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吗?

大头君书法


观点很鲜明――楷书不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篆、隶、草、行、楷,都是独立的书体。若论起源上,我们今天所练的楷书,多为唐楷,它可是晚于行书产生的!

但是,先练好楷书,对行书有帮助的一面,毕竟主笔,结构,往往是一样的;但同时也有限制――容易写呆滞,而且概率非常高!


相应的,练好行书,对学楷书,同样也是有帮助的,毕竟主笔、结体也相似;

有的人真就没认真练过楷书,自由体直接学行书,我就是(初一练过数月),但我自信行书比普通练字者要强一点。


学了行书,再写楷书,同样是有影响的――有点行书的影子,有行楷的味道,如上两图——尤其第一个我;至于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能否接受,看法因人而异吧。

对楷书的理解,我喜欢赵孟頫的理念,如下图——


练好任何一种书体,都对其他书体有帮助!

很多朋友有这样认识很正常――是因为我们学书法时,多以楷书为入门;而且,我们还以为,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多是出于常识性认识,这也是常识性的错误!

不是这样,行书,绝不是楷书的快写!具体太多了,这里就不细说了――

其实,二年前的我,其实也是持有以上观点的,随着练字多,实践并学习了书法常识知识,得此结论的:楷书不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

我们知道,行书包括行楷和行草;但是现在的硬笔字贴,又细分了三类:行楷、行书、行草;


据我观察:一直学楷书,再学行书,往往牵丝不自然,放不开,行书的结构有太多楷书的规矩,这是导致很多朋友行书实用性差的主因!

日常字,抄抄――

若是想直接就学习行书,没问题的!读贴、临贴、随抄巩固、日常运用相结合;若方法得当,肯定是能练好行书的!


行书一点通


学习书法的人,有几个毛病,一是眼高手低,这个写的不行,那个写的不行,自己动起手来却一脸懵逼,这是没有深入学习的缘故;二是好高好高骛远,今天临颜明天临柳,觉得欧体好看,于是找来欧体字帖,有人说还是赵孟頫的字漂亮,于是又临赵,最终一无所获;三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自己也不知谁说的是真理。

未学楷而学行草,如幼儿学步,尚未能站立,焉能独步行走?学书法完全就是这个道理,几乎没什么可质疑的问题。但是学了楷书就一定能写好行书草书吗?回答也是否定的。换句话说,欲学草书,必先学楷,而学好了楷书,又不一定能写好草书,盖所谓学有专攻,楷行草实际上是不同的专业,不能等同的,它们各有规矩,各有规律,要都能写好,必须付出代价。这些道理,前几回略已涉及,兹不赘述。

楷书是行草的基础,这是共同的认识,先贤们多有论述。窃以为,学楷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用笔使笔的技术要领,特别是起笔行笔收笔,中国书法的难度全在对软体毛笔的控制能力,手腕对笔毛弹性的敏感性,这个没有掌握,写出来的一定是江湖字,便是皓首穷经一辈子,也脱不了江湖气——墨猪体,流滑而无笔趣墨韵。






鐘聲292


可以这么说楷书是行书草书的基础。学习书法确实是应该先练习楷书。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先练习隶书更好。

我个人认为先练习楷书还是好一点。毕竟这样对于字体结构布局更容易掌握。行书草书一样离不开楷书这种结构布局。另外,提按这些在楷书中用得比较多。行书草书一样用得到。但是隶书的话,基本用不到提按。

书法总的来说,不外乎笔画,结构,章法。所以不管先练习哪种书法,只要认真练习,持之以恒,便会有进步的。








中医与书法


楷书的技法通一切书法字体的基本技法,但书法不同的字体(篆、隶、楷、行、草)和书体(欧、颜、柳、赵)有不同的字形和线条造型。


所谓书法各字体和书体技法的相通,是指如执笔姿势角度笔墨纸砚有相通之处,用笔的提按顿挫、藏露伸放,点画的粗细轻重、疾徐变化等技法是相通的;还有结构的疏密虚实,重心稳正、奇险峻拔、开合伸缩、长短斜正等技法有相通之处。我们知道可以把楷书看做诸体书法技法的集大成者,包括字法的标准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要通过临摹,掌握楷书的基本技法和字形,在学习其它书体或字体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法来分析和临摹练习其他书法字体。还有读帖能力的养成,都可以借鉴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借鉴到其它书体的学习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楷书就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不过这个说法有不太准确。较准确的说法应是楷书的技法是行书或草书技法的基础。实际上,我们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或字体,都会有一些技法是相通,所谓的万法归宗,属于“宗”范围的技法都是相通的。单纯从楷书来说,学好楷书对于理解行书的偏旁部首符号的“演变”过程,特别是草书符号的省减过程的认识与理解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再说先学习楷书还便于我们日常应用和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翰墨书道


可以如此理解,楷则乃度,无度何有其它。

当然正楷法严,有阻性情之发挥,当人常于法徜徉,很难出楷帖之园囿外,似乎有束缚手脚,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验,而尽己之率尔,则有心如驰鹜,心手相即一拍,然若是法疏而意性往往令笔画无致,若巧形密致,必须有弥足之法技。

从而入楷,而见地有失有得,舍得之取法乎上,丢弃稍许,尽情添加己之活跃之熟笔,其熟乃技艺之长处,糅杂自己法性与意情,如此留精去旁枝,加己之绿叶。若此有了出帖之目的,也许自己的才情有了发挥,久而久之发展了自己笔墨风致,初学,仅仅些点,久之多许,或多或少,让才华之酵母菌有了扩散,张扬,其味之内涵属于己的。

入楷,学之不精,也乃为法之右,失去应用的韵致,为以后创作落下二流之品味,永远不会入流,入法眼。

学楷,固然重要,明白是学法度,学正统,是基础,基本功,童子功。为学行与草而备法。

强调基础,是真理,舍弃基本,而取法度之末,只算三流之书貌。辩证地说,几种书体可以转化,由行楷或行草,也亦可归正,一般学书皆为如此,七十年代无帖,皆从一些标语书报而得学之,或家学传之,临今人之书,古帖少见。后学又从行书转到楷。

话说命题,楷是行、草之基,符后书道。


狂喜淡墨a


楷书也叫正楷,正书,讲究的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它所有的笔画都应该是孤立的,一个笔画完成后才开始另一个笔画,笔画与笔画之间没有连带关系,对于楷书可以说是“状如算子”。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楷书在用笔上非常复杂,除了斜捺之外,几乎每一笔包括起笔和收笔都需要顿笔,尤其在转折处要明显。而且在书写速度上不宜过快,注重中规中矩。

行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连带,强调呼应关系,属于笔断意连的情况,把起笔中的顿笔去掉了,采用了搭锋入纸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书写的效率,行书把很多折笔变成了圆转,转折处不再使用顿笔,直接转了即可,提高了书写的流畅性。行书除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之外,还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连带,这种连带不仅有实连还有虚连,另外,还借鉴了草书,很多笔画可以简略。书写速度比楷书要快,方能得行云流水。

古人学习书法是学书须学楷法,以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为楷模。而草书和行书,都是以楷书为基础的,或者是楷书的快速书写,是书法入门的基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在楷书领域摸爬滚打,很难在行书和草书上有所成就。

以上属于我个人偏见,还望批评指正。


写好毛笔字


先弄清什么体先有的再説吧,楷体形成的可能是最晚的,那些寫行草体的名人,像王儀之不可能去后世学完楷体,再穿越回去吧。

寫穿越小説那嗎?

還那个体是根,甲骨文的根是不是也是楷体字,

古人学完又回去再石頭上刻的,沒楷体連篆体都不會出現了,

弄不明白這理論那來的,根据再那,

寫好字,不是那个体,

是你把毛筆用到什么樣,是指那打那,還是打那指那的問題,和字体有什么関系嗎?

什么体,你得知道字怎么寫,在那開始下筆,弄个字連怎么寫都不知道,根体有関系嗎?

篆体隸書想寫最関健不再什么底子,得先認識,會寫再説,

行體好認,不用説,

草体和楷体有什么関系,草体里主要是繁体寫法,大部分都是沾紙就走的筆,還想用楷体那標准橫竪嗎?那就不是草書了,草書不快,不省筆,還不如直接学楷体那,一天下來描幾十个字。


夜雨随缘1


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是不一定的,不能说因为初学者先学楷书就说楷书是行书或草书的基础!通常说的写楷书打基础,并不是指这个。但写好楷书对后面的行书楷书是很有促进的,因为有了楷书的基础,对于如何行笔,结构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行草自然入门要快的多了。这个道理和人们常说的:书画同源,有些类似,他们两个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觉得无论楷书行书亦或别的什么字体,没有说什么是什么的基础,就像有很多人是从行书开始入门的,也有很多人是从隶书开始入门的。难道说从行书入门的人没有打书法基础吗?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无非就是用笔要学而已,各种字体微有不同。

举个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吧,宋代大家米芾,行书写的极好,但楷书却是平平常常。难道他的行书是有多么深厚的楷书基础吗?甚至米芾很是不喜楷书,他对于唐代几位楷书大家也是嗤之以鼻,无论是颜真卿柳公权或是智永等都毫不客气,而且他对于楷书大家柳公权的评价更是说,自柳公权开始之后便有了丑书,乃丑书鼻祖也!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讨论谁对谁错,其实我很喜欢唐楷,也喜欢米芾,书法艺术的本来就有不同的见解。我举此例不过是想说楷书并非行草的基础,行书写的好不一定楷书就好,楷书写的好不一定行书写的好!当然用笔技巧在那里,别的字体学起来当然就很快。

最后稍微插一句,有些学着认为初学者是不宜从唐楷入手的,因为唐楷法度森严,学完唐楷后再入行书,易将行书写的死板,没有宋人所说的尚意!写出来的行草是没有灵魂的。当然在这里我也不讨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了,各位看官,自行揣摩!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如有不妥,勿怪勿怪!



何以嗔箫墨


有这种说法,但是不全面。

楷书也好,行书草书也罢,笔法都应该是相通的。

古人讲屋漏痕,锥画沙,其实就是在强调书法用笔时的中锋行笔。

楷书强调中锋行笔,篆书和隶书也强调中锋行笔,这样看来,楷书、篆书、隶书三种书体是书法初学者的不二法门。

有些人学习书法直接学习行书和草书,飘则飘矣,总像是长在墙上的芦苇,根基不深。只是因为没有中锋行笔的基础,所以就漂浮不定。

一家之言,不喜欢就只当我没说。


京东千里行书法


从学术上来讲不是,但是如果你要真练字的话,最好还是先练楷书。一起他说就像你学武术中的扎马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