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旅遊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在荔波旅遊火爆的今天

你知道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嗎

一起看本期【荔波軼事】

荔波旅遊第一人的故事

來了解荔波旅遊的“前世今生”吧

在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已成為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荔波創建第一批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已成為全民共識、荔波旅遊已成為全省全國熱點亮點的今天,我們來回顧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冷到熱的發展歷程,不得不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人,一個平凡而又非凡的人——艾福田。如果沒有他,荔波旅遊開發有沒有是問題,憑什麼有是議題,怎麼有是難題。這些問題今天都明朗了,他猶如一抹陽光,點亮了荔波旅遊開發的開山之路。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是荔波旅遊第一人,是荔波旅遊的鼻祖。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荔波縣政協原主席李德餘撰寫的《小七孔景區開創者——艾福田》收錄在荔波縣政府文史委員會主編的《風采荔波人》一書中。文章這樣記述:“為了使荔波人民儘快走上致富之路,1984年,艾福田回四川老家探親,自費考察了四川風景名勝區——九寨溝,受到很大啟發,堅定了他開發小七孔風景旅遊區的決心。他又象當年探礦尋寶那樣,親自帶上年輕人,爬陡壁、攀懸巖、探溶洞、鑽密林、涉河水、識草木……。通過他五年的工作,小七孔風景區已初具規模,在艱難開發旅遊風景區中,他大膽創業,廣泛宣傳,多方聯繫,四方籌款求援。他既是旅遊服務部主任,又是導遊。在中共荔波縣委、荔波縣人民政府以及黔南州委、州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和支持下,經過艱苦努力,旅遊設施從無到有,服務人員、管理人員逐步增加,並投資10萬元新建了天鍾洞——蝙蝠洞——鴛鴦湖的旅遊專線887米,新建了龜背山、水上森林遊覽步道1250米,加固加寬公路6.4公里,進行水改等工程;在鴛鴦湖景點建立了簡易碼頭,購置了遊覽小船,新建簡易停車場;同時投資30萬元,完成了1699平方米風景區房屋建築,並設立旅館、餐廳、會議廳,購置放像機、音響設備、電視差轉機、閉路電視等文化娛樂設施。1990年8月,小七孔旅遊區由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自開放以來,已接待了國內外遊客數百萬多人次,大大提高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艾福田被人們譽為小七孔風景旅遊名勝區的開創者。”作為艾公的同事和戰友,李公對艾公的評價是實事求是的,普遍得到官方和社會的認可。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筆者在採寫《荔波第一家旅遊公司》時曾經感慨:艾福田,一個地地道道的水利工作者,直到今天,我都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所學專業與旅遊毫無相干的人,在那個年代就會想到要利用自然資源發展在旅遊?而且是作為一大產業來發展的現代旅遊?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事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深度開發小七孔水利資源的時候,這位基層水利工作者在建設小七孔梯級水電站時慧眼識金,看到了這裡自然風光的旅遊價值。在電站建設中,他竭盡全力保護一草一木。他踏遍了這裡的山山水水,登山峰、進溶洞,穿密林、過山澗,帶著一幫年輕人,一邊建電站,一邊“遊山玩水”,小七孔的那山那水迷住了他,他迷住了那山那水。是他首先提出開發旅遊的思想並向外界宣傳推薦。“天鍾洞”、“野豬林”、“鴛鴦湖”、“水上森林”、“臥龍潭”一個個美名被他們忽悠而出,他向所有人說美,向所有人談奇,為這裡的山水畫龍點睛,他自願尋寶,竭力保護,自願導遊,逢人就推,在他的鼓動下,各方人士紛沓而至,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在他的陪伴下,一個叫王鞏漢的老人撰寫的《荔波風光天下奇》成了第一本宣傳荔波旅遊是書籍。多少個艱苦奮發的日日夜夜,不知何時,在小七孔一級電站建設的指揮部內,悄然出現了“旅遊服務部”的招牌,他自任主持兼導遊。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的呼籲終於有了結果,荔波旅遊序幕終於拉開。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1997年出版《荔波縣誌》載:“1987年縣成立旅遊開發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聘請旅遊業專家親臨風景區調查、選景、規劃。1988年省建設廳規劃設計院為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作出了總體規劃。1989年1月6日至8日黔南州委、州政府在荔波小七孔風景區召開樟江水系旅遊資源開發工作會議。州委書記邱耀國同志親自主持會議,並講了州委、州政府對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旅遊開發工作的意見和總的設想方案。州直16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和中央、省駐都勻個部門、企業的書記、經理等都一致表態大力支持,會上共報了40多萬元,解決旅遊區的基建和設施項目、文本修改等。1988—1989年,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貴州電視臺、光明日報、貴州日報、貴州經濟報、黔南報等宣傳單位相繼播放、登載了小七孔景區新聞報道,進一步引起中外人士矚目,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遊客及港、澳、臺同胞紛紛慕名而來觀光旅遊。”

為搶抓發展機遇,1989年荔波縣委、縣政府決定成立旅遊開發辦公室,由艾福田同志負責,抽調精兵強將,按照省州要求,全力開展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申報工作。同年三月六日,荔波縣人民政府以荔政通(1989)4號文件《關於要求成立荔波縣旅遊局的報告》向州人民政府報告,要求設立荔波縣旅遊局。不久獲得批准,荔波縣旅遊局正式掛牌成立,辦公地點在縣外事辦,縣外事辦主任周濤兼任第一任旅遊局長。據查,這是黔南州第一家縣級旅遊局。

現年70多歲的周濤老人告訴筆者:“我當旅遊局長是兼職,旅遊工作都是“老艾”具體抓,後來旅遊局從外事辦分出來,他當了局長。縣政府安排旅遊局在政府大院外一棟木瓦房開始獨立辦公。但創業初期的荔波縣旅遊局辦公條件簡陋,專職人員很少。”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1990年8月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1990年)58號文件批准荔波喀斯特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黔南州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以黔南編辦(1991)03號文件,批准同意建立“荔波喀斯特森林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為副縣級機構。1994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該景區晉升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定名為“中國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人們懷念:精巧的構思,精心的安排,電站處處都是景,處處美景都凝結了艾福田一行拓荒者的心血和汗水。據當時一起參加電站建設的原技術員、現已從荔波縣水利局局長職務上退休的黃益豐回憶,當時的小七孔還不通公路,峽谷兩岸只有懸崖峭壁和原始森林。路是靠著這幫拓荒者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吃的東西要到離工地三十多里的小鎮上買,靠肩挑人抬搬進來。住的則是借用當地老百姓簡陋的民房。即便如此,大家每天都是生活在興奮之中,保持著開朗與樂觀,工作效率非常高,因為大家都對水電開發和旅遊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不幸的是,1995年積勞成疾的“老艾”過早離世,告別了他一生衷愛的喀斯特森林,但荔波縣蒸蒸日上的旅遊業讓荔波人民和喜愛這裡風光的人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並銘刻在心。

荔波旅游第一人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千百年來,“村姑”藏在深閨人未識。小七孔因水而嫵媚,遊客們因水利人的發現才有了眼福。第一次踏入這片土地時,艾福田就被大自然在這裡所展現的鬼斧神工深深地震憾了,從此與小七孔的山山水水結緣,一生致力於小七孔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被當地人稱為“喀斯特森林之子”,還先後獲得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貴州省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艾福田是個不想當第一人的第一人。“老艾”來自民間,來自與他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來自喀斯特原始的水水水水。我們深信青山不老,深信荔波旅遊今天的輝煌能給“老艾”送去永遠的慰藉,以激勵更多的荔波第一人的無窮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