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敬重的“老天爺”到底是哪尊神?

天,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個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義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的是最高之神,稱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玉皇上帝(玉皇大帝);又稱為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等。實際應用的例子有“天意”、“蒼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運”、“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爺”等。

中國人敬重的“老天爺”到底是哪尊神?

華夏文明的天

孔子刪詩書,目的是整理儒門的理論基礎,以供學子入門之用。其中《詩經》偏重人倫哲學,《書經》則偏重政治哲學。任何哲學論述都不可避免的立論於某種假設。這一點和宗教是共通的。如果我們定義“迷信”為“對一套未知的述說,無條件的、絕對的相信”。那麼我們可以說,宗教是建立在“迷信”的基礎上。沒有迷信,就沒有宗教。哲學的假設是可以討論的,宗教的迷信是不容置疑的。這是他們之間最根本的差別。

《尚書》是太史收藏的,一千多年的國家檔案。大概是華夏文明最古老的典籍。 華夏文明的基本假設是“昊天上帝”的存在。根據老子對這個“昊天”的說明,天是要遵從道,而道是遵從自然法則的。從這個觀點,昊天是自然法則的代稱,是一個沒有形體的抽象概念。老子姑且把他稱之為“道”。而且“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所以昊天是不能夠用文字語言加以定義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瞭解昊天呢?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找出《尚書》對昊天的描述。從描述中瞭解昊天的原始定義。

中國人敬重的“老天爺”到底是哪尊神?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尚書。泰誓上》。

”天是造物者,天並不是自己動手創造,而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設定一套“天道”也就是“自然法則”,然後依據這套法則,萬物可以自我創造。這個造物者是“ 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

《道德經》”所以他不擁有萬物,不管轄萬物,只站在旁邊,以保證萬物按照天道運行。天不是靜止不動的,他藉助宇宙運行,展現他的動能。

中國人敬重的“老天爺”到底是哪尊神?

天道是善惡分明的,“天道,福善禍淫。《尚書。湯誥》”根據天道,決定一個人的吉凶。可是“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書。伊訓》”一個人的吉凶是根據你的行為,隨時改變。

人既無堅甲厚皮以自保,又無長牙利爪以禦敵。“群居”是保障個體生存,種族延續的唯一生存方式。“貪、懶”是動物保障個體生存帶來的天性。貪懶的個性,表現在行為上就是自私。自私的天性本來無所謂好壞。可是在一個群居的社會,自私是造成糾紛的原因。因為“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尚書。仲虺之誥》”所以“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尚書。泰誓上》”這是天命思想的來源。

“惟天惠民,惟闢(君王)奉天。《尚書。泰誓中》”所以君王是 “命於帝庭,敷佑四方,《尚書。金藤》” 這是天意。天意就是要君王照顧百姓。

自然天/非個人上帝

春秋戰國之時,思想進步,人文理性精神勃發,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神為人創,民為神主,則上古神秘觀念漸消,“皇天上帝”之概念漸由自然之“天”取代,天為道德民意之化身,這構成了後世中國文化信仰的一個基礎,而“敬天祭祖”是中國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中國人敬重的“老天爺”到底是哪尊神?

儒家的不可知論和衍伸出儒教的人格天

中國的某些傳統,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不可知論。例如在論語中,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並沒有說,“子不信鬼神”,亦曾說過:“未知生,焉知死”,很典型地說明了不可知論。

儒教

鄭玄曰:“上帝者,天之別名也”;另一方面,有時又作了區分,如《漢書》記載:“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將天和上帝區分開來,上帝地位低於天。以鄭玄為代表的神學體系認為上帝為天之別名,總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與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為一方天帝,分別為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紀。

以王肅為代表的宗教系統認為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中華文化中單說上帝即指昊天上帝。六上帝中,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按《隋書·禮儀》所載:“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周朝以後的儒教繼承了周以前的中華宗教信仰傳統,因而歷代祭天延綿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