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清明時節,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哪方面的教育?

今天又是一年的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牢記的一個重要節日。在這樣一個人人必須銘記的節日裡,家長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家長:清明時節,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哪方面的教育?

第一,告訴孩子,清明節有怎樣的文化內涵。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氣候開始由寒變暖,這時適宜外出踏青,也適宜植樹造林;同時,這個時節,也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祭祀先人的 “寒食節”。

當然,清明節源遠流長,是有著深刻歷史底蘊的節日。藉著清明節,家長要告訴孩子,清明節是從春秋末年就已經形成了,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春秋時期末年的晉文公為了紀念捨命相救的恩公介子推,下令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從那時起,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所以,這樣一個傳統,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懂事起,就要逐漸灌輸給孩子,讓他(她)懂得清明節的來歷。

第二,告訴孩子,清明節是我們祭奠先人的節日。清明節最初只是晉文公紀念自己恩公的一個節日,但在傳承的過程中,這一節日逐漸演變成為祭奠自己先祖、先輩的一個固定的節日,成為後代對先輩表達敬意、追思的一個節日了。正是有這樣一個節日的和相應的儀式,使得家族文化、民族傳統、國家歷史才得以完成地傳承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清明節這一天又成為我們共和國公民祭奠英雄和先烈的日子。所以,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年都會選擇在清明節這一天去烈士陵園、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處,獻上花圈,舉行儀式,悼念為新中國付出生命代價的所有英烈,感念他們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的無私奉獻和英勇犧牲。

家長:清明時節,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哪方面的教育?

第三,告訴孩子,清明節有許多哀傷而優美詩句。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寄託了人們美好情感的日子,更是一個承載了優美詩句的日子。源遠流長的節日,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因子,形成了很多千古絕唱。比如,描繪清明節這天人們心情的著名詩句就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等優美的詩句。

這些反映人們清明時節,在自己先輩墓地墳前掃墓、祭奠時情感起伏的詩句,不妨在清明前去掃墓前,找出這些詩句,跟孩子一起吟誦、品味,讓孩子浸潤在中國文化的氛圍和意境中,從而更好地感悟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從而在孩子的生命裡鐫刻上“中國心”。

第四,告訴孩子,清明節是教會我們明辨生死,珍惜生命的日子。歷史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人的生命也在不斷更替之中,生老病死是正常的輪迴。在清明節這天,要告訴孩子,人不可能永遠活在世界上,人終有一死。但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不能枉來人世一遭,一定要作對社會、他人和自己有意義的事情,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當然,人們要實現社會價值,要實現自我價值,都必須要認識到生命的珍貴,一定要珍惜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激發人生命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從而創立自己的精彩人生。

家長:清明時節,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哪方面的教育?

清明節是個傳統的節日,有著很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反映。這一天的各種民俗風情,其實都是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印上了華夏兒女深深的家國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