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类降压药有什么副作用?

w13836694966


服药控制高血压的朋友,对于地平类药物一定不陌生,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降压药之一,地平类药物是降压效果明确,也相对安全的一类药物,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地平类降压药和服药的一些注意事项。

地平类降压药介绍

说起地平类降压药,就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硝苯地平”,这个药物最初上市的适应症,并非是控制高血压的作用,而是缓解心绞痛,因此,硝苯地平又叫“心痛定”,但是在缓解心绞痛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药物还有较强的降血压作用,因此,逐步的这类药物逐渐的发展成为了降血压药物的主流药物之一。

硝苯地平如果是普通片降血压,效果并不算太好,起效快,作用强,但是缺点是作用时间短,需要每天服用2~3次才能起到控制血压平稳的作用,因此,后来逐渐出现了硝苯地平的控释片,缓释片等剂型,通过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从而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

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长效的地平类药物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大家常见的氨氯地平,就是很好的长效药物,它的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普通片即可在24小时内平稳控压,是很好的降压药物。

除了最常见的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以外,地平类药物还有非洛地平(一般也是缓释片)、拉西地平、尼卡地平等多种药物,地平类药物除了能够有效的降血压外,相比于其他降压药物,地平类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对于高盐饮食习惯的高血压人群,地平类药物的降压效果不受影响;对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的患者,也都可以服用地平类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长期服用地平类降压药,除了能够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地平类药物还具有一定靶向器官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降低肾小球滤过压,保护肾脏等方面的作用。

地平类降压药的副作用和服药注意事项

地平类降压药虽然是很好的降压药,但也并非没有副作用,地平类降压药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初始用药时,容易因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引起心跳加快,面色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对于短效的药物,则更容易出现这样的副作用。

除了这些方面的不良反应外,还有两个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些朋友服用地平类药物,还有可能会引起牙龈水肿,便秘等方面的副作用,如果长期用药期间,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也应考虑是否是药物所引起。

有些男性高血压患者提到,长期服用地平类药物,导致性功能下降,从药物作用机理上来说,地平类药物是没有这样的副作用的,降压药中的可乐定、利血平、倍他乐克等药物,倒是有可能影响男性性功能。因此,如果服用地平类发现性功能出现问题,除了考虑服用的地平类药物外,其他药物的影响,身体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如糖尿病),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而不能一味的归咎于降压药。

除了上述副作用介绍以外,服用地平类药物药物降血压,通常没有严格的禁忌症,但有心动过速问题的朋友,应当慎用地平类药物,一般对于中青年单纯低压高的情况,也不建议服用地平类药物控制。对于长效的地平类药物,如氨氯地平,一般服用一周左右才会出现降压作用,最大降压药效果通常出现在4周~6周,因此,对于这类药物,服药时如果控压效果不好,不要急于加大剂量,以免出现降压过度的情况,在服药1个月以上,如果仍然控压不良的情况下,再考虑加量或加服其他药物,是更好的选择。


李药师谈健康


感谢您的提问!


地平类降压药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降压药物,能有效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专业名词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简称为CCB。常见的地平类降压药有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左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


地平类降压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地平类降压药主要是靠钙离子来发挥作用的。在心肌收缩和血管收缩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离子。而地平类降压药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得血管收缩减弱,相应的就产生了降血压的效果。


地平类降压药有副作用吗?

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地平类降压药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服用地平类降压短效药物时,见效十分之快,血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迅速下降,因此有可能会引起心率发射性的提高或者心跳过快。

2、因血管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可能会导致头痛、脸红等症状。

3、因下肢血管的扩张,下肢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水肿,不过停药后很快就会消肿。

4、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肿痛的现象。


那么怎么缓解地平类降压药的副作用呢?

1、使用地平类降压长效或者缓释制剂,能够延缓血管扩张的速度,延长降压时间。

2、联合用药:

  • 联合 β 受体阻滞剂,可抵消后者心率慢的副作用;
  • 联合 ACEI ,有利于防止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恶化;
  • 联合利尿剂,有利于缓解下肢水肿的副作用;
  • 联合 ARB,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功能。

我们在服用地平类降压药时还要注意一点,不要同时服用两种地平类降压药,否则可能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


这类降压药,请务必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
这类降压药,请务必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
这类降压药,请务必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
【感谢您的阅读,如有帮助请点赞关注并在下方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高血压管家


地平类降压药是最常见降压药物,特别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压高的患者。常见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乐卡地平、拉西地平等。

地平类药物药理学上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这个听起来很高深,太专业,简单说呢,就是此类药物能影响血管钙离子的运转,从而松弛血管,让血管放松下来进而血流量增加,因此此类药物除了降血压作用,还能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

地平类降压药的药物代谢特点:

此类药物中,不同药物代谢速度不一样,硝苯地平普通片剂,半衰期仅为4-5小时,一天需多次给药,而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伊拉地平代谢速度慢,一天一次给药就可以。此类药物肝脏代谢,老年人和肝硬化患者服用此类药物,药物代谢比较慢,必要时需要注意减量。柚子能影响此类药物代谢。

地平类降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地平类降压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反射性增快、颜面潮红、头晕、便秘,如硝苯地平普通片非常常见有这个副作用,因此目前更多使用的是硝苯地平缓释制剂或硝苯地平控释片,这2种新剂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大降低,降压作用更加平稳,同时减少了克服普通片引起的颜面潮红、头晕,便秘等副作用。

地平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血管性水肿如面部水肿、脚踝水肿,一般不是太严重,大部分的患者能耐受。

其它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还有(罕见是指几率非常小,好像飞机发生空难的几率类似):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全身肌肉震颤、充血性青光眼、头部剧痛、阳痿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升高、溶血性黄疸、顽固性便秘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尿频、血尿;皮肤和软组织不良反应:重症多形红斑药疹、牙龈增生;男性乳房增大等。


药师方健


地平类降压药是我们最常用的降压药,我们熟悉的有: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乐卡地平,拉西地平等等。



和其他药物一样,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地平也不例外。

病例1:张xx,男性69岁,高血压半年,长期服用地平降压药,最近发现腿肿就诊,以为是心衰或肾衰。

从症状及病史排除心衰,从化验排除肾衰。结合服用地平降压药的情况,建议改用其他降压药,后腿肿消失。


部分患者服用地平降压药后会出现下肢胫前、足踝部、颜面部的水肿,这种水肿会随着停药得到改善,同时有时候加用小剂量利尿剂也可以使这种副作用得到改善。

病例2:姚x,女,47岁,高血压一年,长期服用地平降压药,后就出现牙龈疼痛,看过口腔科,但通过漱口、消炎等治疗效果不佳。偶然的机会看心内科门诊,王医生得知此情况,改用其他降压药,后牙龈问题痊愈。

长期口服地平类药物可能牙龈增生严重,其中引起牙龈增生的机率以硝苯地平为最高。所以,长期口服低平的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牙龈增生的问题,如出现可调整降压药。

病例3:曾xx,男性36岁,发现高血压三个月,服用地平降压药后,总是心跳快,一直未找到原因,后经朋友介绍找到王医生,改用其他降压药,心跳快问题消失。

地平类降压药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反射引起心率增快,如不耐受可换药,或加用倍他乐克。

地平类降压药,除上述三个副作用外,还可能出现:

面部潮红、头痛

地平降压药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压,伴随地平类药物这种扩张血管作用而来的是有可能引起患者面部潮红、头痛的副。

便秘 、低血压也是 一些地平类降压药常见副作用。

因为每一种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没有完美的药物。地平类降压药降压效果很好,是我们临床最常用的降压药,但副作用也需要留意,如不能耐受,可加药对抗,或换药治疗。


心血管王医生


这个问题是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想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地平类降压药在高血压患者群中使用的比较多,服用这种降压药的人很多。今天张大夫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希望对那些正在使用地平类药物的人们有所帮助。

地平类药物实际上的学术名字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说到这里要仔细给大家说一说,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包括两大类: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就是地平类药物,后者包括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

地平类药物,也就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因为其降压效果好,尤其是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最好,特别适合用于高盐饮食、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它在高血压领域使用的特别广泛。

但是,地平类药物也是存在一些副作用的,主要的副作用包括开始启动药物时候会出现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胫前黏液水肿、头痛等等。这其中以短效硝苯地平普通平片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多,长效地平类药物副作用发生较少。副作用轻者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后可能副作用会消失,而副作用严重者一般都需要调整降压药使用方案。


张之瀛大夫


地平类降压药其实就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因这类药物多以“地平”结尾,所以又称为“地平类降压药”。常见的地平类 降压药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

地平类降压药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联,进而明显扩张血管,有效地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而降压。地平类降压药扩张血管的作用也决定其具有额外功效,如改善心肌、肾脏的供血流量,非常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的人群,利于保护肾脏。

地平类降压药的常见副作用

1、水肿

这是地平类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可表现为颜面部、脚踝、下肢甚至全身性水肿。主要是因为地平类减压药能显著扩张外周血管,尤其是小动脉血管,从而引起外周组织水肿。一般情况比较轻微,大多数人可以不用处理。待使用观察几周后,人体会对其产生耐受性,水肿便能自行消退。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需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情况对药物进行调整,有时候家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可使水肿的副作用得到改善。

2、心动过速

地平类降压药使血压下降的同时,可以反射性地提高心脏跳动频率,以弥补射血量不足引起的血压亏空,从而引起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慌、心悸等心中难受的感觉。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必要时可以加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率、减少心脏收缩力,从而减轻心慌、心悸的副作用。

3、面部潮红、头痛

部分人在服用地平类降压药后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等副作用,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具有强烈的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引起。极少部分人还伴随着恶心、呕吐。如果症状轻微,可继续服用,待药物耐受后这些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但有些人反应比较剧烈,就不得不换另外的降压药了。

4、低血压

低血压主要出现在使用短效的地平类降压药患者中,因药物起效时间较快,降压作用太快,从而引起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都建议自备血压计,随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5、牙龈增生

部分患者在服用地平类降压药的过程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出血,久而久之会出现牙龈增生,从而给细菌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容易导致各种口腔问题。

6、便秘

因地平类降压药可以引起肠道平滑肌钙离子的转运,从而使部分患者表现为便秘。如果病情严重,可咨询医生进行药物的调整。

地平类将药物总体来说的安全有效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会出现以上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也比较轻微,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使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的理想状态。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地平类降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等。常见副作用如下:

2、心慌

由于此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发挥降压作用,同时也会激活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快,少数敏感高血压病人会出现心慌的症状。

3、头痛、头晕、面部潮红

一部分高血压病人使用此类降压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和面部潮红的情况,也是由于扩张头面部血管导致的。

4、下肢浮肿

下肢水肿发生机制是由于此类降血压药物扩张微动脉的程度>微静脉,导致毛细血管滤过量增加,出现高血压病人双足、踝部、小腿部位肿胀。

5、药物性牙龈增生

少数高血压病人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出现牙龈变厚,称为“药物性牙龈增生”,也是由于使用此类药物过程中牙龈中的细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充血。


心内科喵医生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共分五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呋塞米(速尿)。

2. 钙离子拮抗剂,即各种以地平来命名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3. 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4.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包括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还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等。

5.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每种降压药均有不同的适应症,要遵医嘱选择应用。

地平类降压药属于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它的副作用主要的常见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点:

1.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以老年人较常见。

2. 头痛,脸部发红,尿多,这两种副作用都是此类降压药扩张血管引起,如果副作用较重,使病人不能耐受,就要考虑改换其他类降压药。



3. 脚踝水肿,这种副作用较常见,与利尿剂合用即可改善。

4.便秘,是因为此类药物影响肠道平滑肌钙离子的转运而导致,可通过服用一些通便药物来缓解。

5. 过敏反应和皮疹,临床较少见,一旦发生需停药。


乐高99


你好,因为降压药物有五大类,你说的这种地平类降压药也就是五大类中的钙拮抗剂,既然你都问到了这个药物的副作用,肯定是去医院看过明确了高血压的诊断,医院的大夫结合你的高血压的具体情况给你开的这类药物,那我就单纯的对地平类药物说一下,其他四类就先不说了。

地平类降压药,即钙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要想知道一个药的副作用,就得先明确它的药理作用,那我就它的药理作用,分类和副作用一一给你说。

药理作用: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膜,阻断Ca离子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从而使血压下降。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和稳定,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也作用于心肌细胞,窦房结和房室结内的细胞,有些钙拮抗剂存在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3.增加冠脉和脑血管的血流量,舒张外周动脉,几乎不影响静脉张力。4.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

分类:

一、二氢吡啶类 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特别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外周动脉疾病,心绞痛,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1.降压作用强血管选择性较强,第2.3代药物的半衰期较长,血药浓度波幅小,作用平稳,通常利用它的降压和抗心绞痛特性。2.长效二氢吡啶类类钙拮抗剂的副作用较少,更适用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患者,对于低肾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患者疗效好。

二、非二氢吡啶类 适用于伴有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室上性心动过速,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1.可单用或者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2.血管选择性低于二氢吡啶类药物,负性肌力,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作用较强,生物利用率低,血药浓度的波幅和个体差异均较大,半衰期较短。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不推荐做为首选降压药物。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使用。

副作用:

一、非二氢吡啶类。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普通剂型80-480mg/日,分2-3次服用;缓释剂型120-480mg/日,分1-2次服用。最大剂量为480mg/日);



地尔硫卓(普通剂型 初始剂量30-60mg,3次/日,可增加至180-360mg/日,分3-4次服用;缓释剂型,90-120mg,2次/日类的,最大剂量360mg/日。每日一次类的,初始剂量90-180mg,1次/日,维持剂量240-360mg,1次/日,最大剂量360mg/日)。


用药须知:1.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功能抑制,房室传导阻滞。2.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患者,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3.妊娠妇女禁用。

二、二氢吡啶类。代表药物氨氯地平(起始剂量2.5-5mg,1次/日,最大剂量10mg/次/日);


硝苯地平(普通剂型也就是短效制剂,起始剂量5-10mg,2-3次/日,最大剂量30mg/日。缓释剂型也就是中效制剂,起始剂量5-40mg/次,2次/日,维持剂量20mg,2次/日,最大剂量80mg/日。控释/缓释剂型也就是长效制剂,每日1次,起始剂量30mg,1次/日,维持剂量30-60mg/日,最大剂量60mg/日)。

药物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用药须知:1.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心悸。2.短效二氢吡啶类药物因为可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须慎用。3.失代偿性心衰,基础心率较快或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此类药物。

说句题外话,既然是高血压,就一定要做一些24小时血压监护什么的,明确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时间段血压开始高的,最高能达多少。顺便检查一下血管有没有硬化,肾脏功能怎么样,眼底有没有出现长期高血压的副作用,毕竟得了高血压就是一辈子的病,得吃一辈子的药,有的人每天测血压坚持的很好,有的人药不好好吃,血压不好好测,弄得血压忽高忽低,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的并发症,到时候再吃降压药可就晚了,并发症也不会再变回去了。再就是饮食一定要控制好,一般老年人口重,菜里都放的特别咸,不咸就不吃,还有就是不锻炼,天天在家坐着躺着的,所以,得了高血压前期,饮食锻炼如果可以控制的话是不建议用药的,饮食锻炼什么的控制不了就得使用降压药物,毕竟这一吃药就不能停了。


继续愤青啊


地平类降压药降压范围覆盖广泛,从短效到长效,从弱效到强效,不仅可临时缓解高血压急症,也可长期平稳降压,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类降压药。常用的地平类降压药主要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等。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有水肿、心悸、头痛、潮红等。

水肿

地平类降压药主要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在下肢小动脉扩张的同时,受重力作用影响,很容易发生水肿。水肿部位以足、踝、小腿居多。水肿发生率与剂量相关,用量越大,水肿几率越高。停药后多可缓解,加用利尿剂可减轻水肿。

心悸

地平类降压药在扩张外周小动脉以后,引起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加快,出现心悸,以硝苯地平最明显。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可明显减慢心率,抵消地平类药物引起的心悸。

头痛

地平类药物由于可扩张全身血管,以动脉为主,脑动脉也不例外,故部分病人在服用地平类药物后可出现头痛,发生率大约为1-10%,比较常见。但大部分病人多可耐受。

潮红

地平类药物引起的潮红也与外周小动脉扩张有关,主要出现在面部,发生率大约为10%。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不良反应出现几率较小,多发生于短效地平类药物,如硝苯地平片,因硝苯地平片半衰期短,副作用明显,故现在已经少用。长效地平类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故要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选择长效的地平类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