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帶湖廣會館:“湖廣填四川”之空蕩蕩的天府

四川客家博物館,位於成都龍泉山下的洛帶古鎮,是一組佔地近3000平米的清代古建築。博物館的前身是四川湖廣會館,於清朝乾隆初年修建,因供奉大禹,又名“禹王宮”。至今博物館的大門上仍然保留著這兩個名稱。

洛帶湖廣會館:“湖廣填四川”之空蕩蕩的天府

湖廣會館和禹王宮的牌匾,仍然高掛在博物館大門上。

同鄉會館,一般是那些遠離故土的商人集資修建,為的是加強同鄉紐帶,好同心協力一起發財。但這座湖廣會館的修建者不是商人,而是一批移民;它的修建,為的是紀念在清朝持續一個世紀的、一次史詩級的大遷徙,也就是後世通稱的“湖廣填四川”。

假使你在成都或者四川其他城市的街頭,隨機逮住幾個本地人,問他祖籍何方。得到的答案一定會讓你驚訝,這些所謂的“四川人”,幾乎就沒有祖籍是四川的;如果碰巧找到一個,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去買彩票了。

戰禍

說起來可能有些荒誕,四川自蠶叢魚鳧始,文明延續三四千年,號稱天府之國,向來都是人口大省,怎麼會難得找到一個“純正”的四川人呢?這要從兩場慘烈的戰禍說起。

第一場戰禍是蒙古與南宋的戰爭(在金堂雲頂石城故事:元軍鐵騎血洗成都城中我們有作介紹)。在這場近50年的拉鋸戰中,四川不幸成為雙方爭奪的主戰場,人口從一千多萬,驟降至不到60萬,損失達95%以上!

第二場戰禍,發生在明末清初。好不容易恢復到數百萬人口的四川,又先後遭受張獻忠洩憤式的屠殺、清朝與南明的反覆蹂躪、三藩之亂的致命一擊,好端端的天府之國,又變成了屍骨遍野的修羅場。康熙初年,四川可以統計到的人口,居然只有區區9萬!連成都也成了猛虎出沒的地方,清政府不得不把省城臨時放在了保寧府(今閬中市)。

洛帶湖廣會館:“湖廣填四川”之空蕩蕩的天府

連綿的戰禍,將天府之國變成了人間地獄

移民

為了重振天府之國這一財賦重地,1684年,清朝正式頒佈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因最主要的移民來源地湖北與湖南,舊時合稱“湖廣”(“廣”並非廣東),故此次移民被稱作“湖廣填四川”。

詔書下達的前兩年,移民工作並不順利。當然有安土重遷的觀念影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官府出面組織的移民,總會讓老百姓惴惴不安——古代官府總是一副讓人畏懼的面孔。

今天關於這次移民的故事裡,有一個詞叫“解手”。據說,當時官府為了完成任務,像抓壯丁一樣,把外省百姓用繩子把手綁在一起,連成一長串,強行往四川趕。行路之時,若有人內急,得向押送的官兵報告,把手上的繩子解開。因此,“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稱。

雖然這只是一則以訛傳訛的傳說——以“解手”代指上廁所在元代就出現了——但也可以看出,最初的移民工作的確給人留下了不少痛苦的記憶。

清廷很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隨即宣佈:凡前往四川墾荒者,四年內不用繳納田賦。此令一出,不用官府催促,四川周邊各省的百姓,立即像潮水一樣湧入了這片荒蕪而肥沃的土地。

洛帶湖廣會館:“湖廣填四川”之空蕩蕩的天府

周邊省份百姓像潮水般湧入四川

--- END ---

遷徙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充滿了艱難險阻,但面對土地和免稅的誘惑,這些艱辛並非不可忍受。下一期,Go君帶你一起回顧這段“湖廣填四川”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