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湖广会馆:“湖广填四川”之空荡荡的天府

四川客家博物馆,位于成都龙泉山下的洛带古镇,是一组占地近3000平米的清代古建筑。博物馆的前身是四川湖广会馆,于清朝乾隆初年修建,因供奉大禹,又名“禹王宫”。至今博物馆的大门上仍然保留着这两个名称。

洛带湖广会馆:“湖广填四川”之空荡荡的天府

湖广会馆和禹王宫的牌匾,仍然高挂在博物馆大门上。

同乡会馆,一般是那些远离故土的商人集资修建,为的是加强同乡纽带,好同心协力一起发财。但这座湖广会馆的修建者不是商人,而是一批移民;它的修建,为的是纪念在清朝持续一个世纪的、一次史诗级的大迁徙,也就是后世通称的“湖广填四川”。

假使你在成都或者四川其他城市的街头,随机逮住几个本地人,问他祖籍何方。得到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惊讶,这些所谓的“四川人”,几乎就没有祖籍是四川的;如果碰巧找到一个,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去买彩票了。

战祸

说起来可能有些荒诞,四川自蚕丛鱼凫始,文明延续三四千年,号称天府之国,向来都是人口大省,怎么会难得找到一个“纯正”的四川人呢?这要从两场惨烈的战祸说起。

第一场战祸是蒙古与南宋的战争(在金堂云顶石城故事:元军铁骑血洗成都城中我们有作介绍)。在这场近50年的拉锯战中,四川不幸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人口从一千多万,骤降至不到60万,损失达95%以上!

第二场战祸,发生在明末清初。好不容易恢复到数百万人口的四川,又先后遭受张献忠泄愤式的屠杀、清朝与南明的反复蹂躏、三藩之乱的致命一击,好端端的天府之国,又变成了尸骨遍野的修罗场。康熙初年,四川可以统计到的人口,居然只有区区9万!连成都也成了猛虎出没的地方,清政府不得不把省城临时放在了保宁府(今阆中市)。

洛带湖广会馆:“湖广填四川”之空荡荡的天府

连绵的战祸,将天府之国变成了人间地狱

移民

为了重振天府之国这一财赋重地,1684年,清朝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因最主要的移民来源地湖北与湖南,旧时合称“湖广”(“广”并非广东),故此次移民被称作“湖广填四川”。

诏书下达的前两年,移民工作并不顺利。当然有安土重迁的观念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移民,总会让老百姓惴惴不安——古代官府总是一副让人畏惧的面孔。

今天关于这次移民的故事里,有一个词叫“解手”。据说,当时官府为了完成任务,像抓壮丁一样,把外省百姓用绳子把手绑在一起,连成一长串,强行往四川赶。行路之时,若有人内急,得向押送的官兵报告,把手上的绳子解开。因此,“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代称。

虽然这只是一则以讹传讹的传说——以“解手”代指上厕所在元代就出现了——但也可以看出,最初的移民工作的确给人留下了不少痛苦的记忆。

清廷很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宣布:凡前往四川垦荒者,四年内不用缴纳田赋。此令一出,不用官府催促,四川周边各省的百姓,立即像潮水一样涌入了这片荒芜而肥沃的土地。

洛带湖广会馆:“湖广填四川”之空荡荡的天府

周边省份百姓像潮水般涌入四川

--- END ---

迁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充满了艰难险阻,但面对土地和免税的诱惑,这些艰辛并非不可忍受。下一期,Go君带你一起回顾这段“湖广填四川”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