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日常場景。孩子早上起床,家長要反覆催促才慢慢的開始穿衣服,吃早飯。這時候有些家長就會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孩子感覺很委屈,家長心裡也很不舒服。晚上寫作業的時候,孩子摸摸這看看那,就是不開始做作業。每天寫作業,家長都要和孩子鬥智鬥勇一番。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總是要拖到兩個小時完成,很晚才可以睡覺,讓家長又心疼又生氣......

孩子經常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什麼呢?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時間管理能力不足會讓孩子有哪些表現?

有些事情對孩子來說並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但是孩子就是習慣性的拖延。這些拖延的行為,其實是和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有關的。

孩子對時間沒有計劃性,缺乏時間觀念,就會沒有緊迫感,做事情沒有效率。比如寫作業的時候,很多孩子對自己多長時間可以完成作業是沒有概念的,雖然家長一直在催促,但是孩子總是認為時間還長著呢,自然急不起來。然後有些孩子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情,這樣就容易出現拖延的現象。比如有些孩子雖然很有急迫感,但是覺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知道從哪一個活動開始入手,沒有頭緒。還有的孩子是對將要進行的活動存在害怕的情緒,不敢嘗試開始,就會一直拖延。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對事情拖延並不是故意的行為,而是由孩子本身的發展特點決定的。兒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本身是比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的。孩子會對很多事情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一點點新奇的事物都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注意。這樣就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很拖拉。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時間管理能力對孩子重要性

一 、孩子時間管理能力不足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做事效率。

對於孩子來說,時間管理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是要從小培養的能力,在孩子幼兒園時期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敏感性。孩子在小的時候,要面對的任務都比較輕鬆,孩子還可以應付,但是到了小學之後,孩子課業越來越繁重,感興趣的事情越來越多。這時候,如何安排自己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任務對孩子來說就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孩子將很多時間浪費在拖拉上,可能僅僅是完成學校的作業任務就很不錯了,根本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對孩子來說是很疲憊的,也會容易產生對學習的厭惡感。其實孩子對這樣的狀況也會是很煩惱的,但是自己又沒有什麼好方法進行改善。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二 、孩子長時間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容易讓孩子感覺生活脫離自我控制,影響孩子自信心。

孩子對自己的時間缺乏安排,開始不著急,後面時間不夠用。會讓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感覺時間緊迫,很慌張,感覺自己被事情推著走,容易產生焦慮感,感覺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長此以往,孩子長期處於焦慮情緒中不能緩解,會讓孩子對很多活動都失去興趣,更加不願意嘗試新鮮的活動,對自己失去信心。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孩子

那麼,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自己呢?

一 、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瞭解孩子不願意開始活動的原因是什麼,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畏難心理。

孩子在面對新任務新挑戰有害怕和焦慮的情緒,不敢嘗試開始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面對和適應這些害怕和焦慮的情緒,讓孩子願意接受新挑戰。在孩子表現的比較拖拉,一直逃避去完成某項活動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詢問孩子此時的感受,瞭解孩子是不是認為這一項任務比較難完成,或者是孩子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等等,讓孩子把害怕焦慮的情緒表達抒發出來。

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詢問孩子“這件事情會讓你感覺很困難麼”“你是害怕這件事情成功不了麼?”然後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引導。比如不急著去催促孩子開始,而是在孩子不敢嘗試的時候多鼓勵孩子。在孩子嘗試開始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孩子一個鼓勵,這樣孩子下次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能夠願意嘗試去完成而不是一直拖拉。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二 、增加計時性活動,讓孩子對時間更加敏感,增強時間觀念。

有些孩子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認識不到時間的重要性。父母可以買一個孩子比較喜歡的卡通小鬧鐘,經常詢問孩子時間,讓孩子養成自己看時間的習慣,增強孩子對時間的理解。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增加計時性的遊戲活動。比如孩子拼一個樂高玩具,讓孩子規劃下要怎麼拼,需要多長時間可以拼完。讓孩子體驗更快完成活動的喜悅,從而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三 、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表,讓孩子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清晰明確的認識。

一般比較拖延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時間和任務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的。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每日的時間表,讓孩子自己來想他都要完成什麼活動,要在什麼時間完成,要花費多長時間來完成,這樣能讓孩子對自己的時間和任務有比較明確的規劃。這樣孩子自己制定的時間表,讓孩子有支配時間的自主感,會樂於按照計劃錶行動。確定的時間計劃,可以給孩子時間規範,讓孩子能夠有明確的時間約束,更加集中於活動,更有效率的完成活動。

在實行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在制定時間表過程中,要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表而不是光聽家長說,不然孩子容易覺得這個時間表是家長安排的任務,這樣孩子完成活動的積極性就會比較低。在開始制定時間表的時候,可以不用寫的非常詳細具體,可能讓孩子覺得有壓力而排斥這個表格。可以逐漸在粗略的表格中添加內容,讓孩子慢慢的接受。等孩子大概三四年級,慢慢接受和習慣這個時間表之後,讓孩子用心裡做計劃表來取代寫紙質時間表,這樣孩子可以更加靈活有效的計劃自己的時間。

孩子習慣性拖延,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改善自己拖延的習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其實很多孩子有拖延的行為是和父母習慣性拖延有關的,孩子只是在學習和模仿家長的行為。家長開始改善自己拖延行為,孩子的拖延行為也是會隨之減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