拳架,不是靠筋骨之力運作的,而是真正的內在能量流在髓路、經絡中被清晰覺知情況下穿行,從而催動人體外形做出協同、適配的動作。內動引外動,外動感召內動,內外由此合一。

丹道,是有為法的極致。太極拳慢打,就是要在這種頻率下滿足丹頭聚散運行,能量周布全身。

進入無為法,就能見元神,感召先天一炁灌身。能否見到先天一炁入身,是練功人的重大分水嶺。

河洛內修太極是如何讓拳者感召先天一炁入身?外表在行拳,其實已經忘我,入定,後天識神退位,先天元神主事!



河洛三易堂


萬法歸一,傳統武術實際遵循的都是內外三合,即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慢練的過程實際是為了更好的體會這個過程,最後追求的應該還是為了能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

現在的太極拳界似乎很推崇慢練,都在攀比誰打的越慢,誰的水平越高似的,比廣場舞或曳舞都慢,這樣就能出功夫了嗎?我認為是出笑話吧。

太極拳原稱綿拳,拳意本身就應綿綿不斷,一人一太極,每自性格喜好不同,慢的快的實際都可以,但基本原則是不能斷勁,不然就不成拳了。

我認為按拳的本意,快慢相間,綿綿不斷更合適。


蓮山陳


太極拳慢打最簡單地說是為了以意行氣。快慢相間,慢不是故意把動作做慢,而是在拿住丹田用意纏絲向心力地做圓形運動。敬請關注“混元太極講堂”。


混元太極講堂


有個p好處。就顯擺顯擺。有點像一個喜歡吃臭豆腐的人,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吃得起臭豆腐 ,故意把它們帶上公交車慢慢舔啊舔的,不慢慢舔無法充分發揮它的營養價值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