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如何使用效果好?

ONE萬泉


草甘膦如何使用效果好?

草甘膦,也叫農達,草甘膦異丙胺鹽,是近些年應用的較多的非選擇性內吸型滅生性除草劑,滅生譜較廣、標靶雜草種類較多,在開荒、果園種植、工廠等雜草防治方面應用較多。那麼,草甘膦怎麼使用能效果好呢?

1、清水配製藥劑。草甘膦有一個特性就是遇土鈍化、失活。也就是說,使用河溝裡的渾水配製草甘膦藥劑時,混水中的土壤懸浮顆粒會使部分草甘膦失去活性,從而影響藥劑的效果。所以,在配製草甘膦溶液時最好用乾淨的河水、溪水或者清水配製。

2、添加助劑。除草劑在綠色植物葉片上留存的時間越長,除草效果越好。在以前沒有助劑的時候,很多的農民都是在藥劑中添加洗衣粉或者柴油來增強農藥的擴散能力,以增加農藥的施用效果,但是效果有限。現在助劑的開發、生產技術較為成熟,對農藥施用後在葉片上的擴散能力、留存時間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添加助劑可以提高農達的施用效果。

3、作業器械。建議使用電動噴霧器類霧化效果好的器械進行作業。草甘膦主要是依靠作物的葉片吸收傳導到根系內部,阻礙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達到滅生雜草的目的。這就要求作業器械的霧化效果要好,藥劑的液滴越小,越有利於雜草葉片的吸收;藥劑噴施的擴散面越大、越均勻,雜草葉片對藥劑吸收的越多。藥劑的施用效果越好。

4、作業溫度。雜草對草甘膦的吸收受溫度影響比較大,低溫時雜草對草甘膦吸收有限,難以完全的滅生雜草,並且雜草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出現藥害的反應;在高溫時,吸收較快,藥害反應也比較快。所以,在外界溫度較低時,不建議噴施草甘膦。

5、降水的影響。雜草對草甘膦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噴施作業後6小時內降水,對藥劑的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需要及時補噴;如果噴施作業後12小時內降水,可以在3-4天后觀察雜草的藥害情況來判斷是否需要補噴。我還是建議作業前關注一下天氣,儘量在24小時內無降水的天氣條件下進行作業。

因此,草甘膦的施用效果雖好,也需要科學合理的使用才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還能相對的減少作業成本。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草甘膦如何使用效果好

草甘膦是一種具有很強殺傷力的內吸性除草劑,幾乎對所有雜草都有殺傷效果,所以草甘膦也被叫做“見綠殺”。目前,草甘膦在農村裡也是用量最多的除草劑。



要想草甘膦獲得更好的使用效果,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注意使用時間。草甘膦必須要噴霧到植物的莖葉上被植物吸收才能夠有除草效果,所以在噴霧除草劑的時候需要等雜草儘量長齊的時候再用藥,以避免地裡還有一些沒有長出來的雜草不能被噴霧到。這個時間一般在雜草有5-7葉時。

二,注意噴霧時溫度選擇。草甘膦合適的使用溫度在15度以上,28度以下。所以,夏天使用草甘膦最好在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因為溫度太高容易讓藥效很快蒸發掉,這樣雜草吸收的藥劑量太少而達不到效果。但是在春秋季節應當在10點後用藥,這個時候溫度更適合藥效的發揮。


三,兌水時注意用清水。草甘膦與泥土接觸後容易失去效果,所以兌水時要用清水,不能使用泥土水或者渾濁的水。否則容易導致草甘膦降低藥效。

四,適當配合使用附著劑來增加藥效。最常用的附著劑就是洗衣粉,另外柴油也可以使用。洗衣粉的添加量為0.1%-0.2%,而柴油每畝用量在30克即可。添加後再噴霧可以明顯的增加草甘膦的使用效果。

注意以上幾點對提高草甘膦的使用效果有明顯作用。如果有補充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洞庭清水塘


草甘膦是農村人常用的一種除草劑,它屬於有機磷類內吸傳導型,不僅能通過莖葉傳導到地下部分,而且在同一棵植株的不同枝上也能進行傳導。另外,草甘膦對多年生的深根雜草的地下組織破壞力很強,在地面噴灑藥液就能讓植株地下的根死亡。

草甘膦在清除果園裡一年生的牛筋草、馬唐、鵝腸菜等雜草時,每畝果園可用650--1000毫升的草甘膦兌60--100斤水,定向噴霧即可;在清除果園裡的白茅根、蘆葦、香附子等惡性雜草時,就要適當增加草甘膦用量,用1000--2000毫升的草甘膦兌60--100斤水較好。

果農朋友在使用草甘膦時,往往會在水溶液里加入0.1--0.2%的中性洗衣粉或60--100斤水裡加入二三兩尿素,如此可適當的提高除草效果,同時,為了延長草甘膦除草的時效期,還可以與時效性較長的西瑪津混用。

當然,噴灑草甘膦的時間,最好選擇在睛天,噴藥4小時內沒雨水的天氣,如果噴藥後不夠4小時遇到下雨天,就會降低除草劑效果,所以應當補噴為好。


荔浦青山


首先,任何除草劑都是有毒的,如果有資本不用,最好不用。

然後如果必須用除草劑除草,首推草甘膦,因為 草甘膦是最低毒,低價,降解快,最安全環保的除草劑,沒有之一,致癌是謠言。但在農資店買除草劑,老闆可能不推薦草甘膦而是其它新型除草劑 不要上當,因為草甘膦價最低所以利潤也低,其它除草劑利潤高,效果也差不多,潛在危害也不明。

苗前除草劑因為效果不好現在基本很少使用,所以只講苗後除草劑,根據農作物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除了草甘膦,還有二甲四氯鈉,苯磺隆,乙草胺,草銨膦,氟磺胺草醚,烯草酮,滅草松等等,有的單獨使用,有的配合使用,有的轉基因作物可用,有的傳統作物可用,就不細說了。

使用方法轉基因的草甘膦,和非轉的其它各種除草劑都是一樣的,拿大豆為例,三四個葉時候,也就是作物和草都長起來了時候噴藥,幾天後草死了大豆就長起來了,小麥玉米都差不多,反正不種地的說了也沒用,種地的實際操作一年就全明白了。

明人不說暗話,我是挺轉的,但我贊成全球化取締所有農藥,只要糧食夠吃夠用就行,如果有比草甘膦更優質的除草劑,也應該第一時間取而代之,絕對不能因為轉基因而保留草甘膦,但目前,非轉作物比轉基因作物的綜合農藥殘留高,這個事實,必須得認,反轉是個人自由,反農藥也行,但單獨反草甘膦那就請先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總不能拿高毒的取代低毒的吧。這就是我回答這個問題的目的。


crzcrzaa


防除雜草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內容,如果雜草防除不及時,不但要增加更多的投入,如二次除草、人工除草等,還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嚴重影響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而科學選擇除草劑與合理配方是除草的關鍵。


首先說常見除草劑使用注意事項。

一、如果除草劑是被植物的根或正在萌發的芽吸收,那麼必須在雜草出苗前施藥於土壤;有些除草劑主要是由植物的地上部吸收,則須噴施在出苗雜草上。有些除草劑在土壤中被吸附或迅速降解,而失去活性;有些除草劑則在土壤中較穩定,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活性。所以,除草劑的除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除草劑的作用特性和使用技術。

二、常見除草劑應遵循的兩個原則。 一是應能讓雜草充分接觸除草劑,並最大程度的吸收藥劑;二是儘量避免或減少作物接觸藥劑的機會,保證除草劑的施用有效、安全、經濟。如果使用方法不當,不但除草效果差,有時還會引起藥害。因此,瞭解除草劑噴施技術的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三、常見除草劑的施用方法。 除草劑施用可根據實際需要採用不同的施用方式,如滿幅、條帶、點片、定向處理等。在農田作物生長期施用滅生性除草劑時,一定要採用定向噴霧,通過控制噴頭的高度或在噴頭上裝一個防護罩,控制藥液的噴灑方向,使藥液接觸雜草或土表而不觸及作物。



最後,說說草甘膦的使用。

一、草甘膦施用劑量。草甘膦是內吸傳導型除草劑,一般的禾本科雜草都對草甘膦比較敏感,也能被低劑量的藥液殺死。但在防治闊葉雜草、一些多年生的惡性雜草則需要較高濃度。

二、草甘膦施用時間。草甘膦對雜草的作用時間一般是在雜草生長最旺盛的時候,在雜草較小的是時候是起不到很好的滅殺雜草的效果,所以應選擇在雜草生長旺盛特別是雜草開花前用藥效果最好。

三、施用草甘膦時的溫度與氣候。在24~25度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雜草對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氣溫度高比氣溫低時用藥效果好。 但也不是說溫度越高越好,因為如果溫度過高,藥液的蒸發就會過快,就難以達到高效治療的目的。

最後,還是建議草甘膦不要在一些需要種植莊稼的地裡使用。


湘村小之草


草甘膦,現在都叫草甘膦異丙胺鹽,含量41%左右,這是一種內吸滅生性除草劑,是凡綠皆殺型,不分老幼,不分莊稼和雜草,粘著死碰著亡。

凡是內吸性的藥物,一定要噴施後讓它儘可能久的溼潤存在於靶標植物上,為的就是讓植物的葉,莖等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也就是說的吸收,細嚼慢嚥效果才好,像人一樣,狼吞虎嚥易引起消化不良,易得胃病。

草甘膦就是這樣子的,為了達到長久的目的,你就得避開高溫的時間段,因為那個時候雜草的氣孔關閉了,不張嘴了你打幹啥呢?再就是烈日炎炎下,一會兒就曬乾了,沒有水乾咽乾糧,雜草也怕噎著。最好是10點前,露水乾了後,或是下午4點後,氣溫下降時噴施。

土壤過幹不易噴草甘膦,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有自保性,在高溫乾旱的季節裡,任何植物都會關閉氣孔,葉子捲曲,儘可能的不讓水分流失,賴以保命,生命活力會大大降低,葉片的吸收能力也不會高,都懶得吃了,所以效果會比較低。唯一的辦法是多打水,加被噴水,刺激吸收。

如果是土壤墒情好,雜草生長旺盛,那你就選擇我上面說的時間段,再加上把尿素,或者是中性的洗衣粉,或者是有機硅等增效劑,加這些佐料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藥劑多停留一會兒,或者說是下酒小菜的作用,讓雜草樂不思蜀忘乎所以,安樂死!


努力就好123456


草甘膦是一種強烈致癌物,你用他用,以為毒的是別人,與自己無害,但你也要吃別人種出來的東西,最終互相傷害致死,沒有人可以免於受害。草,多削削就是了。以前沒有草甘膦,不是照樣種地嗎?幹嘛非要用劇毒草甘膦呢?應該立法禁止使用草甘膦。有些發達國家是不允許使用的。


竹林深深到我家


預設前提就不對,應該徹底禁止使用草甘膦。


乘風破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