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可以写出一手好看的行书?

江聪德


直接告诉你最实用的入门方法,这源于我的认识:

1.直接临最常用的几个字,如:是、的、有、以等。精临临到位后,及时提高速度,以正常速度书写!


行书,若只临贴,而不能最终回归到正常书写速度,不能回归实用;

到头来,所练的行书一定呆滞,缺少流畅感,华而不实,甚至学着前面的,忘着后面的!

临贴;回归正常速度;日常书写要用上!这是几个关键字!

2.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强调笔画和部首上的练习。我是这样看的:

单单练笔画或者部首,太枯燥乏味了;


最好是:一边练最常用的字,一边有穿插的练部首或者笔画,每天交叉练习。今天学一个长横的写法;明天学习为什么要中宫收紧;后天再理解一下什么是收放有度;

如此,每天都进步!

3.对行书的特征、理念认识要深刻:行书结体宽松,没有楷书的转角时的顿笔,结体上以圆代方的比较多,行书书写的时候中宫要收紧,主笔要突出,要有收有放,张弛有持有度;


最终,要通过大量随抄,或作业时运用,让你学的字,真正成为你自己的字!

你所练成的行书:一要源于字贴,符合传统书法审美,且有你的个性;二要有流畅感,牵丝适度。三要满足实用;

想入门的同学,可看我的小视频,每个小视频都有:慢讲+快写!


“关注我,为你分享最真实有效的练字方法,和最有温度的行书示范。


行书一点通


我是简繁,说到行书,出现时间还是很早的,说到好看的行书,那必须是王羲之了。


对于如何写好行书,我想问题主一个问题,你想要写好行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写字好看?是为了成为书法家?写好行书过后又怎么样呢?


还是说说如何写好行书吧。


临帖,只有这一个途径。不临帖也行,这样也有可能写出一手好的行书,但是你会发现,没临帖写出来的行书不管是章法还是布局,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久而久之,你也就成了江湖体了,按现在的说法,那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那么临谁的帖呢?这个问题答案太多了,我不赞同有统一的答案,但我认为天下十大行书一定会有一幅符合你的审美,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以前我提过,我一朋友想学行书,于是我给他推荐了四幅书法,结果我这朋友第一个否掉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也是无话可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写字好看,那么自己喜欢就好。


所以,在天下十大行书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长时间临写吧,你会看到效果的。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读且关注。


易论螺丝钉


行书的特点就是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连笔和省减笔画,书写快捷,是实用性极强的书体。

要写好行书,我认为要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摆脱楷书的法则

学楷书时,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提按,等,讲究一笔一画,端端正正,而行书是连笔快写,讲究的是流畅利落。

2、认真临摹

学行书,要进行专门的临摹训练,掌握其笔法和结字规律。

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很有好处,硬笔方便学习结体,毛笔精雕细刻,便于学习笔法,二者同时学,有益于对书法的理解。



3、勤于练习

临帖后要运用到创作中还有一个过程,平时要多训练,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


学习行书,其实没有严格的规律,楷书成分多一些叫行楷,草书成分多一些叫行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对于“如何可以写出一手好看行书”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仅题主供参考之。

题主喜欢行书,是否有更高的追求呢?你是单纯为了把行书写好,还是有意向往书法方面发展呢?你是用毛笔书写,还是用硬笔书写呢?

如何写出一手好看的行书,我的建议是:临写古人的碑帖。学习写字,学习书法,必须临帖。不临帖,是写不出漂亮的行书的。这就是我给你的立场!



学习行书,须临古人的碑帖!那么临什么碑帖呢?当然是取法乎上啦!为什么要取法乎上呢?因为取法乎上只得其中啊。取法乎中,只能得其下。所以说,学写行书,必须要取法乎上!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堪称一绝,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建议你先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如何?这个碑帖可是有名的啊!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就一直倡导:学行书,就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怎么临写呢?先“对临”。无论你是用毛笔,还是用钢笔,都可以临写的。对临,先临其形似,再临出神韵,这个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题主同志:没吓着你吧?学习书法,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时间短了是学不好的,明白?我所说的三至五年,是在每天坚持临写的前提下,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临,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临出形似和神韵的。



另外,学习行书,还可以临写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些都是传世的经典,可学之!学之,必成功!只要喜欢,只要热爱,只要持之以恒,是完全可以学出名堂的!



具体怎么学,只有临帖,别无它法。

学习行书,临帖是不二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